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进行本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教学结合时,高校第二课堂——学生工作室同样需要与本土文创产业做深入对接与整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水平及文创产业项目需求,在大学不同阶段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设计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文创产业;艺术设计;工作室;整合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2019“创新强校工程”教学改革项目“本土文创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整合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进行,工作室教学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还不够成熟,很少依据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规律及相关背景进行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在兴趣激发、课程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整合方面缺乏引导,没有循序渐进地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很多高校工作室缺乏教学工作室教学目标及质量评价标准,没有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内容及质量无法保证,高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拥有丰富文创设计资源的相关背景下,如何整合相关资源完善工作室教育机制、完善人才评估和考核体系,遵循艺术设计教学规律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本文分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类型及实施措施和工作室监管机制两个部分。
一、工作室类型及实施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平台,需要教师、“非遗”传承人、项目甲方的多方引导,给予学生课余时间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构建学生设计工作室时首先需要结合学生兴趣、专业课程学习情况、文创产业资源进行工作室的类型整合,以确保设计工作室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进度大致可以组建三种类型的工作室,分别是特色手工技能工作室、专业特长工作室以及综合能力工作室,这三种类型工作室可以相互补充,以校企合作、设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人才、技术、监管等方面的整合,支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开展各项设计任务实践,提高专业水平。
(一)基于学习兴趣整合的特色技能工作室
手工技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手工技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需要极强的耐心、充裕的时间,还需要天赋兴趣与能力,因此并不需要所有学生掌握,并且这也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备技能,但这些传统技艺是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的基础。如果这些传统技艺中的某些难以用言语直接表达的技巧、经验与诀窍不能被设计团队分享与熟悉的话,将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文化创意设计。因此建议在大一就开始建设特色技能工作室,比如剪纸工作室、刺绣工作室、木雕工作室等,可以使对于传统技艺有学习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学习特色传统工艺技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沟通及专业团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专业技能工作室激发学生兴趣与手工制作的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设计工作室整合的根本原则。对于学习工艺美术技能的学生而言,因为在创建特色技能工作室前,应该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这些可以在户外采风实习的时候作为第二课堂进行。通过举办大师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相应展览、大师工作室,以及到民间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传统工艺的背景、制作流程、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传统工艺技艺的学习也与人自身的能力天赋紧密相关,建议与大师工作室合作,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一个学期的工艺技艺学习后可以定期举行选拔比赛等活动,将取得名次的同学送往大师工作室进行深入学习,提高技能。
(二)基于专业课程整合的专业特长工作室
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开设和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在大二阶段开始建设基于专业课程的专业特长工作室,进行专业能力与传统文化技能整合的培养。
设立专业工作室可以促进同专业学生间的专业交流。在本土文创背景下设立专业特长工作室主要目的是锻炼专业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整合、应用与创新,通过工作室相关专业老师的引导,不同工作室通过课程主题作业、课题项目为统一主题进行专业交流。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工作室比如字体设计工作室、图形创意工作室、包装设计工作室以及空间设计工作室以及基于技术爱好的数字媒体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是针对某些课程学有余力、对于某种专业课程有特别兴趣的同学组合形成的专业工作室。因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各有所长,有些同学擅长字体及平面图形、动画,有些同学擅长立体造型、建模及空间设计,因此集结这些设计专长的学生成立相关工作室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相关专业设计,使同水平学生可以进行专业交流。
另外,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可以细分为多个设计方向,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是没有界限的,一个设计任务项目往往包含多项设计内容,比如韩文公祠的展厅改造项目,不仅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还包括字体设计、VI设计、插图设计等内容,因此专业工作室在精进各专业方向的同时需要注意各设计方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专业工作室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比如聘请书法家针对字体设计的书法讲座、针对图形创意的工艺美术图案讲座、针对空间设计的本土民居建筑讲座等,并进行相关的主题设计活动、实地调研、设计比赛等。设计专业特长工作室的相关活动促使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与交流。
(三)基于设计任务整合的综合能力工作室
随着专业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化,建议于大三阶段开始建基于设计任务的综合能力工作室。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多个工作室活动,通过在不同工作室的学习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互补,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实践能力。
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虽然设计方向不相同,但在进行设计项目与任务时往往需要各专业的合作交流,各方向完全可以基于某一项或多项实际的设计任务进行整合,构建相关工作室,这样便于各方向间的交流互补,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
这些设计任务既可以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来自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通过教师及设计甲方的引导与说明,带领学生组织实地调研、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实施、设计方案的验证等,完成设计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专业交流与互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整体设计水平。
比如我校校企合作的“凤凰茶品牌设计”项目,学院集结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学生组成凤凰茶文化研究及创新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学生完成凤凰茶品牌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及网页设计等任务;环境设计学生完成凤凰茶茶室展示空间等任务。设计团队进行了凤凰镇茶乡的实地考察,参观制茶工艺,以及与凤凰茶制茶非遗传承人交流,进行设计方案探讨、设计方案实施与评价等环节,通过不同专业学生通力合作,设计出风格相统一整套设计方案,使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监管机制
由于工作室的依托平台主要为高校,因此各类型工作室实施“双导师”制度。高校教师需要负责各类型工作室的平时监督、教学进程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另一位导师则根据工作室类型确定负责工作室的设计任务、技术的讲解与说明、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一)特色技能工作室主要负责传统文化与工艺的学习,而传统文化理论与工艺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工作室日常管理应为理论课教师,负责学生的选拔、日常教学事宜的安排;教学标准制定责任人应为传统文化专家及“非遗”传承人,因为只有相关专家才能够熟悉各传统工艺的制作水准,能够讲解工艺技术标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评估与判断。由于部分“非遗”传承人不具备教师素质,不擅长讲解传统理论知识,只能给出技术指导,这部分理论知识则需要高校教师进行弥补,使学生既能够学习传统技艺,也能够熟悉传统技艺的成因及艺术特色等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专业特长工作室主要负责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方案及设计实践,应以高校教师为日常管理负责人,教学标准制定负责人应为相关领域的专业设计师及专家。由于专业设计师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技术,能够紧扣市场给予专业指导,但专业设计师和专家往往为兼职、平时忙于工作无法熟悉学生的专业水平等学习情况,因此需要高校教师进行协助,进行学生选拔及工作室日常管理,并制定工作安排。
(三)综合能力工作室基于项目任务,进行项目的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完成等。因此工作室的教学标准制定人应为相关项目甲方,并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但由于学生的设计水平仍然有限,虽然项目甲方给出了设计说明但仍然存在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从中把关,进行设计方向的初步指导,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初步筛选,减少项目甲方的不必要工作,促使項目流程简明化;最后由设计项目甲方进行设计方案评估和选择,并通过市场检验给出设计方案后续修改意见及反馈,促使学生能够熟悉行业市场情况及设计标准。
三、结语
随着近几年来各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已经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大趋势。本土文创产业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及场所,使高校教师与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地,深入地域文化生态系统,进行田野调查,参与各项生活体验等实践活动,感悟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能够根据当地文化及工艺产品特色,发掘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实践。因此,在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学生工作室建设时,需要整合学生意愿、专业水平以及文创产业的项目需求,完善监管机制,协同发展,建设多层次、多方位的高水平设计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多重专业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作者简介:姚婷,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