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活力增强新动能持续释放
——以江苏为例

2021-07-16 03:35:04赵莹莹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江苏电子商务经济

□ 赵莹莹

互联网平台经济作为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对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跨界融通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近年来,江苏充分利用产业基础雄厚等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活力增强、优势凸显,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跃度提升,平台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新发展趋势,农村电商开辟脱贫攻坚新路径,“互联网+”模式促进灵活就业作用明显,平台经济新动能持续释放。

|江苏平台经济发展基础坚实

(一)江苏经济体量大,产业基础雄厚

一是人口基数大。2019 年末,江苏常住人口达8070 万人,位居全国第五位。庞大的人口作为较为稳定的内需消费群体,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用户资源,开拓出广阔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二是产业基础雄厚。2019 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99631.5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0.1%,仅低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位。2019 年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44270.5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加值51064.7 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强大的经济体量、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发展平台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企业数量众多。2019 年末,全省市场主体中实有企业数量347.9 万户,新登记企业数量54.3 万户。2020 年上半年全省市场主体中实有企业数量356.4 万户,新登记企业数量25.9 万户。数量众多的企业为发展平台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互联网基础设施成熟,新基建注入新活力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备普及度高。调查显示,2019 年江苏10.5 万家四上企业①使用计算机,占被调查企业的99.7%,与全国比例持平。被调查企业在用计算机527.8 万台,仅居广东之后,位列全国第二位,较2018年多28.8 万台;平均每家企业拥有计算机50.3 台,较2018 年多2.1 台。二是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加快。江苏四上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信息化投入加大、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增多。2019 年,江苏四上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14.4%,较2018 年加快9.7 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2%;每百家企业拥有信息技术人员413.4 人,较2018年增加6 人。三是新基建快速发展。近年来,江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快速发展,为平台经济迅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 年)》显示,2019 年全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简称“ICI 指数”)为75.3,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分别排名全国前六位,江苏位居第三位。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

一是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江苏四上企业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广泛应用到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调查显示,2019 年江苏四上企业中有10.2 万家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占被调查企业的97.3%,较2018 年提升0.8 个百分点。二是自有网站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媒介。调查显示,江苏四上企业更加注重自有网站建设,5.7 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拥有网站的企业数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江苏被调查四上企业拥有6.3万个网站,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三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多元化。涵盖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使用网上银行、提供客户服务、在线提供产品和员工培训等。调查显示,江苏100% 的四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

(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氛围活跃

江苏下大力气和大决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惠企便民、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江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催生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衍生出丰富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2020 年6 月发布的《2019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36 个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南京排名第六;在100 个经济活跃城市综合排名中,苏州第一、南通第二、无锡第四,常州、盐城、徐州、泰州、宿迁均在前20 名之列。

|江苏平台经济动能持续释放

江苏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新基建推动进程迅速、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企业互联网应用活跃、电商平台载能较强,经济产业实力雄厚,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近年来,江苏平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跃度加强

江苏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增长较快。调查显示,2019年江苏四上企业中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同比增长10.1%,占被调查企业的比重为9.4%,占比较2018 年提高0.9 个百分点。其中,有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数增长13.4%,有电子商务采购的企业数增长4.7%。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9 年江苏四上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3.8%,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4%;电子商务采购额增长13.5%。从交易对象看,2019 年四上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同比增长13.9%,通过电子商务交易的服务同比增长13.3%。从交易主体看,电子商务销售中B2B 交易同比增长12.5%,B2C 交易同比增长18.4%。

(二)平台与产业深度融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江苏鼓励支持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整合资源、全面合作,创新经营模式,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业态,加快形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带动传统企业提质转型升级。如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运满满电商平台是“互联网+物流”的典型代表,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货运调度平台,为车找货和货找车提供全面信息服务,提升物流公司找车效率和车主配货效率,降低空返率,改善整体物流程序的配货效率。截至2019 年底,该平台业务覆盖全国339 个城市,实名注册重卡司机超过700 万,货主超过225 万,日撮合交易额约17 亿元。

(三)“新零售”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历经平台经济发展初期对线下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和挤压阶段后,线下实体经济进入重塑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江苏平台经济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协同互补、各挥己长、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发展模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优势凸显。苏宁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苏宁易购电商平台开启技术驱动的智慧零售发展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并进、全渠道融合,拥有全业态门店一万余家,此外还收购了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通过全场景进行业态布局,疫情期间该平台交易额实现较快增长。

(四)农村电商开辟脱贫攻坚新途径

农村电商平台在撮合交易销售农产品、农资、农村日用品及农村生活服务产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村商业形态升级和产业价值重构,帮助农民家庭创收创利,开辟脱贫攻坚的新道路。汇通达网络有限公司旗下的汇通达商城通过提供工具、社群、供应链、金融、培训等方式帮助会员店数字化转型;通过帮卖农产品、帮找工作、帮做培训、帮送货物、帮创新创业等方式盘活农村家庭资源资产。截至2019年底,该企业在农村地区的新零售服务网络覆盖21 省,超过1.9 万个乡镇,服务超13 万家乡镇零售店,覆盖7000 万户农民家庭。

(五)“互联网+”模式促进灵活就业

“六稳”之首是稳就业,“六保”之首也是保居民就业。就业是重要民生,是发展的基石。就业既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特别是要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平台经济正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基于互联网平台创造出的新就业形态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江苏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模式创造了众多灵活就业的岗位,衍生出众多新兴职业形态,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就业空间比较大。好活(昆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好活平台是一家集共享经济、人力资源、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疫情期间通过大数据帮助自由就业人员与生鲜配送行业企业进行数据匹配。2020 年上半年,该企业促进15 万人就业。

|江苏平台经济发展短板分析

(一)电子商务交易使用率偏低,发展潜力仍需深挖

传统企业主动朝电子商务方向发展的意识薄弱,同时由于专业性人才、信息化资金投入、平台维护技术、网络营销能力等互联网基因缺乏,江苏传统企业尝试触网遇阵痛受掣肘,电子商务交易的使用率较低。截至2019 年底,江苏通过联网直报调查的四上企业有10.5万家,其中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仅有9844 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9.4%,虽较2018 年底提升了0.8 个百分点,但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分行业看,建筑业、规上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3 个专业有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占比较低,分别为3.4%、7.7%和2.6%。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因其行业性质影响电子商务交易开展,但服务业仍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

(二)自有互联网平台竞争力较弱,第三方平台利用率高

平台经济市场竞争中大型互联网平台具有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等竞争优势,存在寡头垄断、“大鱼吃小鱼”、赢家通吃和做大做强做优现象,初创平台若无精确的市场定位,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较为困难,少数发展起来的平台最终也容易走上被收购、并购等道路。江苏在平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在初步尝试电商转型的时候会借助大型第三方平台,如在淘宝、京东上嫁接线上店铺、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作为引流载体进行直播宣传等网络营销。放眼全国,广东有腾讯系、浙江有阿里系,而江苏自行开发运营的全国头部互联网平台较少,存在影响力和辐射能力不足、竞争力较弱的现象。

(三)民生领域互联网平台匮乏,需进一步深耕培育

民生领域消费作为刚性需求,具有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出行等民生领域平台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互联网教育方面,北京拥有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粉笔网等知名平台,江苏在互联网线上教育方面多依托其他省市大型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医疗方面,北京拥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广东拥有平安好医生,浙江拥有互联网医生等平台,江苏互联网医疗主要借助公立医院开展,民营企业平台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较少。互联网出行方面,北京拥有滴滴出行、神州租车,上海拥有美团打车,浙江拥有曹操专车等头部平台,江苏拥有的T3 出行平台处于发展阶段,当前市场覆盖面相对较小、占有率偏低。重点民生领域的自有平台匮乏,品牌优势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深耕培育发展壮大。

(四)平台发展对资本依赖性过强,导致中小平台难壮大

互联网产业领域寡头垄断现象严重。据某大型平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超级互联网平台巨头可占据全国70%至80%的市场份额,其余中小企业平台仅在争夺2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崛起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撑,普遍经过多轮融资。互联网平台之间每次资本运作,如并购、入股等都是对现有权力的扩张和延展,打造日趋庞大且相对封闭的权力生态链,超级网络平台则占据生态链的顶端,依靠资本让更多的中端和底端主体为自己所用,致使中小平台发展壮大愈发困难。

|江苏平台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一)继续加快新基建进度助推平台经济新发展

新基建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加快推进5G 网络建设,加大其网络设施延伸覆盖,优化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水利、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业态提供技术保障,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算力、算法等软硬件支撑,降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中小微企业能够受惠于数字技术,从而推动平台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创业就业。

(二)引导和帮助传统企业积极向平台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向企业宣传运用互联网营销和互联网平台交易的竞争优势,提升传统企业积极触网的意识,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自我革命,促动传统企业积极向平台企业转型提质。积极实施人才引智工程,培养集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县、示范村、特色产业园,出台平台经济发展配套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合理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联合行业协会和头部平台加强对小微企业线上运营指导培训力度,协助企业解决向平台经济转型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推进企业技术进度、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推动“互联网+”思维对实体经济的强劲驱动,提升实体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平台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推进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平台经济和实体经济朝价值链高端延伸,从而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大力培植和孕育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

积极引导各地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准定位、因地施策、下沉市场,提升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水平,挖掘更多产业发展潜力。重点培育生产制造业、流通消费、民生服务、农村电商、社交电商等领域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竞争水平。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清理和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促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更加便利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投入平台经济转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释放创新潜能,培植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生产要素配置及供应链管理的综合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江苏平台经济整体发展。

(四)探索优化平台经济新型监督方法和监督机制

随着平台经济在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和延伸,需探索新型监督机制,包容审慎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等系统,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工具,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现“以网管网”,严厉打击平台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适应平台经济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加强监管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和央地协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构建政府、平台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完善新业态信用体系,建立健全身份认证、背景审查、双向评价、信用管理等机制,加大江苏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放力度、依法将可公开的公共信用信息与相关企业共享,规范平台经济参与者行为,引领诚信经营的平台经济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江苏电子商务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江苏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