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敏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临床分析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1]。而疾病认知又是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2]。因此,积极地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断改善其疾病认知水平,促使其自我管理行为不断提高,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所在[3]。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我科室对糖尿病患者开始了全程健康教育,收效甚佳。
1.1一般资料 抽取142例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71例。其中观察组71例,男:女36:35,年龄范围49-75岁,年龄中位数(57.63±5.14)岁。对照组71例,男:女37:34,年龄范围47-74岁,年龄中位数(56.21±4.9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包括:①入院后第1d,护士要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以及积极合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②入院后第1-3d期间,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向患者介绍其血糖控制方案,并对其方中的每一条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控糖计划。③患者治疗期间,要积极地向患者宣教合理控糖的好处,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临床病例,来提升患者的控糖信心。④治疗结束后的1-3个月,护士要准确评估患者控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同时对于患者已经取得了成效给予鼓励和肯定。⑤治疗结束后的3-5个月,护士需要做的是积极的给予患者的鼓励与支持,促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自己前段时间养成的健康行为[4]。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用SPSS21.0软件,不同的数据资料表达如下:计量数据为计数数据为(%),其组间比较方法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
2.3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FBG、2hPG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全程健康教育在患者的不同疾病认知期,针对患者每一时期的护理需求差异性,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整个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更强,侧重点更加突出,层次更加分明,从而显著地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效果[5]。
本次研究中,以时间为轴对患者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在患者初入院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控糖意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日后的遵医行为。当患者入院治疗一段时间时,此时其已经初步形成了控糖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重点主要放在帮助患者建立控糖信心上。在实施控糖计划一段时间后,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着重加强健康行为培养的干预,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最后当患者树立起控糖意识、控糖信心,并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后,则将健康教育干预重点放在如何维持上,帮助患者维持并进一步强化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促使其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