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孩子感受力的教育,何以托起国家未来策划

2021-07-16 09:47刘洁
教育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感受力冷漠儿童

刘洁

从湖南邵东一学生持刀将班主任杀害,到黑龙江15岁女孩杀母藏尸,近年来,时而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令人触目惊心。那些向亲友、师长举起的拳头和利刃,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孩子对于生命的残忍和漠视。

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孩子开始表现得迟钝、麻木、冷漠。他们看不见春花秋月、听不见鸟语虫鸣,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眼里只看得到分数,一心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教出如此无感而冷漠的孩子?这样的教育能否托起国家的未来?中国教育应该向何处去?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家》杂志邀请一线教师、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进行了讨论。

章乐:总体而言,当下的孩子感受力并不缺乏,情感也不冷漠。当然,未成年人凶杀案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一些孩子存在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的潜在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看待问题、对待事情从自我视角出发。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自我中心阶段,只不过,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后续影响及当前社会对个人自我实现的过分关注,现在的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阶段的难度日益增大。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的实质就是不能走出自我,从他人的视角理解和思考问题。

其二,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负向情绪。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产生负向的情绪,这很正常。但是,负向情绪产生之后,如果不会正确地处理,就可能使之在心中积聚,等心理不能承受之时,极可能以某些过激的方式进行宣泄。

其三,不善于应对他人的负向情绪。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带有负向情绪的人,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应对他人的负向情绪,不仅可能激化人际冲突,还可能影响自身的情绪。不善于应对他人的负向情绪,在生活中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情绪状态视而不见,即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二是感受到了他人的情绪状态,但不知该如何应对。

崔志钰:孩子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缺乏同情心。一方面,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态度冷淡,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帮忙,对弱势群体冷漠旁观甚至幸灾乐祸。另一方面,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不热心,对学校组织的捐款捐物等活动排斥、抵制,对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园欺凌、同学矛盾等不理不管,对学校组织的群体性活动态度消极,对重大灾害或灾难反应麻木。

二是缺乏同理心。一方面,不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个人中心、自私狭隘,凡事只想到自己,忽略身边人的感受,学习、生活一不如意就迁怒他人;不懂得感恩,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没有任何谢意,视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为理所当然,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就产生情绪性反应。另一方面,怨恨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一旦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认同,就不满、赌气。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他们变得无感而冷漠,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章乐:当下的儿童掌握着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如果孩子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对未来国家和社会一定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其一,暴力事件增多。暴力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事人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国家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其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冷漠。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曾指出:“道德冷漠是指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这种冷淡与不关心既可能是一种主动的责任推拒,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道德麻木。”道德冷漠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道德敏感性缺乏,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感受力,情感冷漠,就难以识别他人的需要,难以唤醒内心的道德冲动,也就难以采取相应的道德行动。近些年,诸如“小悦悦”事件等,让人们感到了人与人间的冷漠与无情。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当下孩子感受力缺乏和情感冷漠的问题,未来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冷漠现象一定会加剧。

其三,社会的去道德化。如果说道德冷漠发生在人与人之间,那么社会的去道德化就发生在制度等宏观层面。如果那些缺乏感受力、情感冷漠的孩子进入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他们在设计各项制度时,也会缺乏一种对人类需要和情感的考量。比如,一些从事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科技工作者,如果缺乏伦理道德维度的考量,不关注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伦理问题,那么极可能引发无法估量、无法挽回的后果。

崔志钰:孩子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将对我们的社会、国家产生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首先,将导致道德敏感弱化,进而形成道德冷漠,对善的行为不赞许,对恶的行为不指责,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冷漠视之,推脱和回避产生的责任和后果,对他人和社会的谴责与批判无动于衷。如此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将对社会的主流价值产生冲击,导致价值观扭曲。

其次,将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漠,甚至高度物质化,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社会最真挚的情感将日益稀缺,社会、集体不再是温暖的大家庭,而成了冰冷的利益場,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最后,将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人们只想享有权利、不愿承担义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将会削弱。

孩子的冷漠折射教育的冷漠。在您看来,教育的“冷漠”表现在哪些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何避免“教育冷漠”?

章乐:虽然教育不是造成孩子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的唯一原因,却是重要原因之一。当下教育的“冷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尊重学生的需求。在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看来,成人与儿童之所以会产生冲突,其根源就在于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看到儿童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之时,更要看到成人对儿童的真实需要和情感缺乏感受力。在很多父母和教师的眼中,孩子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进而升入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这种想法从成人的视角看,当然没错,但是儿童世界有其特有的逻辑,当成人用自己世界的逻辑去规训儿童时,儿童在自我保护本能的驱使下,必然会反抗。最近有个热门词“内卷”,指大家都在进行一种超越阶段的竞争式学习,结果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成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童年该有的快乐。“内卷”这个词在反映病态教育竞争的同时,也反映出成人对儿童的不尊重。

猜你喜欢
感受力冷漠儿童
突然之间
东霞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回答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冬眠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