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韡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教师应从别样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状
面对新的主流趋势,很多教师选择接受,在教学中加大了情感教育渗透力度。该做的工作看似已经做了,但是却始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进行分析,研究问题所在。
1.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应重于认知目标。
目标指引教师前行,具有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情感目标,将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放在认知目标上,错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机。有些教师虽然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能由学生考试成绩来决定,但却始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单纯重视知识目标,导致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及正确价值观难以形成。
2.情感教育渗透过于表面化。
情感教育终究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时刻用亲切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语言、态度等过于刻板,难以引导学生的良好情绪,师生情感共鸣不容易产生。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情感教育渗透不够真切,具有刻意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优化措施
如果问题一直存在,就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以便弥补以往工作中的诸多不足,真正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渗透情感教育。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入课堂导入中。
盲目渗透情感教育只会造成学生的不适,现实局面与预想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拉大。为了消除生硬感,教师应当把握情感教育时机,做到自然融合。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决定着整堂课的基调。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导入之中。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多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需求,基于此准备导入素材,或是情境,或是语言文字。例如,在《青春时光》的教学前,教师可以收集与此章节主题相关的饱含情感的句子。在课堂教學开始前进行必要的情感导入,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
2.创设有感情的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环境有关。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上下功夫。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枯燥无味,学习环境过于呆板,导致学生产生了规避、厌恶的内心倾向性。创设有情感的学习环境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创设学习环境,突出学习环境的情感性。如今,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建设,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依托播放视频、音频。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时,教师可在课前收集相关视频及音频,以确保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这比传统说教更有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列举生活实例,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为了延伸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可以留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分享亲情小故事,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
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让学生学会课本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十分必要。教师应当以课堂为载体,积极构建情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技巧确保课堂生动而丰满,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内心也得以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