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发展弱筋小麦的优势和对策

2021-07-17 07:43张晨旭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江专用优质

黄 海,孙 悦,张晨旭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苏州 215200)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品质上没有绝对的“万能小麦”。小麦品质优劣的评判,不能以皮色是红是白,面筋含量是高是低来片面地下结论。发展小麦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搞好专用优质小麦的生产。吴江由于气候、土壤、区位等特点,决定了比较适宜发展弱筋小麦,而评判优劣的前提和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专用(详见表1)。

表1 江苏专用小麦生产情况

1 吴江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的有利条件

吴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属太湖弱筋小麦优势发展区域,在开发优质弱筋小麦方面有许多天时、地利等方面的优势。

1.1 有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吴江地处太湖平原,全境年平均气温为15.8℃,降雨量常年在1200mm左右,每日平均日照为300.26卡/cm2,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壤条件以粘性水稻土为主,渍害较重,尤其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地下水位较高,降水较多,渍害较重,土壤供氮趋缓,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的提高,弱筋优势明显,因此吴江地区是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十分理想的地方。

1.2 有适用的品种和较好的种植基础

由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0,已在吴江地区试种多年,比较适合本地应用。综合昆山、常熟、吴中等苏州其他市、区的种植结果来看,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性状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经品种测试和企业加工应用,扬麦20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关键品质指标完全符合饼干、糕点专用粉的标准,相关指标甚至可以达到进口饼干小麦的标准。目前,吴江小麦规划种植面积约有9000hm2,约占全区秋播面积的65%,其中弱筋小麦品类种植比例接近1/4,小麦种植基础比较稳固(详见表2)。

表2 扬麦20性状指标

1.3 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国小麦市场的生产总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但小麦的品种质量结构不合理,中间类型过多,专用品种偏少,占到总消费量8%左右的优质面包小麦和饼干(糕点)小麦严重紧缺,其中对饼干(糕点)类弱筋小麦的年需求量约为60亿公斤。但综合国内小麦市场的供应来看,这部分专用小麦的自给率仅占5%左右,主要的解决方式还是依靠进口调剂。另外相比价格而言,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进口的优质饼干专用小麦——软红冬小麦售价较高,比国产同类别小麦高出40%-60%,并且还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空间。而从江苏的市场需求来看,优质饼干小麦年需求量在20亿公斤左右,其中省内面粉加工企业年需10亿公斤左右,省外市场需求则超过10亿公斤。未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的食用消费将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高档化,这对推动本地区优质弱筋小麦的生产发展极为有益。

1.4 有较好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吴江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东临上海,南靠嘉兴,西濒太湖,北依苏州,经济发达,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域内公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水陆运输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小麦运输成本竞争优势,小麦运输价格同比内陆地区节省0.1元/kg以上。

2 吴江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吴江专用小麦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都不足,因而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品种区域布局和生产技术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吴江缺乏统一的小麦品种区域化布局指导意见,没有对本地优质品种实行严格的区域划分,导致小麦品种和品质类型较多,小麦主栽品种不突出,单一优质品种的种植规模较小,缺乏专用小麦的质量和种植标准,生产上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作业,小麦品质参差不齐,品种一致性较差,田间普遍存在“两层楼”、“三层楼”现象,专用小麦单产和品质提高受到较大影响。

同时吴江优质小麦市场化运作体系现在还不健全,全区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落实程度较低,好的品种和好的栽培技术没有得到很好地介绍,农民对优质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种植方法了解不够,导致优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与优良品种不相配套,生产的小麦品质不稳定,达不到相关标准。

2.2 小麦现行收购标准简单,收储运行机制混乱

目前粮食购销企业在小麦现行收购过程中,主要的收购依据是《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对照这个标准来看,小麦品种分类仅以籽粒的种皮颜色来作区分(白小麦和红小麦),小麦质量等级也仅以容重作为定等指标(5个等级,3等为中等),缺乏对蛋白质、面筋含量等优质弱筋品质方面的要求,分类、分级标准相对简单,很难准确区分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品质差别,且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往往同普通小麦一致,农民对小麦优质优价的期望难以实现。同时目前小麦的收储运行机制也较为混乱,收储过程中常常采取混收、混运、混贮的方式,导致高品质小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对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并给企业后期的加工利用增加很多困难。

2.3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比较滞后

目前吴江的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机械设备落后,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有限。小麦产业体系发展缺少大的龙头企业或经营主体带动,组织化管理松散,未能很好地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一二三产融合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基础不牢靠,数量、品质、效益不协调,形不成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小麦产业开发的增值作用和综合效果不够明显。

另外本地生产的弱筋小麦虽然品质优良,但是市场知名度不高,产品占有份额较小,缺乏足够的品牌效应,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只注重小麦生产,忽视小麦的加工与销售,市场培育不够,品牌意识淡薄,产品缺乏整体优势,更谈不上品牌规模与名牌优势,市场开发的难度较大。

3 吴江发展专用小麦的对策

专用小麦的发展是一项性社会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针对性强,涉及部门众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除了需要农业部门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之外,还需要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协作。

3.1 依托系列专用小麦品种,创建系列专用优质品牌

优质专用品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此要依托科研单位,加快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速度,强化各级繁供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提高专用小麦品质。同时加快引进国内外专用小麦新品种,做好品种的储备和推广工作,确保提供市场和生产者都欢迎的“专用性强、适应性广、商用价值高、综合抗性优”的新品种。依托品种特性,打造一系列优质专用小麦和面粉品牌,全面提高专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2 引导规模种植,形成产业优势

品质的纯度是专用小麦的质量保证,为防止品种混杂,除了搞好统一供种外,必须搞好区域布局,抓好规模发展和建立生产基地。搞好科学管理,提高产品优质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实行订单化生产,集中种植、定点收购、集中交售,建立和健全质量监测体系,保证纯度、品质,形成优质商品。同时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专用小麦的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增值能力,服从市场,服务社会,形成产业优势。

3.3 建立经济利益联合体,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有市场才有商品的生存权,千家万户的生产要靠龙头来带动,这个龙头就是集专用小麦的科研教育、生产推广、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利益联合体。要把握市场导向,积极寻找加工企业等合作伙伴,协调各方利益,搞好区域规划、订单种植、技术指导、综合开发,打好品牌战略,从而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特别是生产者效益,使专用小麦的生产走上良性循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加强栽培技术研究,提高专用小麦品质

优质专用小麦除了品种和生态条件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配套,即通过播期、播量、播种方式、肥料运筹、水分调节、生化制剂、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来调节品质,使之更趋向于专用小麦的指标,从而进一步增强专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3.5 搞好政策扶持,增强服务功能

发展专用小麦不仅是市场的需要,更是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首先,要依靠行政推动,研究相关政策,搞好宏观调控,抓好规划布局,制定收购专用小麦的扶持政策等。其次,依法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产业化经营中的各方利益,包括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优质优价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搞好检测装备,完善检测网络,改进监测方法,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溯源监控。第四,加强农艺研究和推广力度,树立“绿色”意识,搞好标准化生产,实现专用小麦优质、高效,推动专用小麦健康地跨入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行列。

猜你喜欢
吴江专用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体能测试专用鞋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