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锦
202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1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对今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重要的是,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两个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包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2021年要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70%,攻坚克难。“精心组织”“挂图作战”“立下‘军令状’”“明确考核点”等词汇出现,则给人紧锣密鼓、扎实有序的感觉。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意味着这次会议前,习近平总书记是讲了话的,会议精神格外引人注目。
会议提出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这个信号明确而具体。自2015年22号文颁发之后,进入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新阶段。但是近6年来,国企国资改革在重大的攻坚克难的一些关键问题上突破有限。现在提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第二年,新时代国企改革进入第八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往年的国企改革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通常要等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出部署。今年特殊,元月底便进行部署。从气氛上看,2020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直到9月30日才开会,使得大家纷纷喊一个“晚”字。今年,抢得一个“早”。刘鹤副总理讲话,吹响改革冲锋号,要求立下“军令状”,明确考核点,有种进入阵地的感觉。会议提及“70%以上”这一目标,体现了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二个年头推进改革落地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1月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10天后的国改组部署会,使得这个70%坐实。可以期待,2021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攻坚年、突破年、见效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国有企业有个评价,在过去一年中发挥了抗击疫情的先锋作用、复工复产的支柱作用、科技创新的突破作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在这里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意识、风险意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这是国企改革的理念。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了层层压实责任,提出建立“军令状”制度。“军令状”制度,包括落实到人,明确节点任务,量化考核,按时完成。会议提出的国企改革的理念、国企改革任务的指标,国企改革的“军令状”制度,都是值得注意的内容。
2021年国企改革的总抓手,是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这也是行动纲领。会议强调,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一个抓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一以贯之”的继续。“一个抓手”是“纲”,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关系上,就是要坚持将我国40多年改革成功的方法论,把尊重中国国情和借鉴国际规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微观上如何体现?重要的是在国资国企改革中,探索如何把党的领导嵌入到公司治理中去,成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这样的一个嵌入过程,既要体现中国国情,同时还得遵守国际规范。怎么落实,这里具有双层含义,从宏观上是党对国企的领导,微观上是完善公司治理,属于现代企业制度范畴。2020年中央深改委通过的最后一批文件,首位是《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伴随着向发达国家学习的现代化进程,多数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西方企业管理思维和模式也成为我们解决经济发展领域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中国改革遇到越来越多的新困难、新情况,原有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或者说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的问题愈加凸显。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这样的论断和要求是超越时代的、横贯中西的,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打破原有公司治理格局,重建更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流程与管理秩序,这是摆在所有国有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一次提出,公司治理机制内容是“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十六个字。把党的领导列入职权法定基本要求,是依法全面履行党的领导的基础。后面权责透明,根据权责法定原则,这要求党的领导的权力由法律进行规定,同时要求中央企业必须对党的领导承担法律责任,整个党的建设应当处于一种负责任的状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这是重要内容。譬如董事长的“法人代表”身份与董事会具体决策的特征相矛盾,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最终要做到有效制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21年,这个方面是要突破的,任务是要完成的。
四个切口,也是四个抓手,这是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切口”是,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形成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这是改革的目标与目的。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是国企改革自始至终在强调的。而出人意料的是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这种投入产出,似乎有双重意义,一个是改革的投入产出,一种是经济投资的投入产出。这意味着国家在2021年对国有企业的投入是增加的、强化的。
第二个“切口”是,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这点明2021年国企改革发展的核心是科技。我们注意几层关系:创新落在科技上,科技落在自立自强上,自立自强落在“支柱”“带动”两个作用上。而突破口是“强化创新激励”,这是指对科技项目与科技人员。通常的激励是放在现代企业制度与运行机制上。这里锁定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激励上,定位精准。
第三个“切口”是,化解风险,突出主责主业,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压实监管和股东责任。这是讲的结构调整,不是外部结构,不是通常的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与战略性重组,而是刀刃向内,是突出主责主业,压减企业管理层级。看来,管理层级压缩的效果,还要更进一步。压实监管和股东责任,是指的国资委与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们。董事长是大股东的代表。这与化解风险有关,特别是海外风险确实不可忽视。彭华岗秘书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的指导,推动各地方国资委建立债券风险防控、日常监测、重大风险报告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对于一项扎根理论研究而言,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经验事实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为了探索“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的理论模型,本研究拟以长三角地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并以该群体对能促使他们做出“报名参与”决定的再就业培训特征的“看法”为质性分析内容,积极探究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
第四个“切口”是,规范核算,在实行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上取得重要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这是过去忽视的内容,今年要补课了。本来2015年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把分类改革放在第一条的,笔者是一再呼吁的,分类是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后来这个分类太粗放了,几乎未分,就草草收兵了。不过,这个讲话,是指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上,不是公益性企业而是公益性业务,这就意味着很多特殊功能性企业要来一次分类改革,比如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铁道、航空与公共事业,这六个大板块,哪些是公益性,将其抽出来,成立管网公司,网运分离。让更多的企业业务走向市场,向民企开放。其实,也包括特殊功能类,今年先分公益性业务。改革最终还是从分类开始。从大的背景看,因为疫情的发生,促进国家对国企定位的重新思考,公益性的加强,关乎民生与群众利益。
“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而开展。一个中心是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体制的完善,一个是市场配置的优化,一个是市场主体机制建立。市场主体“活力”,是今后五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词。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活力不足,改革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需要直接从活力抓起。
图:1月27日拍摄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第一个“切口”是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第二个“切口”是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国资委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则把突破口选在强化正向激励上,从第一个“切口”动手了。这可以视为“牛鼻子”。对于强化正向激励的判定是由两条重要信息引发的。
一个是出席会议的,有人力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正常情况,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是领导层,中央企业改革办是改革责任部门。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特别点出,这是管理正向激励动真碰硬的部门。这就意味着,唱大戏的是这个部门。下一步,干活要靠这个部门。
一个是会议部署的内容。会议强调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聚焦公司治理、活力效率、科技创新等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攻克、逐项解决。重点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正向激励上动真碰硬,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牢牢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这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很具体的内容,属于杈上的位置,不属于根与枝位置,一般不会出现在会议消息上。而“动真碰硬”,则加重了语气与分量。
从改革规律看,正向激励,最容易调动队伍的动力与积极性。一是最为贴近改革主题,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动力源泉,是重中之重。易于激发发展潜力、释放活力、提升效率,靠的是人。尽管中央企业给予科技人才的奖励激励待遇在上升,但相对于外部一些民营企业所抛出的较高比例股权激励措施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人才流失有所加速,甚至有点久旱待雨的情绪。 二是激励改革牵动国企改革全局。左手拉住公司治理,右手拉住科技创新。“一个切口”连着“三个切口”。三是正向激励,基本上是增量改革,科学合理激励机制的支持,阻力较小。对于改革来说,也是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2020年国资委正式对外发布《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实施股权激励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方法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条件已经具备。
根据这种部署,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一个抓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个抓手,强化激励是手段。有一个定位,强调的是正向,而不是逆向,也不是通常讲的激励约束机制,显然不搞“破产风”“下岗潮”。目的是通过人的激励,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考虑我国国企的中长期激励大都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现有的股权激励措施,实施的条件要求高,而且实施范围受限。下一步的改革,动真碰硬,是少不得的。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需要更大的授权和突破,允许业绩优秀的国有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激励举措。要适当放宽激励幅度的限制性规定,原则上应该允许所有国有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用好用足现行的股权、分红权、员工持股等激励政策,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三是将科技企业与科技人员作为突破口,科研业务骨干是重点。针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可以采用项目分红和岗位分红模式,以及超额利润分享和虚拟股权。提供分享公司潜在收益机会,该给股权的给股权,该高薪酬的就给高薪酬。而且,也要对创新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科技的风险给予宽容,终身问责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内部协同机制,进而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技术人才,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为企业最大限度地提供发展动力。
四是结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并推进员工持股激励计划,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实施中长期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固的发展战略关系。
五是多种正向激励结合,有名有利有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目前国企激励的手段因企业的类型和性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以货币为主,辅以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手段。可以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与提职、提级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六是立即推广央企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成功经验,典型引路。从如何操作、谁来持股、如何分配、怎么持股、怎么流动、怎么管理等六方面,为公司“量身”设计既合理又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
两次会议,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重点突出、任务具体,逻辑严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合度高。这次,不是九条或者八条,而是五条。重点突出,给人清晰而精准的感觉。当然,这是2021年国企改革的重点,面窄一点,而且说的是切口,也是突破口,不是其他放下了,而是突出在这几个方面。
逻辑严密,是一个突出的感觉。譬如第二个“切口”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是一个典型的三句式。两个逗号,一个句号。狠抓创新,是任务,具有口号性特征;强化创新激励,是具体措施,就是切口,是逻辑中介;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是逻辑结果。这个逻辑中介,是一个穴位,是针灸的穴位,也是突破口。这五个措施里,五个切口,都是2021年的实施重点。讲多了,记不得,也分散精力与资源,就是一点。这是真正的行动着力点。
国改组部署会提出要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军令状”制度,落实到人。要明确节点任务,量化考核,按时完成。要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宣传国企成功改革经验,引导好舆论和社会预期。国资委推进会议则提出四个狠抓,就是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健全机制,狠抓督促考核,狠抓宣传引导。是前一个会议的落实。
显然,我们知道,要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对于实现国企改革的突破来说,国改组部署会与国资委推进会,是一个实施的会议,推进会是对部署会的落实。国企改革条件日趋成熟,搞了试点,积累了经验,现在内容重点划出来,难点也理出来,仗往哪里打,突破口选在哪里,要完成什么,目标精准。会议使得改革气氛浓郁,信心增强。可以预料,2021年在国企改革获得突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