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病毒药这么少?

2021-07-16 07:46夏天琴
科学之谜 2021年3期
关键词:奥司体细胞流感病毒

夏天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不同的时间患上了感冒,症状几乎一模一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看病后醫生给开了一样的药物,但痊愈速度并不一样,有时药物很快见效了,有时一个小感冒可能拖上整个月都没有好转。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感冒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医生开的药物只能杀死细菌,流感病毒只能靠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因此病毒性感冒的痊愈时间其实与药物并没多大关系。可以说,医学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都还没有真正能杀死流感病毒的药物,抗病毒药为什么这么难制造呢?

抗病毒药痛点何在?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看看病毒与细菌的差异。病毒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它不能在宿主细胞外独立生存。病毒入侵人体后会进入人体细胞并操控它,利用人体的营养物质复制许多副本,直至挤破宿主细胞,然后新复制的病毒颗粒分散开来继续感染新的宿主细胞。正因为病毒在整个致病过程中都藏身在人体细胞中,如何杀死病毒而不伤害细胞,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而细菌是独立于人体细胞之外的,我们不用破坏细胞就能杀死细菌,甚至利用细菌和人类细胞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制造只杀伤细菌的药物。比如,细菌具有人体细胞没有的细胞壁,而青霉素可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但不会伤害人体细胞。掌握细菌与细胞的差异,我们就可以制造出许多不同的抗生素,因此抗生素的种类就越来越多了。

制造抗病毒药的另一个难点是,不同的病毒彼此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不同细菌的差异。就拿遗传物质来说,细菌都具有双链DNA基因组,并通过分裂复制为两个一模一样的子代细菌,但病毒不是这样。不同病毒的遗传物质并不相同,有些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而另一些则具有RNA基因组,并且RNA和RNA之间也不一样,比如流感病毒的RNA是单链的,而引起腹泻的轮状病毒的RNA则是双链的。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病毒的外形和蛋白质外壳也会有差异。病毒差异大导致我们很难制造出像青霉素这样的对许多种细菌都有效的广谱药物,当我们在某种病毒身上找到了有效的治疗位点时,很难在其他病毒身上复制相同的策略。这样,抗病毒药的研发速度就比较慢了。

病毒战争,方兴未艾

尽管如此,人类从未放弃与病毒作斗争,比如研制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的过程。

甲型流感具有一种叫做M2蛋白的基质蛋白,它是病毒外壳上的“门栓”。M2蛋白与人体细胞的糖蛋白很相似,因此可以欺骗免疫系统,把病毒当成“自己人”而不攻击它。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就会开始“金蝉脱壳”,M2蛋白打开病毒外壳,将其RNA释放到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

如果能制造一种药物“卡住”M2蛋白,不让它在病毒外壳上“开门”,病毒就不能将RNA释放到细胞质中,也就不会复制并侵略细胞了。基于这个思路,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诞生了。

但是,病毒也很狡猾,即使我们找到了治疗位点,它还会突变,这正是为什么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时有失效的原因。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很小,任意一个碱基的突变就会引起M2蛋白上某一个氨基酸的变化,这样金刚烷胺就找不到原来的作用位点,也没办法卡住M2蛋白了。

另一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则另辟蹊径,先让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当它组装完成要去感染下一个细胞时,阻止病毒离开细胞。流感病毒有一种叫做神经氨酸酶的衣壳蛋白,它负责溶解细胞膜,好让病毒从细胞中逃脱,奥司他韦正是负责对抗神经氨酸酶。本来奥司他韦的疗效也是很好的,可惜神经氨酸酶有许多“兄弟姐妹”,它们经常相互转换,转换后病毒的传染对象和传染能力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近年引起禽流感和猪流感等疫情的流感病毒正是由于神经氨酸酶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的姊妹病毒,这让奥司他韦防不胜防。

病毒就是这样“奸诈”,不仅躲在细胞的背后,让我们束手束脚,还会变来变去地跟人类“捉迷藏”。因此,目前我们都还只能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被动挨打。想真正战胜它们,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奥司体细胞流感病毒
奥司他韦还能安全用吗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Calcium channel α2δ1 subunit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