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2021-07-16 22:21买买提艾力·木太力甫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买买提艾力·木太力甫

摘要:在一定程度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经济状况存在着内部联系,若该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低,便会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现象广泛出现于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农村,因此交通运输设施的水平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设交通运输设施不仅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还能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范围,增加产业规模。本文基于交通运输与农村经济的内部关联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交通运输设施;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纵观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地区,它们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其生产力、经济文化状况严重低下,经济调节能力失衡,当地居民也因此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这些地区又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交通运输设施系统缺失或存在缺陷,水平滞后。我们想要合理解决这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完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设施,前期投入资金进行建设,才能推动农村地区一系列产业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地区经济得以发展,进而造福社会。

1研究背景

經济发展的不均衡发展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如历史、社会原因等,同时又存在一系列客观自然条件阻碍发展。其中一些经济文化状况严重低下,经济调节能力失衡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这些经济严重落后的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

1950-1959期间,国家对贫困问题进行了根源性的探索,在寻找脱贫致富道路的过程中发现,正是由于经济长期的缓慢发展甚至停止发展、农民创收低、资本形成不充分才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对资本和投资的需求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只有进行大规模投资,解决阻碍经济进步的根本问题,促进资本的形成,才能终结这样的恶性循环。

经济滞后地区要想获得资本,有两种来源:首先是靠自身积累,其次是依靠外来资本。这类地区靠自身积累资本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人均创收水平低,单靠自身是难以完成资本积累的,因此外来资本的稀缺也是产生贫困的重要原因。外来资本又能划分为民间、政策性资本两类,投资环境能够吸引民间资本,它追求的是更高的利益,但贫困地区初期的发展并不满足民间资本所需要的条件,尤其是交通环境等的阻碍尤为严重。而政策性资本又不常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这就又间接加剧了民间资本的稀缺。为此需要增加政策性资本在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比例,才能为民间资本的流入创造有利条件。

结合了以上的描述,不难发现运输设施落后与农村经济水平低有一定联系,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正是农村经济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就需要多对农村的交通运输产业进行投资,从而提高农民经济创收,进而调节整个国家的经济[1]。

2交通运输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接洽

2.1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交通运输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最新制定的政策来看,只有通过了城镇的产业才能提高农村经济创收,获得更高效益,因此农村必然走向城镇化发展。农村发展潜力最高的往往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城镇地区,而其交通运输水平又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创收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城镇要发展起来,良好的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成体系的交通运输能使农村劳动人员对经济的要求得到一定满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行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内部经济结构,并持续增强对完善交通运输建设的推进工作,是小城镇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增强实力的必要条件[2]。

2.2农产品为中心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

农副产品能够销往其他地区的整条生产售卖流程都是脱离不了交通运输的,要想让农产品产业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然不能缺少交通运输行业的通力配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地区仍旧缺少稳定便捷的交通条件,闭塞的交通导致农产品销售环节出现问题,不仅无法将新鲜的农产品运输出去,还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为保证更多农民的经济利益,就必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农产品运输体系进行完善。由于交通运输体系的部分缺失,很多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不能发挥它原本的价值,因此构建完整的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流水线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经济效益的必要进程。

2.3区域经济形成的关键-交通运输

如果想让当地经济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就一定需要稳定的交通系统提供支撑。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的集中地带往往会集中大量的产业,构成特殊的发展形势。因此,对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工作不仅能增强农村地区的产业规模,还能发展相关的其他产业,最终逐步形成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经济地带。同时,一些地区的不协调发展也可以通过交通带来的便利条件得以改善,并将农村经济维持在稳定水平,消除过大的贫富差异[3]。

2.4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为贫困区域构建起良性循环,让信息更加畅通

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出行条件极其不便利,缺少合适的交通工具以及道路状况,致使该地区人员的出行成本提高,进一步导致一部分人外出求职务工的愿望受到阻碍,他们往往不舍得花费巨大的出行成本冒险外出,从而影响了进出人口流动规模。经历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就更加剧了该地区的信息闭塞情况,由于缺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导致冒着风险外出求职务工的人口越来越少。这时如果贫困地区拥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既能降低该地人民的出行成本,又能促进与外界信息交流,就能将原来持续久的恶性循环成功转变为良性循环,一步一步间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农村经济水平提升的举措

3.1调节结构规模

要想真正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农副产品与交通运输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加大对农民企业培养力度,推行相关政策进而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将农产品-运输-市场这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并持续推行下去,使之在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增大其影响力度,扩大销售范围,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产品进行生产销售,并持续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形成一条通畅的产业体系。

3.2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业物流體系,增强物流效率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运输与经济结合有了一定进展,一些典型特色农业运输产业链的构建已经初步完成,以加工-储藏-分批次运输为体系的链条不断向市场提供农产品。为农产品运输专门构建的物流中心使得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得到大幅度的发挥,没有冗余的中间环节,有效提高了速度和品质,更加推动了农产品品牌走向社会,也提高了农民收益。

3.3构建绿色通道,为农产品保驾护航

要保障出售的农产品的新鲜度,就一定少不了运输行业的支持,尤其是与当地特殊环境相契合的,具有特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一些隧道、公路的建设更是必然条件。要完成这项任务,前期是需要大量投资的,当地的政府要从农民致富的角度考虑问题,构建专属“绿色通道”,加大帮扶政策的力度,为农产品向外销售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降低收费,以此调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其稳步提升。

3.4高素质的青年应积极响应号召,为农村社区建设建言献策,追求共同发展

为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农民现代化,首先要对农民教育体制进行改良,培养出有文化有技术的新时代农民,从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效率。其次,要积极号召有文化素养的新青年参与到农业建设工作中来,构建一个有文化的劳动体系,为其建言献策,以创新的方式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良,结合现代技术,将消耗型的农业生产向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产业靠拢,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4结语

在脱贫攻坚上,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成功脱贫,完成这项任务的必要途径就是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农村交通水平的持续发展,能完善农村经济产业,为农民提供收入渠道,推动农村经济水平,对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目标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凤珍. 交通运输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2(4):79-81.

[2]杨硕. 浅谈交通运输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 206(1):77-78.

[3]翟俊杰. 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6(13):7.

(新疆和田市和田技师学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篇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