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李冬梅 侯京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要看数以千万计教师、数以亿计学生的素质能否不断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校长如何才能引导学校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实现“学有优教”?怎样因地制宜,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结合各校的探索及实践,共同探究基础教育如何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朝着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
协同发力,争办“学习型学校”
翁东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要求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学校办学,就是要思想先行,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教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全校上下充满正能量。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从学校自身来说,要牢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学校的仁爱与责任。
三明一中在“五育并举”上也做了探索。智育方面,在全體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增减量评价方面全市排名第一,增长幅度最大。体育方面,除日常活动外,学校加强日常逃生演练,融入生命、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收效很大。美育方面,学校致力于打造“以美育美”的校园。绿色校园,四季花卉,鸟语花香,可以说是校园中的森林、森林中的校园,塑造出一个美育的大课堂。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与福建三明林业学校合作,利用他们的劳动基地、学校自己的78亩农场以及三明市社会实践基地、大力开展劳动教育。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议》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学校应鼓励教师看书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真正办成“学习型学校”。
聚焦“五力提升”,践行品质发展观
肖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石盘小学坚持以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学术发展体为核心,聚焦“五力提升”,践行品质发展观,努力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第一,提升向心力,践行思想引领。领导一所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引领师生的眼光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有鲜活的教育主张,通过每周升旗仪式的主题教育和教师例会的“校长讲堂”等暖心活动,传递正能量,凝聚人心。
第二,提升研究力,践行专业引领。利用五校联盟、领办学校等多方渠道,为教师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鼓励教师“三课齐驱”,立足课堂变革、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获得职业尊严。以“青蓝工程”规划教师成长共同体,立足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障学校的长远发展。
第三,提升开发力,践行文化引领。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厚重的历史给予石盘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专家和自身文创发展体为引领,挖掘“勤·乐”课程,做好“勤·乐五圈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创建“勤”环境,建设班级文化主题、悦读角、书香苑等;开展“勤”活动,如入学礼、开学礼、艺体节、学术节等“四礼八节”活动;树立“勤”精神,提炼学校精神文化。文创发展体实现了校园文化的“一脉相承”,让校园文化植根于师生心中。
第四,提升创新力,践行发展引领。学校多措并举,创新办学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以项目制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目前,学校打造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人文交流课程团队、“勤创实践园”创新教育活动课程开发团队、汽车文化实践基地和以“石趣”为主题的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团队。建立项目团队核心组,督促、指导学习型团队开展学习研讨,发现问题后迅速制定解决策略。
第五,提升品牌力,践行效能引领。如何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打造个人品牌、在专业成长中收获幸福,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学校确立“N+个人品牌=学校品牌”的思想,召集在摄影、写作、编辑等方面具有特长的教师,成立宣传发展体,开展“教师品牌设计”“名师招募令”等活动,激励教师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探索“学有优教、教师助推”的独特模式
曾祥尤: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是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赣州市南康区教学研究室在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推动“互联网+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教师队伍在提高育人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开创了“学有优教、教师助推”的独特模式。
一是搭建教师发展多元平台。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行动研究能力不足、区域教研整体协作不力等问题,我们积极开展县域教研模式探索,形成了“四线三课双层”区域整体性教研范式,从多个层面、多种角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是建设学科发展核心团队。通过学校推荐、选拔考试、业绩考核等形式,组建以专职教研员为引领、兼职教研员为补充、学科核心组成员为主体的区域核心教研团队。中小学各学科年度活动计划、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均由核心教研团队统筹组织,促进了学科活动的优质高效。
三是构建教师分层培养体系。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四类人员的培养——新教师、学科名师、教学管理者、教研员。首先,倾心培养新教师,引领专业快速成长。开展中小学新教师技能大赛、教师综合素质比赛等,通过系列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入门”,推动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倾力打造学科名师,促进专业高度成长。根据名师培养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路径,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再次,倾情磨炼教学管理者,提升管理实效。比如外出学习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管理理念,汲其之长,借其之力,补己之短。最后,注重教研员能力提升,发挥引领作用。组织教研员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鼓励教研员亲自上展示课,参加业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