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Pad辅助地理课堂教学

2021-07-16 06:12李萍王丛丛
地理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李萍 王丛丛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Pad教学对于落实地理实践力有明显优势。本文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为例,借助Pad搭建学习平台,通过深度融合翻转课堂、虚拟现实技术、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和手段,落实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Pad教学;信息技术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1]”,自此拉开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融合的序幕。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和云平台的优势。同时,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措施与方法[2]。地理实践力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培育受到安全、场地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全面开展。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传统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本文尝试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一课为例,基于云平台的平板电脑(Pad)授课模式进行探索,并試图改变传统课堂的刻板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让学生从普适学习走向交互式学习和深度学习。

一、设计理念

1.翻转课堂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农业属于人文地理内容,在学习自然地理以及人口、城市等内容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区位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内容比较容易理解。采用翻转课堂理念,先学后教,课前学生通过Pad提供的学习资源包自主学习,利用Pad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面面俱到地讲授知识,而是答疑解惑、实践应用、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农业区位这节课中设计了四个环节:释疑解惑环节、问题辩论环节、两个实践应用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究,在课堂上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是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因为日常生活中缺少实践体验的机会,甚至很多学生生活中有五谷不分的尴尬。通过对近几年模拟考试及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农业区位”已成为必考内容。利用平板电脑的易操作性与可视化的优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如“纸上种田农业实践规划”。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的短板,加强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其感悟生活、欣赏生活。在实践中学,才能学得深、记得牢。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农业区位一课中,设计了课前项目式学习和课中项目式学习。课前让学生完成某一农作物区位调查报告,在Pad上提交展示和互评。课中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寻找棉花种植区和农业规划实践,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项目,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项目式学习与地理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索项目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4.营造真实情境,培养乡土情感和人文情怀

在农业区位一课中,用情感价值观教育贯穿主线。城市的喧嚣让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田园梦想,“情怀农业”是对农业的情怀,也是对家乡的情怀,通过对家乡青岛进行纸上种田和农业规划实践,增强热爱自然、家乡的情感,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地理情怀。最后用中国诗词大会的田园诗歌作为升华,生活不止眼前的一切,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通过营造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融合信息技术的Pad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云平台的平板电脑(Pad)授课模式具体操作如下(表1)。

1.借助Pad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传统的课前预习部分往往是学生借助纸质学案、参考课本来完成,这样的预习方式往往流于形式,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通过Pad操作端,推送农业区位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Pad提交知识思维导图,并在答疑区提出本节课中自学的问题,一些简单问题在互动答疑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解决。借助Pad搭建的沟通平台,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预习环节进行深入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帮助教师快速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诊断,并及时反馈收集的共性问题,实现精准备课。

2.借助Pad实现项目式作业展评和互评

考量地理实践力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对于高中生而言,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取信息,并且能够从中筛选出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信息是一项重要能力。历年高考题中考查过多种农作物类型,如非洲剑麻、广西茉莉花等,这些农作物类型虽然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但借助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与题目中提供的生长环境,学生应该能够提取出关键要素。以此为思路,让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种农作物,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调查某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Pad提供了展示和评价的平台,教师可将优秀作业置顶分享,同学之间进行作业互评,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性评价。通过学习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其学习成就感。

3.借助Pa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境创设

因课时、安全等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带领学生真正参与野外地理实践依然存在困难。虚拟现实技术能打破时空局限,让身处教室的学生通过Pad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软件,虚拟棉花种植和收割,营造3D逼真环境,让学生进行操作實践、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的兴趣。同时,在课堂导入时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头,有利于创造真实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借助Pad数据统计功能进行精准教学

Pad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不但用于学生的作业提交和批改,还用于课堂教学中观点和问题的收集,引导教师精准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如在农业区位课堂中设置问题辩论。

材料一: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高山区,该地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干旱少雨。马铃薯耐土壤贫瘠、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种植。我国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接近马铃薯原产地。

材料二: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193.5万吨,其中马铃薯产量为8 892.5万吨。马铃薯单产为稻谷、小麦、玉米的2.3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约1亿吨。有人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如饮食习惯等。

(1)你是否赞同我国扩大马铃薯种植,使之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中国人的又一主粮,请说明理由。

(2)Pad提交观点,分成正反方辩论小组,进行观点分享与碰撞,通过正反方辩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5.借助Pad绘图功能落实地理实践力

Pad教学端自带的绘图功能摆脱了纸本限制,学生通过教师发起的任务参与绘图活动,亲自动手设计、动手操练,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成长,提升实践活动能力。基于此,笔者在农业区位课堂中设计了两个绘图实践活动。

【绘图活动1】材料一:棉花生长对自然条件的要求(表2)

材料二:提供四幅电子图片,中国日均温≥10°C的积温分布图、中国干湿状况图、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中国地形三大阶梯示意图(图略)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绘制“棉花适宜生长区”图。

(2)比较棉花适宜生长区与实际生长区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通过对比“中国棉花实际产区”图和“棉花适宜分布区”图(图略),引导学生观察两图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分析差异的原因,“黄河流域棉区的实际产区面积为什么比适宜生长区面积小”,学生在Pad端实时绘图,任务结束后进行成果展示,建立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的不利因素和农业的空间分布。

【绘图活动2】纸上种田:查询青岛主要的农产品(粮食、蔬菜、水果、渔产品),结合青岛的气候、地形等要素,绘制青岛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并说明布局的理由(图2)。

学生使用Pad的绘图功能,提交设计的作品,电脑投屏可视化表达,进行作品展示,学生上前展示设计意图(图1),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地理实践力,又锻炼了思维表达能力。最后展示实际的青岛农业规划图,让学生做对比,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节课融入了网络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Pad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视频推送、虚拟现实绘制地图和虚拟农田,进行农业规划实践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Pad统计不同方的意见,针对不同的观点,产生思想的碰撞,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平板电脑的支持下,课堂变得更加交互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