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运青, 李姝彤, 郑丽珍, 赵 芳, 尚启兵, 徐东旭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小豆起源于中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年种植面积在23.3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豆出口国,年出口量达4万~8万t,以天津红小豆、唐山红小豆、东北大红袍、宝清红等最具盛名,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诸国,其中日本年进口量在3万t左右,占红豆进口量的95%[2]。小豆经济价值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称。冀西北地区多丘陵山坡地、退耕还林地,干旱少雨,小豆成了农户的首选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左右。本研究拟对不同来源的23份小豆种质资源,借鉴已有对绿豆资源的评价方法[3-4],进行田间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的鉴定与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地区种植的优异品种,同时选择具有优异性状的材料作为亲本用于育种研究。
小豆种质资源23份,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和试验站提供,详见表1。
试验于2019年5月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坝下试验基地进行。该基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沙岭子镇,北纬40°41′,东经114°50′,海拔646 m,年平均气温7.0 ℃,年降水量409 mm。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基础养分为碱解氮48.9 mg·kg-1,速效磷25.2 mg·kg-1,速效钾82.6 mg·kg-1,pH值为8.32。
试验小区面积12 m2(长6 m,宽2 m),行距40 cm,株距20 cm,随机排列,3次重复。栽培管理同大田。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及抗倒伏性。收获前,选取每小区中间行的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等。调查标准参见《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
运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由表2可知,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在32.3~104.3 cm之间,变异系数25.52%;其次是主茎分枝在2.2~5.1个之间,变异系数为23.69%;百粒重在9.8~20.5 g之间,变异系数为21.13%;单株荚数在20.5~40.0个之间,变异系数为18.92%;产量在1 314.0~2 744.6 kg·hm-2之间,变异系数为16.52%;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的变异系数最小。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表明,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4和0.41;产量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47;株高与主茎分枝和主茎节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荚长显著正相关。
表3 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品种有1212-4、0921反-1-4-2-3-1和辽红12814,产量分别为2 744.6 kg·hm-2、2 705.7 kg·hm-2和2 533.5 kg·hm-2;往后依次为白红9号、品红2013-161、0001-17-6-3-1-4-2-1、品红2014-166、THM 2011-28、122-080和吉红12号。
表4 小豆种质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单株荚数较多的品种有白红11号、122-080、白红9号等;百粒重较大的有保红201206-5、0921反-1-4-2-3-1、0001-17-6-3-1-4-2-1、唐红201210-42和吉红12号;从商品性看,0921反-1-4-2-3-1、1212-4和品红2014-166的籽粒颜色鲜艳、光泽度好、大小整齐一致。这些具有优异性状的资源都可作为亲本用于育种研究。
在23份小豆种质资源中,除122-080和白红9号有病毒病外,其余品种未发生病害。在抗倒伏性鉴定中,保红201219-1和渝红豆4号为蔓生品种外,其余品种均为直立型品种。其中,吉红14号、0001-17-6-3-1-4-2-1、保红201206-5、白红12号、122-080、白红9号抗倒伏性强;吉红13号、0921反-1-4-2-3-1、白红11号、唐红201210-42、THM 2011-28、012-25、品红2013-161、冀红352、保红947抗倒伏性中;吉红12号、同1133911、辽红12814、1212-4、渝红豆5号、品红2014-166抗倒伏性弱。
将23份小豆种质的主要性状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欧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图1)。在欧氏距离6.47时,23份小豆种质资源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12份材料,其特征是生育日数和株高适中,主茎分枝相对较少,荚长较长,百粒重较高;第二类包括7份材料,其特征是百粒重较低,株高、主茎分枝及单株荚数适中;第三类包括2份材料,其特征是株高较矮,主茎分枝较少,主茎节数少,荚长较短,百粒重较低;第四类包括2份材料,其特征是生育日数较长,株高较高,主茎节数多,产量较低。
图1 系统聚类分析
本研究对23份小豆种质资源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茎分枝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日数变异系数最小。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6.47时,23份小豆种质资源分为四类,既有荚长较长,百粒重较高的材料(系统聚类第一类),百粒重较低的材料(系统聚类第二类),又有株高较矮,主茎分枝较少,主茎节数少,荚长较短,百粒重较低的材料(系统聚类第三类),生育日数较长,株高较高,主茎节数多,产量较低的材料(系统聚类第四类)。这些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用于小豆定向育种研究。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分枝和主茎节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荚长显著正相关。明确各性状之间以及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和制约,对指导小豆育种研究意义重大。
产量排在前十名的品种有1212-4、0921反-1-4-2-3-1、辽红12814、白红9号、品红2013-161、0001-17-6-3-1-4-2-1、品红2014-166、THM 2011-28、122-080和吉红12号。结合抗病性、抗倒伏性及商品性进行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有0921反-1-4-2-3-1、品红2013-161、0001-17-6-3-1-4-2-1、122-080和THM 2011-28,可于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其他几个品种虽然产量高或者商品性好,但由于抗倒伏性弱或者抗病性弱,没有入选,可进一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