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定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还要通过历史教训、经验,以史为鉴,弘扬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了解国际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师可以将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以生活为基础,从地方史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地方史能让学生有代入感和生活感。地方史是学生能够耳闻目睹或者亲身感受的历史,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教师可以通过地方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通过对地方史的学习,能对自己的家乡产生自豪感,从而对自己的民族产生自豪感。说起自己的家乡,学生都能够举出一两个甚至更多的例子。通过事例的讨论和分析能让学生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从了解祖国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到更加貼近生活的历史知识。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进而了解社区、乡(镇)、县(区)等历史,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引入地方史,能使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体验历史场景
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大篇幅的文字介绍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之中,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创新和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两幕情境:一幕是日方吉野舰与中方致远舰上官兵(同学扮演)互相进攻厮杀,最后致远舰上的官兵因中鱼雷而倒地身亡,海战以中方失败而告终;另一幕是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及助手,经过讨价还价,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最后再由英国代表以中间人的身份大声宣读《马关条约》的内容。通过两幕角色的扮演,不但让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加深了了解和掌握,而且深深地激发了爱国热情。
三、借助传统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动性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科学地、适度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灌输给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即使这种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那也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的是复杂而多变的社会,教师只有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他们真正产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亲近感。
例如,在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对这些重大节日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激发爱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学习专栏,命名为“历史上的今天”,将我国历史上发生在今天的重大事件或者是对传统节日的相关解读张贴在里面,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另外,学生对在自己生日这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与挖掘历史知识,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这样,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既能主动接受历史知识,还能激发自身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与学生学情,挖掘深受学生喜欢的地方史,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