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思考

2021-07-16 21:19翁益华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模式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翁益华

摘要:文章研究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出发,从内控视角下讨论了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模式。通过研究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多种角度如:单位以及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内控评价及监督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研究,以此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内控视角;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引言:

经济体制改革在新形势下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也紧随其后加大改革力度,随之而来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提高了要求,如何进行思维创新,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从内控视角下分析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显然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事业单位是实施政府某项公益服务的部门,是社会服务组织。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起着调节和约束机制,对财务管理高效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对内控不够重视,把财务管理与内控割裂开来,使得内控边缘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滋生舞弊行为和腐败现象。如何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就体现出了它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要从内控视角下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二、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淡薄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和职工缺乏内控意识。一方面,管理层认为单位已经制定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关制度,按现行制度执行就可以了,不需要专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与内控相关的法律文件是由财政部颁发的,文件都是签发到财务部门,认为内控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和其他人不相干,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执行起来困难,配合协调性差,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从而导致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无法落实落地。再一方面,对内控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很容易使内控变成对少数人、少数工作的内控,无法发挥内控作用,

2.内控工作流于形式

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仍流于表面形式,内部控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控制度不够全面,缺乏可行性和执行力;第二,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体系,并形成内控手册,但并没有按规定落实,内控实施流于形式;第三,人员管理上没有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不注意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使内部控制成为形式;第四,从单位业务环节来看,大多数单位只注重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忽视其他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控制,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等六大经济业务中,只关心付款环节的控制,而不注重其他环节的控制。

3.未建立或完善信息系统

许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或建立了但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作为内控建设情况的一个评价指标,说明信息化建设是内控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单位把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OA系统等平台当成内控信息系统,但里面没有内控相关的六大业务模块内容,且不同软件平台之间缺少兼容性,不能实现数据资料在各部门间传播和共享,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而且影响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导致信息不够全面完整。

4.监督、监管不到位

事业单位监督、监管主体主要是内审、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内容大多是通常是检查财政资金运用的合法、合规性,很少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存在监督、监管不到位弊病,这些弊病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严重的影响。

三、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模式

1.增强财务管理内控意识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内控意识薄弱,直接制约了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也要加强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纠正其对财务管理及内控工作的错误认知,使其主动地参加进来,强化领导与职工的内部控制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财务管理及内控落实到个人,使每个职工提高风险意识,进而能够配合并自觉执行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为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决策机制等制度。要建立一套完善标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内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基于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从多方面不断细化、优化流程,还要强化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各部门管理效率,增强各部门的内控执行力度,事业单位还应该从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好制度的持续完善工作。

3.建立健全内控信息系统

内控信息化充分弥补了传统会计工作的不足,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从而增强会计信息数据管理准确性。同时将管理制度的理念和业务流程的流转路径内嵌在信息系统中,构建起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这种“强制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度的执行效率,同时在单位资源整合、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实现相关流程联动、数据集成等方面,信息化亦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信息化将审批流程和工作流程等业务流程程序化,通过固化的工作严格按流程执行,使内控制度切实落实落地执行。因此,建立健全内控信息系统,将业务流程信息化,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切实解决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4.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业务流程

事业单位要健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经办各项经济业务的人员或部门要适当划分各自的责任,以利于内部牵制。实际工作中,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要尽量避免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处理。业务流程的每一步骤应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依据岗位分离原则,明确好划分好各个部门相应职责,经过层层审批,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内控程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更正,使财务内控系统依托于事业单位结构框架,高效稳定进行运转。

内部控制优化应从业务管控出发,通过内部控制实现业务项目的优化,因为业务流程控制所实现的业务优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的核心。业务层面的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预算管理和重大资金使用中的风险点,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明确风险点及每个流程节点的控制要素,并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预算的动态监管,有效落实预算执行工作,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要立足于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预算指标要分解到相关部门,根据具体项目严格执行。核心业务流程要重点关注,并加强监督。只有详细制定各种业务的风险防控方案,才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实现最终的业务优化。

5.完善内监督检查机制

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强职工对内控监督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为內控监督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起到监督作用。再次,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增强内控监督和执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内部控制建立内控管理体系,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进程,约束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以此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使事业单位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娟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 37(14):102.

[2]于露露.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15(12):151.

[3]张文杰.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17):109.

[4]李斌.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研究[J]. 知识经济, 2018(8):8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 北京 100866)

猜你喜欢
模式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普通本科高校奖助模式优化研究
四川社区式老人看护模式发展的对策探讨
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探讨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