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Ⅰ卷试题分析

2021-07-14 21:18李岩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

李岩

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Ⅰ卷试卷结构稳定,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继续保持“稳字当先、稳中有变”的态势,并没有“面目全非”,而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在某些知识点的考查设置上,却是“今年花胜去年红”。

关键词:语文Ⅰ卷  稳中有变  高考

在疫情防控这个大背景下,高考前,多方人士对2020高考的难易程度作了研判。2020年高考试卷,也正如人们所预料的一样,是一个“稳”字当头。

整体来看,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试题,紧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上,都有较好的亮点。和2019年相比,考点及题型都体现了延续性,考查的内容与常规教学、复习备考的基本内容相符合。

下面逐一对高考试题各个板块进行评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未有变动,3小题单项选择题,选材《“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家庭伦理与孝”这个话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未有变动。选材聚焦“新基建”,引導学生从多个非连续文本中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加大对考生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同时也凸显了命题人考查中学生关心时事热点意图。

三、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材料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材料通过呈现对滑雪场面的精彩描述和对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的惯性,与作品做深入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至于为何要选择《越野滑雪》,一方面是基于这篇作品的优秀,另一方面或许则是基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对滑雪项目普及的需要。并且在题目中体现和《老人与海》的对比,这又符合“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又巧妙暗含了时事:两个朋友,一个要开学了,一个“不开学”,两人即将分开,不想分开但却又有些无能为力,未来想再“一起滑雪”。这完全符合当下,由于疫情,很多同学无法相见了,甚至毕业仪式也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不想分开却又无法确定未来的真实状态,与当下巧妙暗合,已经天各一方了,还能“一起滑雪”吗?

四、文言文阅读

选材《宋史·苏轼传》,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内”。在2019年前的高考中很少见这类选材,往年一般不会选取如此知名的人物。但在2019年文言文阅读选取了贾谊传记之后,今年又直接选取了苏轼的传记,此部分表现苏轼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当属命题者意图之一,暗含了文化自信。

五、诗歌鉴赏

选材为唐代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题型延续了往年的传统模式:一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从诗题、注释来看,这是一首和皮日休的唱和之作。诗题中的“和”“见寄”两词,在教材及平时的训练中还是能经常遇到,考查的是对基本义的理解,这样即可判断出“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从而得出诗歌鉴赏第14题答案了。

诗歌鉴赏第15题考查的是对该诗思想情感的把握。这也是读一首诗最基本的要求。按常理,朋友病了,要是给他写信,信里会说些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显然,作为皮日休的朋友,一方面会宽慰他好好养病;另一方由于不能相见,在信中表达遗憾之情也就自不待言了。

该题思想情感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们明白,面对疫情,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关心朋友。这道题,鲜明地体现出了语文考试的育人作用。

诗歌鉴赏题得高分的前提就是理解。只有理解了,做题才能得心应手。

六、古诗文默写

不变的依然是设置情境进行填写;变化的是加入了更多语境内容。《离骚》中描写古代服饰相关的诗句、《琵琶行》中与元杂剧相关的诗句,其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识记能力,更是在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的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

七、语言文字运用

语用题依然是一块肥沃的试验田,可谓“桃花源里可耕田”,变数无限。本模块考查了选填成语、辨析语病、识别标点符号作用、补写语句、压缩文段等能力,更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值得提及的就是今年的语用题第19题,将去年的复位题,改为标点符号的作用判断。这也体现出高考考点的轮考。其实在去年Ⅰ卷也考查过标点符号的作用。这也提醒2021届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不要只做自己省份的题目,因为高考命题人一直会参照、对标其他地区的试卷,以往也出现题型重复使用的情况。

八、作文

取材管鲍之交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出现在高中选修课本《文章写作与修改》中。高考作文选材,直接取自课本的情况,频率也是不低的。如2003年的《智子疑邻》。无疑,这也凸现了命题人对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材重要性的重视,以考试导引学生回归、关注课本的意图。

写作中,考生要关注供材中的相关情境及要求:

1.特定情境:“班级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2.主要话题:“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最好是只深及其一,其余“浅论”。但是“浅论”不是“不论”,“对哪个感触最深?”意在相比较而言的“最”字,其他二人只需略微提及就可,不可不提。正如某年漫画作文题,给出两幅漫画《截错了》《给六指整形》,要求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进行写作。当年我有幸参加阅卷,还清楚地记得“必须要有比较”的评分要求。可见,“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最深”是相比较得出来的。

3.写作任务:“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关注发言稿的语境要求。

4.写作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这些要求司空见惯。

考生可以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的不同角度,而又有所侧重进行立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管仲:身在其位,必谋其政;辅佐桓公,一匡天下;

鲍叔:慧眼识珠,荐贤举能;不居功自傲,甘居其下;

齐桓公:察纳雅言,善用人才;不计前嫌,人尽其才。

三人中,如果从齐桓公角度去分析,便于联系现实,而这也恰恰符合了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疫情暴发,有些国家发出了不恰当的言论,做出了不合理的行为,但我们国家仍然不计前嫌,宽容大度,对这些国家施以援手,无私救助。这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民族胸襟,强国气度。

总之,2020年高考语文Ⅰ试卷,凸显了时代特征,巧妙暗含了时事,结合时代生活进行命题,从中深刻地体现出了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但在某些知识点的考查设置上,却是“今年花胜去年红”。

参考文献:

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81225(2).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语文俱乐部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