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知的世界持续航行 读《海底两万里》

2021-07-19 00:30撰文谷立立编辑方凤燕
厦门航空 2021年7期
关键词:凡尔纳木心出版社

撰文_谷立立 编辑_方凤燕

翻开这本写于150年前的小说,我们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仿佛这些发生在海底的故事刚刚创作完成,作家笔尖上的墨水还没有彻底干透。

旅行是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作的主题。不过,他笔下的旅行并不限于在已知世界的版图上巡游。科幻小说给了他更为广阔的舞台。他可以凭借想象,抵达彼时人类从未企及的领域。换句话说,他的写作就是挑战未知,用想象填补真实世界的缺失,将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哪怕驱使他创作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他也要把他的想象,变得既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

《海底两万里》即是如此。谈论这部小说,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女作家乔治·桑的大名。

1865年,在看过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之后,她突发奇想写信给凡尔纳,请求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创作一部以海底漫游为主题的小说,“将我们带进大海的深处,让您笔下的人物乘着这些潜水机旅行”。没错,潜水机。彼时的人们对大海抱有兴趣,却不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一番景象。

因此,如果没有见识过凡尔纳超乎寻常的想象,谁都不会相信他竟然能够在19世纪中期创造性地提出“潜水艇”的概念,并不遗余力地描述它的功能:从海水中分离氢原子产生电能,作为前进的动力;以贝类吐在岩石上的丝为原料,纺纱织布;甚至,当潜艇“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艇长带着贵客在海底漫步时,他们竟然还穿着潜水服,戴着氧气瓶。而现实中,直到1954年,世界上才有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核潜艇。此时,《海底两万里》已经存在了86年。

同时,《海底两万里》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悬疑小说。如果有幸生于20世纪,凡尔纳或许会因为他写作上的成就,与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相互比肩,成为同道中人。“鹦鹉螺号”最初的现身,就像一出疑云重重的悬疑剧。它在海上航行,却被当作海怪;人们惊讶于它的外形,却又对它一无所知。邮船的长度不过区区100 米,而这头潜行在深海里的“巨鲸”,竟然长达350 英尺(约等于106.68 米)以上。

很快就有了阿罗纳克斯教授。他是彼时享誉盛名的博物学家。他很清楚,人类总是喜欢沉湎于各种各样关于超自然生物的宏伟构想,而不愿意用科学的观点来破除迷障。比如海洋。它既神秘莫测,又不为人知,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构建奇思妙想的最佳载体。毕竟,与深不可测的海洋放在一起,地表上的一切都不足为奇。同样,与这只莫比·迪克(赫尔曼·梅尔维尔小说《白鲸》里的巨鲸)式的庞然大物相比,我们熟知的犀牛、大象也是微不足道的,更别提本就孱弱的人类。

然而事实上,没有哪种哺乳动物能够有如此神力,可以对邮轮造成致命破坏,除非它是一艘潜艇。“鹦鹉螺号”正是如此。它的神秘,并不亚于它身后那片广袤的海洋。因此,直到阿罗纳克斯上了“鹦鹉螺号”,凡尔纳的海底巡游才算正式拉开了帷幕。这里,潜艇好比流动的自然与科技博物馆,时而穿行在极地的冰层之下,时而进入死火山内部的潟湖,时时刷新我们的认知——早在提笔创作之前,凡尔纳就已经把《海底两万里》当成了他的海洋百科全书。

他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鱼类,又知道它们中有多少生活在海底;他细数珊瑚的种类:笙珊瑚、扇形珊瑚、叙利亚柔软海绵、磷光珊瑚、挪威海逗点珊瑚、波旁岛的眼形珊瑚……那么,贝类呢?正如分类学把最美妙动听的名字赋予了娇贵、易碎的珊瑚一样,贝壳也得到了它们应有的赞誉。产自印度洋的美丽王槌贝,它的“贝上规则有序的白色斑点,在红、棕两种底色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明”;塞内加尔的唇贝,既脆弱又富于异国情调,“两瓣白色贝壳就像肥皂泡沫一样,几乎一吹就碎”。

显然,对凡尔纳来说,写作早已不再是单纯地虚构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而是全方位、无死角地想象另一个世界,展示那个藏在他内心深处的航海梦。就像阿基米德所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而凡尔纳呢,似乎只要给他一支笔,他就能像魔术师那样点石成金,创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因此,哪怕对海洋生物缺乏基本了解的读者也不会对书中那些热情洋溢的语句无动于衷——对凡尔纳来说,海洋已经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词汇。相反,它就像一个人,有血有肉,有脉搏,有温度,有激情;既赋予他创作的能量,又将这种能量完好地保存下来。

书中有这样一幕,一语道破了凡尔纳写作的玄机。尼摩艇长自称是“不知疲倦的搜索狂”。他把彼时世界一流画家的作品统统拿来,放进他的画廊,并声称“大师无所谓年代”。是的,大师无所谓年代,优秀作品也不分先后。《海底两万里》即是如此。

至少,当翻开这本写于150年前的小说,我们的确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仿佛这些发生在海底的故事刚刚创作完成,作家笔尖上的墨水还没有彻底干透。甚至,凡尔纳有理由像尼摩艇长那样,对着这部他一手写下的杰作,动情地说出他的心声,“我爱它,就像爱我自己的亲生骨肉”。

经典重读

《海底两万里》作者_[法] 儒勒·凡尔纳译者_沈国华/钱培鑫/曹德明出版社_译林出版社

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19世纪下半叶,“异国风情”曾受到不少作家、画家的青睐和读者的追捧,《海底两万里》的奇妙旅行为异域风情另辟蹊径。这是为什么这部海洋小说不仅在当时成为畅销书,而且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精彩书摘

海洋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十分之七的面积。它的气息纯净、健康。在这片广阔荒凉的汪洋中,并非只有人类,四周处处颤动着生命。海洋只是奇幻生灵的载体,它是运动和爱;就像诗人所说,它就是活生生的无限。

某一天,一粒种子被飓风从邻近陆地上卷起飘落在石灰岩风化层上,这里覆盖着已经腐烂的海鱼和海草,成为肥沃的原始土壤。一个椰子随波逐流,漂泊到了新形成的岛屿的海滩上。胚芽扎下了根,树苗渐渐长大,遏制了水分的蒸发;雨水汇集成了小溪:植被逐渐蔓延。攀栖在树干上的微生物、爬虫和昆虫顺流从位于上风口的岛屿飘到了荒岛。海龟来这里产卵,鸟雀在树上垒窝。就这样,动物在岛上生息繁衍,人类受绿化和沃土的诱惑也迁徙到了岛上。这些岛屿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们是微生动物的伟大杰作。

对诗人来说,珍珠是大海的眼泪,对东方人来说,它是一滴固体化的露水;对妇女们来说,它是她们带在手指上、脖子上或耳朵上的,长圆形,透明色,螺钿质的饰物;对化学家来说,它是带了些胶质的磷酸盐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最后,对生物学家来说,它不过是某种双壳类动物产生螺钿质的器官的病态分泌物。

《字里人间》作者_丁时照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以新闻人的眼光,旧书新读,视角新颖,观点有趣,在品评中可见世间万象、人生百态。此外本书选用了文人画家龙二绘制的近50 幅画作,其中水墨画传神,而风格鲜明的油画,则颠覆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形象的传统认知,让人耳目一新。

《沈从文九讲》作者_张新颖出版社_译林出版社

作者“从沈从文来理解沈从文”,沿着沈从文的作品展开,透过字里行间,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进而探讨他身后形成的绵延不绝的“沈从文传统”在当代的回响。

《蔬食记忆》编者_金实秋出版社_湖南文艺出版社

采摘名家谈蔬菜的散文,云集四十位作者蔬菜小品文字,表达中国人饮食生活中的蔬菜情结与日常风味。全书分为感知萝卜、感怀豆子、感谢瓜蔬、感触野菜四个章节,从蔬菜的角度讲述中国人的饮食经验,讲述饮食文化人物,叙说饮食生活趣味。

悦读

《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作者_夏春锦出版社_台海出版社

第一部关于木心先生的年谱作品,将成为今后木心研究绕不开的奠基之作。作者积八年之功,竭力搜集木心生平资料,讲述木心求学、生活、创作、载誉的一生。书前收录8 幅木心珍贵照片,附木心自制两份汉语年表和一份日语简历。

《敦煌本纪》作者_叶舟出版社_译林出版社

首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获奖作品。2021年全新推出精装典藏版,再现“蓝色敦煌”:蓝色取自壁画的颜料青金石,是千年的心灵信仰;蓝色也是尘世的雪后敦煌,沉静苍茫。

《说园廿章》作者_陈从周出版社_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国园林的美学是小中见大。本书选取陈从周园林文化散文20 篇,包括作者最著名的《说园》五讲,以及其他园林散文小品十五篇。书内还搭配12 幅古代园林设计图,以及作者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从容潇洒地领略中国园林之美。

猜你喜欢
凡尔纳木心出版社
木心《从前慢》
我等待……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旅行中的莫扎特、凡尔纳以及美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