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来鱼往的长江之水

2021-07-16 06:31常涛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5期
关键词:白鲟中华鲟淡水鱼

常涛

长江孕育鱼类多样性

长江起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而东绵延6300多千米后于崇明岛注入东海。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共分布有鱼类420余种,其中仅分布于长江流域的特有鱼有170余种,保存了大量珍稀古老的物种,如长江最大的淡水鱼白鲟、中华鲟等,物种丰富程度居全国各水系之首。长江鱼类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它们的出现是进化过程中与河流生境高度适应的结果。

长江鱼类区系划分和代表性鱼类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曾经是长江中顶级的掠食者,最大体长可达了米,因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水电开发等因素而走向灭绝(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渔盛鱼衰“拉开序幕”

长江在孕育多姿多彩鱼类世界的同时,也为沿岸居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长江流域淡水鱼天然捕捞量在巅峰时期的1954年可达42.7万吨,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但随着长江沿岸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现代化设施使捕捞效率大幅提高,过度捕捞现象频出,导致渔业产量骤降。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江淡水鱼天然捕捞量下降到26万吨,80年代捕捞量下降至20万吨左右,当前长江干流天然捕捞量已不足10万吨。

由于当时人们的保护意识淡泊,无序捕捞过程中也衍生了电鱼、炸鱼、毒鱼和绝户网等非法酷捕滥捞行为,进一步加重了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所有这一切都为未来长江鱼类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物种种群规模的下降是过度捕捞的主要表现之一;其次,持续的捕捞压力还会引起物种小型化、低龄化加剧;另外,捕捞也会使原本数量稀少的鱼类更加濒危,导致鱼类多样性的降低。1989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收录了9种长江鱼类,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长江鲟和白鲟,二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胭脂鱼、滇池金线鲃、花鳗鲕和淞江鲈。

长江上游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分布

2020年白鲟正式宣布灭绝,中华鲟监测数量也不足10尾,多年未见其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而其余二级物种也尚未脱离灭绝风险。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一步升级,将鲥和川陕哲罗鲑列为一级,其余新增二级保护动物多达23种。这些数据犹如黄钟大吕般一次次敲打着我们。

十年禁渔终落地

建立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一直是长江鱼类保护的主要人工干预手段。即便如此,仍不足以遏制长江鱼类资源的衰退,尤其是對于中华鲟这种大型鱼类,其人工放流个体对自然种群的补充贡献率不足10%,因而禁止捕捞、修复河流生态环境才是保障未来长江鱼类野生群体自然增长的唯一途径。

珍稀鱼类: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上),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左下),新增二级保护动物稀有鲫鮈(右下) (摄影/邱宁)

以鱼类为食的哺乳动物江豚频现身长江中下游两湖流域

早在200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指出,“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有水源污染、围湖造田、工程兴建等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酷渔滥捕并首次提出“长江长期禁渔”的观点。2019年1月6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城禁捕和建立偿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点水域逐步实行合理期限内禁捕的禁渔期制度,2020年底以前实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十年禁渔终于落地。这一利好消息无不为长江鱼类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转机。此外,中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法案的实施也进一步为长江鱼类保护增加了“法码”。

鸢飞鱼跃的期许

随着禁捕的有序推进,其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长江中游,一些多年未见的种类(如鳤)得以重新出现。在下游两湖流域,以鱼类为食的哺乳动物长江江豚频频现身,估计数量约为1012头,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十年禁渔有期,生态保护无止。对于母亲河,我们仍怀有无比的期待,希望能早日看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景象;对于自然,我们也应有敬畏之心,正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责任编辑/黄盈盈 美术编辑/周游)

猜你喜欢
白鲟中华鲟淡水鱼
长江白鲟(二)
中国淡水鱼之王谢幕长江白鲟灭绝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Chinese Paddlefish in the Yangtze River长江白鲟(一)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我是白鲟,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中华鲟的保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