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措施探究

2021-07-15 09:04侯恩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河道流域水资源

侯恩德

(凌源市农田水利工作站,辽宁 凌源 122500)

1 流域概况

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上游的南、西两支发源于建昌县水权沟和平泉县泉子沟,两支于喀左县大城子镇汇合后流经朝阳、北漂、义县、凌海、盘锦等地区,最后注入渤海[1]。流域呈西东向,地处东经118°53′-121°52′、北纬40°28′-42°38′,全长453km,面积23235km2,其中山地丘陵区占89%,平原区占11%,辽宁省境内面积19989km2,流域水系如图1。

图1 大凌河流域水系图

大凌河左侧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凉水河子河、细河等,干流上建有三座控制性水库,从上而下依次为宫山咀、阎王鼻子和白石水库。结合不同河段的河流特点,可以把大凌河划分为河源段、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河源段:位于宫山咀水库以上,地势较陡,河道比降在5‰左右,河长为45km,河宽较窄,平均河宽约400m,主槽宽10-50m,平均主槽宽30m,该段面积为656km2(包括宫山咀水库以上各级支流),主要支流有魏家岭河、新开岭河、贺杖子河等。该河段内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受发展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管理等因素影响,河源段自然生态破坏严重,植被较差。上游段:宫山咀水库坝下至阎王鼻子水库段,为山区性河流,河道比降较河源段趋向平缓,平均比降为1.5‰。该段河长156.8km,穿行于山谷之间,河宽变化较大,河宽300-1500m,平均河宽约1200m,主槽宽10-60m,平均主槽宽约为35m,河道弯曲系数为1.84。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渗津河、大凌河西支、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等。中游段:阎王鼻子水库坝下至细河入汇口为大凌河中游段。河道比降在1‰左右,该段仍为山区性河流,河长150.8km,河宽500-3200m,平均河宽约1800m,较上游段河宽增加,主槽宽100-250m,平均主槽宽约为120m,河道弯曲系数为1.59。汇入的主要支流有十家子河、顾洞河、凉水河、牤牛河、细河等。下游段:细河入汇口以下至河口为大凌河下游段。河道逐渐从山区性河道转变为平原性河流,河道比降在1‰左右,河长94.3km,河宽变化很大,平均河宽约2-3km,最大河宽达5km,主槽宽100-400m,平均主槽宽约为160m,河道弯曲系数为1.39。汇入的主要支流有大定河、大业河等。

大凌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干燥少雨,秋季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经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8.2℃,相对湿度45%-81%之间,年均降水量为534.1mm,平均蒸发量1883.1mm,平均风速3.1m/s,风向多以S向为主,最大冻土深130cm。

2 水资源保护内容

在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多水环境问题,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水环境承载能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的解决水环境不利后效问题[2]。

一般地,水资源保护涉及水生态环境修复、地下水与地表水合理利用等内容,总体表现为水质、水量两个方面[3]。其中,对于水量的保护,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环境保护的需求,通过实行科学计量收费体系、统筹分配用水量、适度开发利用、合理规划等手段防治水源枯竭或过度开采;对于水质的保护,要贯彻落实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流入大凌河流域,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管理与监督工作。

3 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灌溉用水面积的扩大,各行业用水需求量和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明显增大,这进一步加剧了大凌河流域水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率较低、季节性流量变化增大,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恶化加剧,污染物随意排放、水体质量持续下降,农田灌溉设施不完善、流域水质咸化等方面。

3.1 开发利用率低,季节性流量变化大

现阶段,大凌河流域存在控制性调蓄引水工程缺乏、引水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灌区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其年径流量和季节径流量变化非常显著,年际径流丰、枯比最高达到10倍[4-5]。大凌河流域径流补给以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并且有少量的的季节型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供水现状以引水、提水、蓄水和地下水源工程为主,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农业、工业、生态、人畜等其他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0%、3.7%、8.5%、3.8%。

3.2 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恶化加剧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水利项目的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对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调度、调节径流分配、提高供水保证率和防洪抗旱能力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频繁变化的气候环境、较低的灌溉用水率、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不完善的灌排水设施以及不健全的管理系统等,致使流域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河岸植被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突出[6]。调查显示,大凌河流域含沙量0.057kg/m3,平均输沙率4.816kg/s,输沙模数8.170t/km2。

3.3 污染物随意排放,水体质量不断下降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固体废弃物、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排放量明显增加[7]。此外,因无法有效控制与管理随意向湖库及河道堆积或倾倒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现象,固体垃圾生产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对其处理率的增长,使得更多的污染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大凌河流域,严重影响河流水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流域水环境,并极大的降低了水生态功能。

3.4 农田灌排设施不完善、流域水质咸化

受渠系渗漏、大水漫灌、有灌无排等因素限制,加之土壤持水能力弱、壤轻、多砂壤、土层薄等,使得流域周边及灌区地下水位不断上升,下渗后水流快速回升产生次生盐渍化。大凌河水系具有较长的灌溉历史,土壤盐渍化范围和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加之蒸发浓缩致使水体矿化度逐年提高,地下水位和含盐量不断增加,大凌河流域地下水总体表现出咸化趋势。

4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措施

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必须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理与保护措施,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水污染处理、完善管理体系、加大节水力度宣传等,确保高效用水、水生态功能恢复等目标的实现。

4.1 加快落实监督与保护措施

针对大凌河流域水功能区,应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机制和水质达标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各项涉水活动监督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有效防止水生态破坏与水环境污染,保证流域水质目标的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保障[8]。①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贯彻落实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政策;②行使县域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资源监督、管理职能,全面推行河道范围内建设工程审查、凿井方案核准、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快落实水政全面监察、水费合理征收、水域科学确认等政策;③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机制,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④引导、支持可持续循环利用经济的发展,加强排污设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总体而言,要保证水环境治理、保护和水资源节约、配置、利用、开发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加强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

①为有效解决大凌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排污总量限制标准,积极做好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②严禁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任意倾倒,加快城乡固体废弃物回收、生活垃圾处理厂以及新农村建设,贯彻执行规定的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堆肥、填埋和回收再利用等处理方式。③要对畜牧养殖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将禽畜养殖排泄物用于农业种植生产,通过加强循环利用或建造沼气池等手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4.3 严格控制灌溉排放污染

①为有效治理灌排污染源问题,应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剧毒农药的施用,加强农产品肥料的循环利用,既能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又能从根本上减少灌排污染。此外,要对农药、化肥施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加快测土施肥技术的积极推广,最大程度的降低氮肥施用量,提倡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②要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快水保工程建设,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等工程改善流域外围生态环境,切实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及林草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过度放牧等现象[9]。

4.4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应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坚决对传统的以农牧业等高污染、高耗水为主的产业不予审批,加强水资源管理、论证和优化配置,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贯彻落实用水计划与水资源管理制度。此外,要加快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以防止水资源的乱开采、过度开发,切实改善流域水体环境。

4.5 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印制宣传资料、广播、媒体、报纸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流域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缺水忧患意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并使其充分认识水资源保护与节约的重要意义。同时,有机结合水资源管理模式与节水优先的理念,采取合理的节水激励办法,逐步形成全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方式,为实现良好的可循环利用节水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 论

加强治理和保护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对辽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开发流域水资源、补齐水资源管理短板、提高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以及形成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河道流域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水资源(部级优课)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