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2021-07-14 21:23闫哲
科技风 2021年18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闫哲

摘 要:智能制造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互联网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近些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下,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企业也争相进行产业布局以及技术开发,因此相关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本文针对人才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路径,旨在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

智能制造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一个开关,大到航空航天都有智能制造的影子,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随着对电气自动化工程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夺得市场先机,运用智能化技术成为了必然趋势,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相关电气工程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反馈,提高了自动控制效能,同时也能让数据收集客观上减少了人力工程,而是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动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在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要结合现代智能制造的发展趨势,更好适应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1]。

一、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智能制造教师资源匮乏

智能制造在各个教育环节都与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很多教师都是从传统智能制造教学领域中进行转专业教学,其中教育体系、教育标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环节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智能制造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时间学习和磨合中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也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将更加先进的知识理念传递给学生,但是目前高校的相关教师较为缺乏,很多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仍不足,常常是在探索中进行教学研究,与学生共同进步,但这也明显地阻碍了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发展脚步[2]。

(二)智能制造课程设置问题

我国的工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化结构产业转型阶段,智能制造也属于新兴行业,因此一直处在探索和创新过程中,其中的教育领域缺乏统一标准,课程内容往往与市场发展出现间隙,某些课程只能借鉴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缺乏技术教学的核心课程。正是由于智能制造专业教材的严重滞后,使得教学过程无法与市场衔接,而学生毕业后就业也成了不容小觑的问题[3]。

(三)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在考核制度上仍是沿用传统方式方法,一切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存在着应付考试现象,部分学生在考试之前会采用临阵突击学习的方式,尤其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所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严密,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内容,对于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是没能透彻运用。学校应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综合能力测评机制,从多个方向对学生考察改变传统的书面理论考核标准,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学习平台,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方向

(一)加强智能制造教师的建设

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高智能制造专业的教学质量,应需从社会引进行业内部人才,突破传统的人事招聘制度,注重人才机制的建立。同时也应该大力推广人事代理招聘业务,以此激发市场人才流动性,对于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应以政策倾斜或物质奖励的方式进行有效引进,既要给予专业人才较好的福利待遇,同时也要为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例如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科研经费等[4]。

(二)设置智能制造专业的课程

有了人才作为教学保障,高校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上,我国的智能制造经过了多年发展,在某些环节也有了自主性的技术突破,建议一线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强调自身的专业架构创新,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人才意向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以及新技术学习基地,而学校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企业观察及考核进行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另外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为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提供平台,让教师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智能制造专业化课程的质量。

(三)强化智能制造招生的力度

根据数据表明,80%以上的学生以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更多的是观察市场就业前景,而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却是一知半解,可能很多时候关于智能制造的消息途径多来自网络或新闻。高校在进行招生过程中,应加大对智能制造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的宣传,建议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模式进行内容普及,同时也要强调是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性能以及发展前景远超传统智能制造。在学校内设置体验课程,邀请家长和学生进行参观,以眼见为实的方式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智能制造的优势[5]。

三、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策略

(一)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向是实用型,因此应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则是根据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的强强联合,学校和企业之间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让学校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校与社会发展脱节现象,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既减少了企业人才过度的时间,同时也为学校自身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智能制造属于新兴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整个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墨守成规,就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提供了相应平台。对学生而言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接触行业内部,尤其在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既能锻炼学生技能,还能了解市场发展趋势,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积累一部分社会经验,既能让学生快速走入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优势。另外智能制造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就业选择,让学生对就业岗位全面了解,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尽早做出打算,缩短了适应岗位的时间[6]。

(二)引入现代智能制造教育系统

智能制造專业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不断的引入创新性元素,建议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智能制造教学内容的理解。智能制造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结合市场的智能制造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探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当代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因此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智能制造教育形式也应该跟得上社会发展变化,注重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改革。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应注重交叉培训,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智能制造整体性的认识,还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找到自身专长,拓展对智能制造的全新理解。另外学校也要积极引入智能化教学系统,例如AI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系统等,对于智能制造故障分析、智能制造结构检查等更具有视觉直观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智能制造教育模式变化[7]。

(三)强化师资建设与考评体系

智能制造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提高学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在招聘环节应注重教师的综合能力,实行严格的招聘制度,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来到学校内任职,同时招聘环节应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技术知识相结合,采用综合打分的形式,选择专业素养较好的优秀教师。其次,智能制造教师在学校任教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师的职称评定环节,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反馈,建立相应的评定机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要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津贴与教学质量挂钩。最后,随着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行业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教学形势不能“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必须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自行学习,同时学校也为教师提供相应的继续培训平台,并定期进行教师考核,促进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让教学内容与当前的市场相吻合。传统的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转变传统的考核制度,以综合化的考核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建议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合作表现、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加入综合素质评定体制当中,为培养出综合化人才打好基础[8]。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制造行业呈现出崛起的事态,因此社会上也急需智能制造维修人才,高校作为实用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结合智能制造市场面临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及创新、加强教师建设、注重考核机制转换,为我国提供更多的智能制造人才。

参考文献:

[1]尚润玲.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纺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纺织报告,2020(1):101103.

[2]柳岸敏,朱江,岳东海.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20(4):4445.

[3]张俊丽.智能制造背景下湘西地区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南方农机,2020,51(9):188.

[4]江本赤,苏学满,刘玉飞,等.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滚动轴承自动装配作业机器人工作站研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3):3437.

[5]单侠芹.基于智能制造背景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1):4649.

[6]阎群,李擎,李希胜,等.依托智能制造挑战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4):2023.

[7]刘标,吴勇,陈海彬.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大理工,2020(3):2830,34.

[8]王春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5):260261.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