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课程思政路径的探讨与思考

2021-07-16 06:16孙军辉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是每一个教师职责所在。本文从通识课程出发,以《孙子兵法》课程为例,论述了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和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人才的培养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在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中,对于新世纪大学生思想的引导我们需要考量更多的因素。如何在新时代培育符合民族利益的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在课程教育中更彰显了其导向价值。教育部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價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

根据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高校课堂应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效应,从观念上,从实践上思考高校课程如何思政化,培育更多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这不仅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更是教育载体的拓展。我们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来思考课程思政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主动转变思路,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很显然,课程思政通过挖掘和运用各个课程的思政资源,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两种教育的融合,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有差别的基础上走向交融与共栖,从而实现人类整体文明水平的升华。2大思政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准确定位和功能明确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个课程的思政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拓宽教育的渠道,发挥所有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并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材配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高度集成与融合的的思政教学观。3通过大思政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标,能够培育更多符合复合型人才标准的后备力量。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呢?我想谈谈如何在《孙子兵法的智慧》通识课程的讲授中进行思政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一、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分析传播中国文化。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它不但涵盖军事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心理知识。且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实践,被反复论证的一本智慧之书。被中外军事专家、管理专家、心理专家视为案头珍物,也是国内外著名大学首选的必修课程。《孙子兵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在借鉴其思想时,要取其精华,更要注重识别和剔除其思想局限,对于《孙子兵法》的局限性而言,剔除其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大量古今中外丰富鲜活的案例分析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分析学习孙子兵法这门课程,既清楚认知中国文化,又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既有现实的思政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要在通识课堂中通过弘扬中国智慧、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将课程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中贯穿课堂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精髓之所在。众所周知,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思想可以直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比如孙子兵法提倡的“谋”的精神内涵和“爱”的涵义。通过对“谋”的解释,可以更好指导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和人生高度。将孙子兵法的谋略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实际生活的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更能体现课堂思政的灵活性和现实性。

第三、在通识课堂中充分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精神,将通识课程的文化内涵渗透课堂教学之中。

虽然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适合于兵家争锋。但是孙子兵法提供的方法论却适用于现实生活。总所周知,生活中充满着竞争和不确定性,这些竞争会给当代大学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如何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孙子兵法当中提出的各种战略对于处理人事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具有十分实际且卓有成效的指导意义。比如军争篇,形势篇,这些篇章所蕴含的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解决困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分析。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积累,不但能够学习何谓中国文化、何谓中国智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分析处理事务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实现课堂思政的目标具有强大的现实效益。

第四、在通识课堂的讲授中要注重课堂思想引导,细节处体现课程思政的人文关怀。

在正常课堂讲授过程中,增加了学生讨论环节,请学生们针对孙子兵法的某句话或某个观点展开讨论。这个环节更能展现课堂教学效果和体现学生思想。很显然,没有认真把握领会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往往会顾左右而言其它。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纠正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查验教学效果,纠错纠偏,体现课堂思想引导的必要性。

总之,高校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如春风润物般使课堂内的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人文魅力,又能在教学中帮助他们竖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达到个人教育和民族利益的共赢,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课程的思想主线和基本原则,又要让高校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使每一位学生能在高校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价值观的引领和民族文化的自豪,能够在课程人文温暖的精神关怀下茁壮成长。这对每一位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思考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也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奋斗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 2016.

[2]何红娟,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第5期

[3]王国炎.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10( 5) : 9 - 11

作者简介:孙军辉(1976-),女,博士,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130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