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艳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青岛 266400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急腹症,临床发病较为急促,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征象,为急诊常见病理类别之一,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策,以控制其出血情况,挽救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学者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采用药物止血方式,首选抑酸类药物,旨在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2];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针对抑酸类药物表现不耐受,临床效果不佳。随着临床药学不断发展,临床学者于质子泵药物研究中发现,质子泵药物于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反馈,可显著改善药物耐受情况,于短时间内起到止血疗效,控制病情;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泮托拉唑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有效性进行探究,开展平行比对。
1.1一般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我院消化内科接收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108例,病例筛查时间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借助住院部床号划分小组,参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24岁~73岁,中位数(40.38±1.38)岁,出血至入院时间1-8天,中位数(4.16±0.35)天;试验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22岁~69岁,中位数(40.41±1.35)岁,出血至入院时间1-7天,中位数(4.15±0.39)天;就2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基线资料做统计校验(P>0.05)。
1.2方法 2组患者确诊后均予以禁食、补液、输血等对症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选用奥美拉唑40mg混合0.9%浓度生理盐水100ml行静脉滴注,每日持续滴注2次;试验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治疗,选取泮托拉唑10mg40mg混合0.9%浓度生理盐水100ml行静脉滴注,每日持续滴注2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天。
1.3评价标准 (1)若临床症状无改善,胃PH值、血红蛋白、血压等参数无改善,则为无效;临床症状改善,胃PH值、血红蛋白、血压等参数趋于正常,则为起效;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PH值、血红蛋白、血压等参数正常,则为显著以上,有效率为起效占比加显著以上占比;
(2)观察用药期间口干、头痛、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12组疗效统计 参照组疗效判定有效率83.33%,无效人次9例,试验组参照组疗效判定有效率98.15%,无效人次1例,行统计校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统计[n/%]
2.22组药物不良反应统计 参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5%,行统计校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药物不良反应统计[n/%]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较为急促,病情进展较快,临床病理表现特异性较低,与多种急腹症具有较高一致性,临床鉴别诊断需求较大,于患者就诊时,需及时给予有效的诊疗措施,早期确诊,予以患者针对性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规避因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腹膜炎等情况发生,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临床学者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机中发现,临床诱发因素较多,与幽门螺旋杆菌、不合理用药、饮食不良、生活作息不佳等因素具有高度关联性,继发失血性休克几率较高,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规避危重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4]。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后,因机体胃酸分泌增多,分泌代谢异常,增加患者粘膜损伤,加速腐蚀粘膜组织,消化道抗拒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其内部环境,受炎症因子的影响,疾病复发几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考虑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机,临床以止血为首选治疗对策,多采用抑酸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内环境,为胃溃疡治疗提供帮助;但于临床大量样本分析显示,传统抑酸类药物于临床应用效果不佳,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性,长时间药物治疗,易导致药物耐受不良情况发生,影响治疗效果。
泮托拉唑作为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为临床胃酸抑制药首选药物,当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可快速溶解于体内,药物半衰期较短,起效时间较长,可于短时间内改善胃PH数值,降低胃酸分泌,同时经西医药理分析显示,泮托拉唑对血小板凝聚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可有效提高血小板凝聚情况,改善血红蛋白指标,进而起到止血的疗效,可于短时间内降低出血量,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临床血肿于药物安全性分析中发现,泮托拉唑药物生物利用率较高,长时间应用不良反应较低,可广泛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高龄患者,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采用泮托拉唑,止血效果显著,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