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雪 鹰 刘思阳
编者按:
作为川大教授,向以鲜的诗一向以简明而著稱。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向以鲜为中国诗坛带来的基本上是对世象、人性、精神表象的叙事与思考。担当、情怀、载道等传统知识分子的标配,在他诗里显露无余。而这组观察大自然的诗章,是他诗歌作品中少见的。尽管同样有思考与理性的蕴藉,但其清新、鲜活的形态,是其诗写过程中不多见的风貌。
刘斌是当代诗歌与评论共进的诗人中,少数以评为主的诗人。他的诗以叙议结合为主要特色。能坚持在一线写诗的评论家,其理论建构与诗学修养一定是落地的、扎实的、充盈的。
林荣同样是诗、评、编三位一体的诗人,视野与手法的前沿,来自常年立足诗坛的观察与思考。诗与评高度结合于诗写天赋与思考深度的“默契”兼融中,像“一条鱼能读懂另一条鱼”,“只用亮闪闪的鳞片/亲昵”。
罗利民出道很早,在众多手法中一直在追求“极简”手法,坚持口语与诗性共存的探索,其拒绝滑向口水的姿态,是理性的、可赞的。
煜儿是80后诗人中有个性的一位,对意象的痴迷,付诸超群的言语天赋之后,诗性的漫溢便成了她作品呈现的常态。韩雪的作品是我比较偏爱的一位。几十年追求诗性与现代性的写作,使他成为一个严谨的意象诗歌写作者,诗写的手法与思考的深度都是值得探究的。
徐子茗是一位大一学生,语言天赋、思考能力,以及奇诡的想象,使她的诗常常具有内敛特质和童话、寓言的纯美境界。假以时日,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之后,其诗义的深广度、语言所能展示的维度,更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沈岩、刘鹏、张建祥、孙亚波等等诗友,虽然只有一首作品在此呈现,我们也能从中读出其技艺、思索与精神情怀。
燕子贝聿铭
青城山的细小建筑师
偏爱蓝色和石头
并在荆棘和细雨中
弹奏勇敢的蓝调耳语
无论是荒原、峭壁
还是诗人的飞檐
燕子中的贝聿铭
只要想,只要愿意
哪儿都是施展营造才华的
巴黎卢浮宫
暮色松鼠
滑翔的露水
不可捉摸的决心
从树叶到叹词
我们只有这点缘分
唉!顾盼之间
一切已不同
天才的弧线艺术家
不仅描绘暮色
也描绘神迹
荷田里的牛蛙
金属般的召唤
将连天的花,无穷的碧
撕开细细的裂缝
撕开满天的繁星
良夜,就是永夜
半滴就是汪洋
对世界所求无多
只须一位骑在浓墨深处
击鼓的隐士
红树村的锦鲤
这儿不是大海
可能天气还不太冷
村里的树一片绿
没有一棵发红
在水中,意外看见了
一大片红树林
反射出特别好看的
彩色树荫
鳞片的叶子
比锦绣还难绣
催情般的树皮与霓裳
躲进万里浮云
会说话的红树林
只要轻轻拍一下手掌
就能听见透明的鳃
集体朗诵诗经
河狸筑坝
用牙齿伐木的专家
善于潜泳和搬运的
水利工程师
在河流的缓急中
不断完善和调校着
拦水弧度
大自然培养的好孩子
总有累不死的信念
冲不垮的家
人类第一座水坝
就是河狸帮助我们
设计建成的
黑白大师
在人头攒动的熊猫馆
我终于明白,大师
是如何修炼的
一生只做一件事——吃竹子
吃竹子的纤维和叶子
吃竹子的竹子
无论是在成都,广州
还是在纽约,伦敦,东京
还是在巴黎
蔑视惊叫和哭泣的黑白大师
眼中除了竹子,竹子
什么都不值一提
躺在冬日书籍中的猫
躺在冬天中的一只猫还是一只猫
躺在冬天太阳中的一只猫
虽然睡得有点儿不省人事
却开始出现细微变化
躺在冬天太阳和书籍中的一只猫
已经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团
行将融化的光、光里的一颗糖
糖里不忍心弄醒的一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