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甘肃省成县文化馆,甘肃 成县 742500)
成县红川镇不光酿酒技术高超,说到农民画更是远近闻名。红川镇历来就是一个书画之乡。20 世纪70 年代初成立“红川农民美术组”,在中青年农民画家吴锡瑞、王序宾、胡新武等人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支农民书画作者队伍,他们成立了书画创作社,后来为了进一步发展红川农民书画,1993 年4 月又正式成立了“红川农民书画院”。书画院把农民书画创研活动与为经济建设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开设美术设计、装潢、书画装裱等经营项目,增加收入,促进发展,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书画实体。2007 年11 月,红川农民画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74 年,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杨立强、雷春等几位画家长期在成县红川镇驻村,指导绘画爱好者进行创作,不少农民纷纷加入美术创作的队伍中来,数韩庄、西柳、东槐村参与的人数最多。后来当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画家,如张彩民、韩志强、韩琨、张保华、胡守强等,他们从小便耳濡目染,爱上了画画,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县文化部门和教育行业的艺术人才。
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农民,讲的是农民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具有原发性、原创性,是农民内心世界的流露和表白。农民画作为我国绘画艺术宝库的新画种,已成为中国农民表达思想情感、描绘生活梦想的重要载体。成县红川农民画作为地方画种有着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红川农民画主要以描绘日常劳动场景、当下时事、农村集会及五禽六畜为主,反映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人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寓意简单质朴、通俗易懂,表达了人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淳朴活泼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充满了喜庆感。例如吴锡瑞的《包字带来丰收年》、张旭的《夏月集日》、张翼《金山绿水果飘香》、胡新武《闹元宵》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这四件作品均获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家协会嘉奖。
图1
红川农民画重在继承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写意与写实的手法,构思质朴、拙中藏巧、更具观赏性。代表作品有吴锡瑞的《踊跃交售爱国粮》《工地怒火》、胡新武的《醉花荫》等,其中吴锡瑞的作品《嘉陵江畔》和《会议速写》于2001 年9 月被收入《世纪素描艺术精品集》,并在《甘肃日报》上发表。而吴锡瑞作为红川农民画的领军人物、红川农民书画院的院长,其作品最能体现红川农民画的特色。吴锡瑞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吸收版画、油画和传统中国画的特点,并加以融合,形成了一种农民自己的绘画语言。中国画讲气韵,重笔墨。
所谓气韵,其实就是一种整体的观感、是对生命状态的领悟。在笔墨方面,通常以墨为主,色为辅,更能突出线条的应用和美感。吴锡瑞的画作在表达气韵和反映笔墨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绘画的对象涉及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画竹,挺拔高洁;画松,苍劲有力;画花,瑰丽妩媚;画人,形象传神……虽然存在构图、比例等方面的不足,但对于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以吴锡瑞的山水画为例,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大气、磅礴;群山林立、峰峦起伏、错落有秩,擅长运用解索皴、牛毛皴等多种皴法体现山石的纹理,这跟他早期潜心研究临摹《芥子园画谱》是分不开的。在人物塑造上以传神取胜,在一幅没有题名的画作上,四名农村妇女围坐在房屋一角,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节目。她们有的翘着二郎腿托腮而坐,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有的趴卧炕头掩嘴而笑,像是被播放的节目逗笑了一般;四个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视节目上,都笑的那样甜,那样美,反映出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的动人场面。吴锡瑞在不断自我提升的同时,带动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他把自己的绘画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爱好绘画的群众,使得红川农民画声名远播。
图2
红川农民画在色彩语言方面与其他地区农民画喜用饱满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有所区别,红川农民画继承传统中国画的清新明快、浓淡相生的风格,讲究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善于运用理性色彩去表现事物的本质风貌和特征。
图3
红川农民画的兴起,带动了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与20 世纪70 年代红川农民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相较,从80 年代末期开始,红川农民画逐渐趋于平淡和衰落,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红川农民画早期的开创者吴锡瑞等人之所以有所成就,除了跟他们自身的天赋、努力有关外,还接受了系统的学习,使得他们的绘画自成一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成就的老一辈人年事已高,相继离世,鲜有优秀作品问世。
2.在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地许多学习绘画的农民意识到光凭个人爱好并不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便逐渐弃画务农、经商。受之影响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打工创业,愿意留在当地学画的人逐渐减少。
3.在当今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影响下,人们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发生了转移并且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得红川农民画不再那么受欢迎,难现往日的辉煌。
在清楚地认识到红川农民画的现状后,成县文化馆定期开设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班,请知名画家现场进行书法、绘画方面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县文化馆自2004 年至今已经连续八年举办“农民书画作品展”春节展览活动,并于2020 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展览的方式,为广大农民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去交流学习其中以闫海红、吕艺、丁飞等新一代的红川农民画传承人最为突出,他们在老一辈人的影响下,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红川农民画要想重现往日的辉煌,有以下几点值得去思考:
1.红川农民画的创作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这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地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宣传红川农民画,多开展美术方面辅导,使绘画者的文化修养、绘画技艺等得到不断提升。并在辅导过程中始终把绘画内容放在首位,从红川农民画本身的特质和实际情况出发,以此来发掘本土文化,走自己的艺术化道路才是发展红川农民画的根本方向。
2.在新时代培养新的创作带头人。近年来举办的农民画展上出现的李永波、王炳智、陈水平等农民画爱好者们来自其他乡镇,他们笔耕不辍,成绩斐然,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作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形式,一年平均增加收入7000、8000元。这个事例证明农民画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表明红川农民画应该走出去,让更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参与进来,壮大创作队伍,形成新的农民画研创群体,是红川农民画发展的基础。
3. 新时代的绘画者们应在保留红川农民画固有特点的同时,多从创作上下功夫,不能一味重复过去,应紧跟时代步伐,走出一条适合现状的、有特色的新路,为表现新生活而创作,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遗忘或淘汰。
相信在众多农民画爱好者的努力下,在县文化馆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下,红川农民画将会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继续向人们展示她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生态之美,在十四五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下,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