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之昱
傅书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留学生导师、对外汉语系特聘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伊朗科技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院士。傅书中先生在给他的研究生讲课时介绍了一幅画《大地和平》。这幅画创作于2003年他在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期间。当时正值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朗民族面临战争的危险,傅先生和他的家人身处其境,并了解到时任伊朗总统哈塔米先生为了自己的国家日理万机,四处奔波宣传他的外交政策,将“文明冲突论”改为“文明间对话”。这一政策使得伊朗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也与世界其他重要势力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根据哈塔米的建议,联合国宣布2001年作为联合国的“不同文明间对话年”。2006年傅先生回国前,将《大地和平》这幅作品赠送给了哈塔米总统。此作品现收藏在总统官邸。
中国画家傅书中先生曾走访过二十几个国家,他深切地体会到,由于各个国家的地貌、文化、生活习惯各异,便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经过走访和考察,他用画家的敏锐发现,伊朗产的棉花纸、巴西的甘蔗纸、中国台湾地区的麻纸、埃及的水草纸均可作为创作中国画的材质。
自1998年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傅书中先生随中央电视台记者团驾车出访了亚洲、欧洲、非洲等二十几个国家,对埃及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以及多个国家公、私立美术馆进行了观摩和考察。
2000年至2005年,傅书中先生应伊朗科技文化部的邀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2005年至2007年在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绘画硕士学位。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中国的《芥子园画谱》为蓝本,翻译成波斯语,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中国绘画技法》,并获得德黑兰大学优秀论文。
伊朗很多当地的文学家、画家、雕塑家、翻译家都慕名前来向傅书中先生学习中国画。他用当地语言教学,教授芥子园绘画技法,将绘画的种子播撒在伊朗的土地上。他和他的学生们多次在麦克林画廊举办画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高度评价。研究生毕业后,傅先生在德黑兰大学担任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伊朗科技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员等职务。
2006年,傅书中(左)将作品《和平大地》赠送给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
在此期间,傅先生潜心研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严少等前辈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焦墨山水画风格。他曾与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扎德刚先生相约外出写生。扎德刚先生的写生画具竟然有半车之多,却没想到傅书中带的画具是一张六尺纸、一支毛笔、一瓶中国墨汁。面对同样的自然风景,傅书中久久没有动笔,当扎德刚院长用了四个小时完成了一幅印象派风景画时,已是夕阳西下,才见傅书中润笔挥毫,转眼之间完成了一幅逆光焦墨山水画,扎德刚院长惊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竟是如此神奇和美妙。他感慨道:“我从小就听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文明古国,我曾在梦里流连忘返,十分向往。如今,我们从她的怀抱里迎来了她的赤子,他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作品:花和鸟的传情,山和水的壮丽。我想,傅先生在中国也是最卓越的。感谢科技文化部为美术学院请来了这么不同凡响的教授,我们为有这样的同事喝彩,并祝福他在伊朗生活学习幸福。”
在伊朗工作和学习的数年间,傅书中先生与当地的政府和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画作得到了当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伊朗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席哈里米在评价傅先生的绘画理念时说道:“大自然是人类的主宰、是人类的真主,傅书中先生把自己的主宰画得如此壮美,表明了他内心的虔诚和热情。”
德黑兰大学文学系教授、语言教育中心院长苏图德博士对傅先生的画作和品行由衷地赞赏道:“我喜欢傅书中先生的画,就像喜欢他的人一样,讷言而内颖、澎湃而流动。中国有句话叫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和水的睿智降生到画家创作的世界里,再把创作带到诗的天国。傅书中是中伊两国的文化使者,是科技文化部近十年来请到的最优秀的专家,我更为有这样一位中国朋友感到骄傲。我看到了他为哈塔米总统绘制的巨幅画像,非常逼真,很了不起!”
时任伊朗总统哈塔米在会见傅书中时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文化使者,艺术家风范。”
傅书中的作品被伊朗总统府、土耳其国会、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驻中东地区国家大使馆收藏。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傅书中先生自幼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80年代初他走出家乡河南,来到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
在美院学习期间,傅书中学习并研究了石涛的山水画美术理论,临摹了唐、宋以来各大名家的绘画技法,与此同时,也吸收了岭南画派如关山月、黎雄才、林风俗、陈金章等前辈的创作技巧。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傅书中先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绘画风格,为从事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广州美院毕业后的三年时间里,他曾六次登上华山,九次进入终南,并频繁往返于关中、秦川、太行,风餐露宿,饱览群山之壮观。坚持写生千余幅画稿,并在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北京画院游学,借鉴荆浩、关仝、范宽、李成、郭熙的皴法和创作技艺,取各家之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画风。
20世纪80年代末傅书中定居北京,在此期间他拜中央美院山水画教研室主任张凭先生为师,主攻山水画创作。此后傅书中先生师从于孙其峰、张凭、周彦生教授,进入了写意山水、工笔花鸟的学习研究阶段,兼擅书法创作。他先后创作了《荷塘情话》(1992年,获国际大赛铜奖)、《夕阳镕金》(1993年,获中国书画博览会优秀奖)、《波心思明月》(1999年,获“庆祝建国50周年作品大展”成就奖)、《都市家园》(2000年6月,获“迎接新世纪工笔画大展”最高奖)、《春风香远》(2008年10月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德黑兰的倒影》(2010年12月,作品获“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银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傅书中先后在中国深圳、河南、北京以及伊朗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了《中华十二彩》《傅书中工笔花鸟画集》《傅书中山水画集》《当代名家傅书中作品选》《傅书中书法作品集》《傅书中工笔花鸟画作品精选》等作品集。
傅书中先生始终站在思想与艺术的高度,以美学、哲学、文学的境界,淳朴、地道、韵味十足的画面语言来表达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他在一幅自己的画作中题:“焦墨山水笔墨相用易,枯淡相成难;黑白相成易,干湿相用难,非老手而不能为。”中国山水画历史上能画焦墨者少之又少,能把焦墨点线、干湿、枯淡用到炉火纯青者更是凤毛麟角。他把传统几十种皴法掰开、揉碎、分解、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汇。
2012之后连续三年,傅书中被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评为“十大年度艺术家”称号。2010—2019年,他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聘为“中国画和书法”客座教授;2016年,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聘为研究员;同时也被清华大学、新华社、北京电视台聘为“中国画和书法”客座教授。
目前,傅书中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留学生导师、对外汉语系特聘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伊朗科技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院士,对绘画艺术执着钻研,不断出新。他将丰富的想象力付诸笔端,把古典文学与现代绘画加以融合,绘画作品华丽而不失古朴之风貌。
傅书中先生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和熏陶,将古典诗词中的美妙和韵律融入他的绘画作品中。《花赋》《故乡云》《南风》等作品朦胧如幻,唯美曼妙;《太白飞雪图》《江山如此多娇》《关中秋色》系列作品则磅礴大气,诗意浑融。如果从美学角度论述傅书中先生的绘画作品,不难发现他所具备的诗人直觉和气质,还有他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民族情怀。
中国画是诗化的艺术,正所谓“诗言志,画写神”。傅先生以他的画笔,把自然色彩、文化元素、人文精神、时代特征融入了他笔下的作品。读古诗对于常人来说或些许抽象,而如果将诗与画融为一体,不但突出了诗词的阅读性和趣味性,也揭示了画作的内涵。傅书中在这方面则表现得恰到好处,他以诗配画,以画伴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从学术立场解读傅书中先生的绘画作品,那便是时间与空间相互关照和呼应的双重载体。
画家精湛的绘画思想和创作技巧,在他的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中原儿女的质朴、纯真、自然和大气寄予了画作深情的爱。他博采众长,涉笔全面。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也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作品,或大气磅礴、意境深远,或纤美入微、栩栩如生,让观赏者在不同风格的画卷前领略山风呼啸、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春夏秋冬的味道。
傅书中的国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他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有独到的见解。在芭蕉、苇、荷、石、月、乌鸦、大雁一类题材的创作中,他在构思与构图、内容与形式、质感与量感方面耐人寻味。他在工笔画的创作中尝试运用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在六尺巨幅的宣纸上大笔写意,而在工笔画的创作中则追求温和典雅的意境,笔下形象如同梦中移动的魅影,表现出具有人格意志的精神叙事,为整个画面注入了鲜活的气质,加之傅书中先生对艺术不断地探索与借鉴,赋予了他的画作或精致或大气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