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意象 体悟诗情

2021-07-16 21:53董翱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诗作古诗赏析

董翱

古人作诗时,往往把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赋予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物象”便因浸润了人的情感而变为“意象”。它是我们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作思想情感的关键所在。教师教学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通过对意象的赏析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寻找意象,发现情感之源

诗人写作时是借助意象进行描寫和抒发情感的。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可反其道而行之,先引领学生在诗中寻找意象,再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怎么寻找呢?需要反复读诗,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事物——“物象”,然后再把这些物象放回到诗句中,通过反复朗诵、分析和体会,发现其中蕴含作者深厚思想情感的物象,这便是诗作的意象。只有抓住了诗作中的意象,才能深入体悟诗作的情感。

以《夜书所见》一诗的赏析为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在深秋夜晚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旅愁和思乡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通读全诗,并没有一字提到旅愁与思乡,那作者是如何表达出离乡的愁绪的呢?这就需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体会了。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找出诗人“所见”的景物。学生纷纷找出了“梧叶”“寒声”“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等,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发现“梧叶”“寒声”“江”“秋风”这些景物不仅本身具有深深的“寒意”,还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冷的深秋夜景图,而这些景象又撩动了诗人的心。通过寻找意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诗人的旅愁与思乡之情。

意象,是诗人思想的载体,是诗歌情感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寻找诗作的意象时,要注意把意象放到诗句中去体会,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通顺了,蕴含其中的情感自然就显露出来了,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

品味意象,感受意象之真

寻找到了诗作中的意象,只是找到了承担作者情感的载体,并不一定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要想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借意象表达的真谛,还需要对意象用心品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意象的画面,从形象的画面中用心体会;也可以通过意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具体感知意象中的情感,比如杨柳象征着分别,月亮象征着思念,竹子代表着高洁等;还可以化身为作者,结合作者的经历,切身感受意象中蕴含的情感,发现意象的真谛所在。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杜甫结束流离奔波回到草堂之后所作,描写了浣花溪一带美丽的春光,表达了诗人欢悦的心情。本诗是一首写景诗,文字浅显易懂,全诗未有一字抒情,然而作者那满心的欢愉却跃然纸上。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诗作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可引领学生对诗作中的意象进行品味。

本诗主要描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等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深意呢?让学生抓住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会,发现“迟日”和“江山”是美丽的,“春风”和“花草”是芳香的,“泥”是融化的,“燕子”是欢快飞翔的,“沙”是温暖的,“鸳鸯”是甜美睡着的。正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品味,学生发现了意象的真谛,在优美的意象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欢愉之情。

由于时代和年龄的差距,学生在理解古诗意象时,往往具有较大难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引领工作。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作背景,诗人的境遇,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带领学生感受意象的真谛。

组合意象,体会意象之境

在一首诗中,作者依据表达的需要,往往借助多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古诗中的这些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紧密相联,共同组成一个意象群,进而构成古诗的意境,表达一个比意象更加深刻的意思与情感。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研读意象时,绝不能孤立地分析,要把它们组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形象的意境,在这种内涵深厚的意境中,理解诗句真正的意思,体会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以古诗《暮江吟》为例,诗歌描写了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创造了两个优美而充满情感的意境:一个是残阳铺江图,诗人抓住“残阳”“江水”的色彩特点,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江水一半碧绿,一半火红的景色,这种意境给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感觉,从中也可以体会到诗人闲适的心情。另一个意境是秋夜新月图,通过“露”和“月”两个意象,运用比喻手法突出它们的形象美,创造了一个形容清幽秀美的月夜图“可怜”一词,不仅点出了月夜的可爱,还流露出了诗人对月夜的喜爱。,诗人精心选择意象,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突出了意象的美丽,再通过意象创造出美好的意境,进而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诸般意象皆意境。我们要想体会意象的真谛,就必须把诸般意象组合成诗人心中的意境,在意境中体会意象的深刻内涵,发现意象的别样之美,把意象的赏析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而领悟诗情的真正所在。

诵读意象,表达意象之情

在古代,诗歌都是可以吟咏,配乐后歌唱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诗歌的韵律,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诵读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化对诗中意象的感悟,甚至通过诵读来表达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如《竹石》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诗人郑燮的诗作,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描写了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以物寓人,借物抒情,在赞美竹石的顽强精神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不不惧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当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转化成意象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之后,诗人的那种强烈的情感,那种奔腾的血性更需要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朗读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读、配图读、配乐读、学生轮流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把文字中所蕴含的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达到了文字远远无法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在热情的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作的魅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更是这样。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古诗的意象时,可以充分借助诵读这种极具感染力、极富情感的方式把诗作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诵读的过程中,借助语音富有情感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作中的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抒写浓浓诗情

由于古诗的高度凝练性,诗人在借助意象展示写作内容,表达思想情感时,往往只是把那些意象简单地“堆砌”在了一起,至于这些意象的组合关系,它们的具体情态,都是需要通过想象在大脑中进行重构而展示出来。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古诗写成文章,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把古诗中的意象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细腻地描写出来。这不仅是对诗作内容与情感的再现,更是加入了学生内在感受,是对诗作情感的最佳体会方式。

以《宿建德江》为例,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描写秋江暮色的诗作。虽然同为写秋江秋色,却同白居易的《暮江吟》截然不同。诗人通过秋江秋色的描写所表达的是一种旅愁。作者通过“烟渚”“日暮”给人一种当归却不能归的淡淡愁绪;“野旷”“天低”“树”“江水”“月”等富有羁旅色彩物象,寄托了自己孤寂之感;“清江”“明月”两个意象,在万般孤寂之中给诗人一丝安慰。在这广漠的天地之间,惟有明月相伴,更显孤独,漂泊之感更加浓重。在学生深切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之后,教师让学生把这首诗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他们在舒缓低沉的音乐中用心体会,动情抒发,很快就把短短的一首诗变成了四五百字的文章,把诗中的那种羁旅之愁细腻地表达了出来。

古人作诗,是以意象组合的方式来表达诗作内容,这些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后,又构成一种富有内涵的意境,诗人把情感蕴含其中,在意境的展示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就一定要抓住意象,以意象为核心,通过引领学生赏析诗作中的意象,探究意境的深刻内涵,体悟诗作的思想情感。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诗作古诗赏析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