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明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之首,本来非常有趣,但笔者从教十几年来,经常听到教师说物理难教,学生讲物理难学,许多学生在高一就对物理敬而远之。究其原因,这跟许多物理教师平时教学不紧扣教材、拔高学习难度等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学生爱上物理,教师应紧扣教材,量化教学。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引导,合理渗透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难度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因此,高一的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让学生拾级而上。例如,教师在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时,对于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要讲清楚,但很多教师喜欢将其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知识面较广,学习难度也较大。学生刚学完直线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许多规律都不是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讲得这么全,学生会难以接受。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实验教学,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讲解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推毛刷让学生看清楚毛刷的形变方向,一些难以看清楚的细节可通过动画模拟展示,接着为学生设计课堂小实验,讲解静摩擦力的大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要为了多讲点内容就不给学生时间思考,否则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会提高。在教學中,教师应当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好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出发,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对于每节课中最基本的概念,教师要讲清楚,让学生将概念理解得透彻。其次,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境讲解知识,对问题要分析得细腻,不要让学生感觉物理是脱离生活的,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在讲解“弹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中发生形变的实例,带领学生了解弹性形变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放大法”加深学生对形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对形变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得出弹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加以应用。
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师也要准确把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若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确,那么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如何突破,千万不要把难点知识当成重点内容讲,因为一节课的难点不一定就是重点,混乱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例如,在讲解“弹力”这一内容时,有教师把“微小形变”当成重点知识来讲,占用课堂大量的时间,而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形变方向的讲解较少。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提问式教学等。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设计几个讨论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①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会更快下落?并设计实验验证。②怎样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③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先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再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学生愿意学物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物理问题选择不同的探究方法。例如,对于“质点的概念”,可以采用建立物理模型法进行探究;对于“速度的概念”,可以采用比值定义法进行探究;对于“微小弹性形变”,可以采用放大法进行探究。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物理知识的领会也会更加深刻,同时能学到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