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艳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枣庄 277300
剖宫产是临床妇产科常见手术形式,是解决孕妇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难产的有效治疗手段。剖宫产手术过程中若孕妇出现宫缩乏力则会导致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产后出血病情进山东展迅速、相对较为凶险,若未进行及时干预或干预不当则会导致孕妇失去生育能力,甚至病情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手术孕妇,探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扎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55例。参比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25例;年龄24岁到35岁,平均年龄(28.05±1.37)岁。实验组初产妇31例,经产妇24例;年龄23岁到33岁,平均年龄(27.98±1.22)岁。两组孕妇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参比组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H20094183),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重复用药(用药间隔为15-20min),用药剂量低于2mg。
实验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联合改良式子宫B-Lynch缝扎术治疗:胎儿娩出后,子宫切口缝合前实施改良子宫B-Lynch缝扎术,于腹腔将子宫搬出,实施改良式缝扎术,于子宫外部距剖宫产切口下缘3cm处使用专用缝扎线进针,出针部位为切口上方3cm部位,环绕宫底向下缝扎,达与切口正对的子宫后壁处,穿透后壁出针,环绕子宫后壁,于子宫前臂切口另一侧上缘3cm处将缝线穿入宫腔,出针部位为切口下侧3cm处,进、出针点与子宫侧缘距离保持约4cm。对子宫前壁与后壁不断施加压力,将两侧肠线线头慢慢收紧持续加压打结缝线,将缝线固定于子宫上。
1.3指标评价 对比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和手术指标。记录两组孕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以及出血量。止血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为孕妇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子宫质地坚硬,逐渐收缩,出血量≤40ml/h,尿量在1500-2500ml范围内;有效为生命体征明显趋于平稳,子宫出血量≤60ml/h;无效为生命体征无改变或恶化,子宫质软,收缩差,子宫出血量>60ml/h,总止血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止血效果 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止血效果[n(%)]
2.2比较手术指标 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低于参比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手术指标
产后出血是常见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子宫收缩乏力等均会诱发剖宫产术后出血,而由于产后出血主要发生于剖宫产手术中,故剖宫产术后出血多为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现阶段临床多通过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但药物达到饱和后将无法发挥止血效果,且受体饱和后若仍存在宫缩乏力现象则会诱发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安全[2]。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子宫收缩剂中最为有效的宫缩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氨丁三醇盐溶液,含有天然F2α前列腺素,能够有效促进妊娠子宫收缩,在剥离胎盘后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促进子宫肌层收缩,以达止血效果[3]。但有部分孕妇对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敏感度不足,无法通过药物促进子宫收缩以发挥止血作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扎术是通过两次子宫前后壁肌层进出针将缝线基本固定于子宫体,改善子宫乏力现象,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快速促进子宫体积减小,有效挤压子宫壁血管,降低胎盘出血量并促进小血栓的形成,改善产后出血症状[4]。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低于参比组(P<0.05)。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应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扎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止血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