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 让数学课堂彰显魅力

2021-07-16 21:52张苗苗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轴乘法题目

张苗苗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法,并将数学思维方法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思维植入到课堂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领会课堂中的问题,促进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内在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前人对数学真理的总结和积累,但在数学教材中并不一定会显示探索的过程,受教材篇幅限制,教材中往往展示的是结论,一些结论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没有在教材中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内在的数学思维和方法,理清教材脉络,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从知识中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炼出数学的思维,对教材数学思维的把握高于教材本身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在课堂中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数学思维和知识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了整数乘法知识,让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那么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该怎么计算呢?能借鉴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吗?小明过生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他们将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了其中的2份,你能算出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学生列出算式2/9+2/9+2/9=6/9,可以约分为2/3,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的特征,能发现什么?三个相同的分数相加,怎么计算更简便呢?学生列出算式2/9×3,你知道怎么计算吗?这和2×3=6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发现2/9×3是分数乘以整数,而2×3是整数乘以整数,在2/9×3中3相当于3/1,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可以得出结果为6/9也就是2/3,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法的关系,由旧知转化为新知,让学生通过复习整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原则,巧妙地植入了数学转化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重视教学过程,渗透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所有数学知识中都包含数学思维,没有任何知识游离于数学思维方法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这不仅能够为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也能够体现教师的大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圆”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动画片中小猴子和小猪骑自行车,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小猪的车轮是正方形,小猴子骑着车顺利到达了终点,而小猪则在路上不停的摔跤,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形能正常行驶而正方形不能正常行驶呢?如果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可以吗?学生由看到思,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硬币、皮球、钟表等,教师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学生说圆是曲线,有圆心、直径,你能画出圆并测量出圆的周长吗?这时学生发现:如果用线绳将圆围一圈然后测量线绳的长度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那么怎么找到圆心呢?随着教师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圆有更深的认识。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精彩的画面,通过对比分析,为学生揭示了圆的特征,通过在课堂中植入“化曲为直”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加强解题训练,突出数学思维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就是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将解题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才能的一种手段,通过解题训练教会学生灵活思考,总结归纳数学思维方法,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典型题目为学生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一课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联系来巩固知识,教师给学生出了一组练习题:

1.一个油桶的底面积为12.56平方厘米,高为50厘米,体积是多少?

2.一个油桶底面直徑为40厘米,高为50厘米,油桶体积是多少?

3.一个油桶体积为628立方厘米,底面半径为20厘米,这个油桶的高是多少?

在这组练习中,教师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同,但都要利用圆柱体体积公式来计算,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首先求出油桶底面积,然后利用公式求出体积。题目1中可以直接求出体积;题目2中,已知直径求出半径,再求出底面积,然后利用公式求出体积;题目3中已知体积,求出底面积就可以求出高。学生通过练习加深了对圆柱体体积的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题组,给出不同的已知条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利用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学生植入了“变中抓不变”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复习知识,强化数学思维方法

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新知识讲解后,有些学生会出现思想偏差,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造成知识结构混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在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不断强化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体系,并运用数学思维来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感受到数学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百分数乘法和除法,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温习了分数乘法和除法,那么利用分数和百分数来解决问题,他们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吗?教师分别出了两道题目让学生来解决:

1.饲养场中有白兔1000只,黑兔比白兔多1/5,黑兔有多少只?

2.饲养场中有白兔1000只,白兔比黑兔多20%,黑兔有多少只?

这道题目中,给出的数字相同,白兔都是1000只,多的1/5和20%也都相等,很多学生给出了相同的解答方法,1000×(1+1/5)=1200,教师让学生认真比较题目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题目1中白兔是单位1,而题目2中黑兔是单位1,因此解题方法也不相同。

上述案例,教师在讲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复习了分数应用题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两种不同题目进行比较,为学生植入了“比较”数学思维,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精心设计作业,应用数学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作业是渗透数学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注重作业“量”而不是“质”,造成学生疲于学习,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选择一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题目,让学生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还能掌握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思维方法,掌握数学学习规律,提高作业质量。

例如,在教学“负数”一课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了正负数的基础知识,在正数前面加“-”号就是负数,但是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正负数呢?教师让学生借助数轴来理解这个问题,画一个数轴,中间是0,在0左面的数都是负数,在0右面的数都是正数,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在数轴上表示以下数-2,-5,-9,0,5,4,3,6,学生先画一条数轴,数轴中间是0,向右数据越来越大,分别为3,4,5,6,向左数据越来越小,但是数字加“-”变成负数后,数越大,数值越小,在数轴上越靠左。从0向右,分别是-2,-5,-9。教师让学生以数轴为例,分别画出零上20度和零下15度;如果向东走为+80米,向西走为-50米;海拔500米和-500米,你怎么在数轴表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加深了对负数知识的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数轴来理解负数,这种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让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学生对正数、负数和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指导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彰显数学课堂无限魅力。

編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数轴乘法题目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关于题目的要求
数轴的作用
把加法变成乘法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