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小哥的“轨道青春”

2021-07-17 16:32鲁梦琪
党员生活·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师傅乘务员刘家

鲁梦琪

刘家迪,1988年出生,2009年3月入职武汉地铁,2019年6月入党,乘务技师,现任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中心车辆一部运转一车间副主任。作为武汉地铁首批自主培养的司机、目前为数不多的“双证”司机,他为武汉地铁培训鉴定乘务员近千名,被评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列车先锋”、2019年全国“最美公交司机”。

“关客室门、上车,看后视镜、无误,鸣笛、启动……”刘家迪坐在地铁1号线驾驶舱内,讲述自己第一次独自驾驶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作为武汉地铁首批自主培养的司机,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双证”司机,从乘务员到乘务技师,再到车间副主任,12年来,他屡次斩获岗位竞赛佳绩,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列车先锋”;

作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他不断创新员工培训制度,争当培育新人的“传帮带”,是近千名乘务员进入岗位前的“领路人”,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公交司机”;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在疫情期间调节员工心理、参与场段值守,组织防疫青年突击队深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這是他一直坚守的信念。

他是少有的“双证”司机

他荣获过运营公司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轨道车辆驾驶第一名,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湖北省预赛第二名,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江城吗?”竞技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背后,隐藏着他无数次的咬牙坚持。

2009年,刘家迪成为武汉地铁首批自主培养的90多名地铁司机中的一员。末班车的常客、凌晨四点的风景,是他在轨道上奋斗的青春缩影。

“我就是热爱,觉得这份工作对交通行业、城市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实习期间,他一头扎进业务学习中,不仅学习常规正线驾驶的电动客车,还自主报名学习工程车驾驶。

“技多不压身。”刘家迪说,“考工程车驾驶证时,我因答案誊写错误差一分及格。”当别人都能独自驾驶地铁时,他只能偷偷羡慕,但这也让他投入到更加专注的勤学苦练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初,刘家迪终于成为1号线运转车间的正式员工,也是武汉地铁里少有的“双证”司机。他主动参与地铁1号线二期、三期和四期开通前的调试工作,掌握了武汉地铁既有线路大部分车型的操作技能。

“刚开始独自驾驶时,我经常梦到车停不下来或突然脱轨。”但现实恰好相反,在各种突发状况面前,他总能提前研判、保持冷静,并精准控制好每一个环节。

2012年一个夜晚,天飘小雨,刘家迪在驾驶过程中,突然瞭望到前方站台旁,有个乘客走路歪歪扭扭,很不稳当。

“当时正在下坡,列车速度很快。1号线本来就露天,逢雨天刹车也受影响。”刘家迪回忆,“那时站台两边还没有装防护栏,那位乘客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他悬着一颗心,目不转睛地盯着乘客的一举一动。

800米、700米、600米……车头距离站台越来越近。突然,乘客一头栽到了列车轨道上。千钧一发之时,刘家迪迅速启动紧急制动。

400米、300米、200米……终于,在距离站台不到200米的地方,列车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刘家迪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当时真怕停不下来。”

他迅速联系站台工作人员进行援救,事后才知道那位乘客喝醉了酒。后来,为避免出现类似事故,1号线站台两边都装上了安全防护栏。

12年来,刘家迪累计安全行车里程17万公里,安全调试工时3200余小时,安全施工作业2200余小时,是武汉地铁驾驶经验最丰富的的司机之一,并以零事故、零晚点、零违章的成绩继续着自己的“修行”。

他是近千名乘务员的“领路人”

“刘师傅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已工作十余年的运转一车间乘务一组安全员闫鹏告诉记者,刘师傅是他的第一个师傅。

“有一次列车出了故障,我进行了错误判断,当时自以为懂了些皮毛,对他的反驳有些不屑。”闫鹏说,“刘师傅不仅没有批评我,还以不同的方法跟我讲解,直到我明白为止。”

勤于思考、善于琢磨的习惯,也开启了刘家迪的“另一扇大门”。

2010年的一天早上,刘家迪刚单独驾驶不久,就遇到了行车故障。当时他已连续上班十几个小时,离终点宗关站只有三站,眼看着就可以下班休息了。

“行车调度员突然通知我原地待命,我也不知道原因。”当时正值早高峰,刘家迪下车跟乘客解释时,被里里外外围了三圈,有的乘客急得直爆粗口。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很崩溃,觉得自己很倒霉。”刘家迪说,“但后来我也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只是没有学习过如何与乘客打交道,只能硬着头皮让大家耐心等待。”

十多分钟后,列车恢复正常。自那以后,他意识到,一名合格的乘务员,仅具备业务能力远远不够,还要学会与乘客进行有效沟通。“跟北上广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人家有深厚的底蕴、完整的培训系统,对员工职业技能、服务态度等各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2013年,刘家迪担任车场组组长,开始着力于工程车司机的培训。“不同师傅的习惯不同,教给徒弟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他整理并归纳出工程车技术要领,细化学员培训流程,规范学员鉴定标准。

2017年,随着阳逻线与7号线的人员分流,刘家迪发现乘务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差异较大。他沿用TARS培训的理念,细化乘务岗位的操作标准,并以《乘员绩效考评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约束,显著提升了培训效率。

2019年,在公司举办的第五届岗位技能大赛中,车间获奖人数占据获奖总数的50%。“我就是想将自身经验传承下去,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刘家迪说,相比其他标签,他更喜欢别人称他“刘师傅”。

这些年来,刘家迪组织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数百场,为各线路所需的工程车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近千名乘务员进入岗位前的“领路人”。

他鼓励大家争当“蓝壹号”

“安全驾驶,准点运行,规范操作;举止文明,礼貌待客,微笑服务……”车间活动室墙上的《青年文明号承诺书》格外醒目。

2019年6月10日,《关于命名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正式发布,武汉地铁集团轨道交通1号线运转车间赫然在列,这是武汉地铁首个国字号“青年文明号”。

“‘青年文明号就是我们的航向标。”2019年6月,刘家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1号线运转党支部的纪检委员,他经常组织大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的担当。

“我们正在打造支部品牌——‘蓝壹号(男一号),‘蓝是1号线的主色调,也代表了车间200多名男青年,而‘壹号则代表1号线。”刘家迪笑着说,“我们都要争当‘蓝壹号(男一号)!”

2020年初,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刘家迪居家自我隔离。“待在家总觉得浑身不舒服,报名参加社区值守后,人立马就精神了。”刘家迪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下沉到六角亭街道自治社区,负责值守小区大门。

“值守小区旁边就是医院,心里还是有点慌。但每天看到进进出出的医生护士、快递小哥,觉得他们才是在前线最危险的地方。”刘家迪还主动申请单位值守,检查车间消防安全,维护列车设备,保证列車随时可以恢复运行。为安抚在汉隔离的员工,他定期电话交流,并利用视频会议进行心理辅导。

他深知,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20年2月7日,刘家迪广泛动员组织车间党员和青年员工,临时组成防疫青年突击队,不分日夜地在各个社区、隔离点值守。“刘师傅给了我们立志更好服务市民的动力!”车间员工们纷纷点赞。

自2018年担任1号线运转车间副主任以来,刘家迪常常忙得团团转,除了负责车辆运营及施工调试外,还要组织武汉地铁新进乘务员的培训。记者采访时,他手中的电话铃声也是频频响起。“有时值班24小时不回家,一回去女儿就问‘爸爸你怎么才回来。”

青年担当,不负韶华。12年来,无论身处何种身份,刘家迪都勇担使命、超越自我,“零事故、零晚点、零违章”是他给自己的成绩单,而近千名乘务员的一声“刘师傅”,则是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希望武汉地铁的服务能得到更多市民认可,也希望自己能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刘家迪说,这是最好的年华,也是属于自己的“轨道青春”。

猜你喜欢
刘师傅乘务员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梅兰芳容人之失
心锁
光影视界
想“走红”,不得用点手段吗
我是人
飞机的型号
心锁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