责任编辑/周子琳
5月17日,宁波市统计局正式发布宁波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从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出发,在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充分运用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比对校验数据的基础上,清晰地绘制出宁波市10年间的人口发展“全景图谱”,为进一步准确把握宁波市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更为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下文中“五人普”“六人普”“七人普”分别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十年间,宁波市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市区常住人口不断集聚,城镇化率不断提升。
从人口总量看,2020年宁波市常住人口数量为940.4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60.57万人相比,增加179.86万人,增长23.65%。这一增量比2000年“五人普”到2010“六人普”十年间的增量多增15.55万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常住人口总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三名,与全省第二名温州市差距缩小到16.86万人。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2020年宁波市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5.71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3.77%,市区常住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在区县(市)当中,慈溪市、鄞州区、余姚市、海曙区四地常住人口超百万,其中慈溪市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82.95万人。2020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00%,比2010年“六人普”提升9.69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11和5.83个百分点。
从男女比例看,2020年宁波市常住人口中,男性490.58万人,女性449.85万人,以女性为100计算,人口性别比达109.05,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4.71个点,与全省的109.04基本持平,高于全国3.98个点,高出2020年末户籍人口性别比11.60个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宁波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男性较多的特征较为明显。
(图/象山县人民政府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象山县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向群众宣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致敬每一位兢兢业业的基层人口普查员。
根据此次普查,宁波市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由2010年“六人普”的10.33%上升到17.84%,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由2010年“六人普”的3.83%下降至1.55%,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20年宁波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7年,比2010年“六人普”的9.04年增加0.93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18年。
此外,宁波市劳动年龄人口文化素质同步提升。2020年宁波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648.14万人,占比为68.92%,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84.69万人。2020年“七人普”宁波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9年,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1.15年,高出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0.06年。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43.60%,其中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4.49%,分别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了13.70和11.98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宁波市0—14岁人口占比为12.26%,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0.57个百分点,得益于二孩政策的出台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放宽,扭转了历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18.10%,与2000年“五人普”的11.74%、2010年“六人普”的13.26%相比,呈明显加速提升态势。
宁波市常住人口抚养比(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从1982年“三人普”的48.47%下降到2010年“六人普”的25.46%,在过去十年内出现了“拐点”,2020年上升至33.08%。人口抚养比的上升通常意味着社会负担进一步加重,但宁波市提升幅度慢于全国4.1个百分点,说明社会负担总体好于全国。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近20年来,住房条件改善、人口流动活跃以及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等原因使得宁波市家庭户规模不断下降。从数据上看,宁波市家庭户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人普”的2.74人下降至2010年“六人普”的2.47人,到2020年“七人普”仅为2.21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