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沿黄流域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应把握的关键要素

2021-07-14 04:50刘红梅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流域青海省

刘红梅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黄河流域的源头省份、干流省份,青海省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当下,青海省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起点上。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应该找准青海省定位,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国家战略、富有青海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三江源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区,黄河约60%的水来自兰州以上区域,没有源头水源涵养,就没有几千年来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因此,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作用。青海省要突出在黄河流域中的比较优势和切入点,更好地策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科学论断,聚焦水源涵养、水资源集约利用、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落实好国家战略,解析好国家命题。

黄河青海流域覆盖青海省2市6州35个县级行政区,面积为27.7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调研显示,黄河流域集中着青海省70%的林地、50%的草地、52%的湿地、17%的冰川,流域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占青海省的40%以上,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径流量的49.40%,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然而,青海省森林、湿地、荒漠化等基数大、分布广、海拔高,重点生态工程覆盖面不到应治理面积的40%,域内生态基础薄弱,水系连通、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区域外生态退化趋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场退化、荒漠化等问题仍然突出。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牧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域内现有水利工程标准低,配套差,造林绿化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青海沿黄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如何正确把握青海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使青海省源头责任、干流担当得到充分展现。就要将黄河流域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要引领区,在把握源头与流域、国家战略与源头责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

一、深化对黄河流域的省情认识,探索青海模式

青海省黄河流域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一半,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影响重大。青海省省情特殊、责任特殊、生态地位特殊,由此,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以国家公园示范省、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载体,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从国家层面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省水源涵养特色的发展格局和优势,激发青海省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二、实施水源涵养,彰显青海风格

黄河源区作为全流域最主要的淡水涵养地和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要突出水生态安全的主线,聚焦高寒草地、农牧交错区等典型生态系统,以三江源、祁连山、黄河湾区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加强构建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针对生态敏感脆弱的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等生态功能受损的区域,扩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范围,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力争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加强流域污染治理,黄河流域青海段每年向下游地区输出264.3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占黄河全流域的49.3%,污染防治任务重。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严格保护重要水源、湿地、水体、山林等自然生态资源,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黄河流域治污行动,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环境基础建设,减少黄河流域污染排放。全面实施劣质水断面治理工程,杜绝Ⅲ类水进入黄河,保证Ⅱ类水断面出省,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释放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潜能。

三、紧紧扭住国家公园示范省这个关键之举,贡献青海力量

2020年,青海省要全面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为国家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创造条件,努力做好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编制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集群。国家公园建设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連山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在“建、护、惠”上下功夫,培育林草生态资源,维护林草资源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为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青海经验”、贡献“青海智慧”。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法定性、保护性和公益性。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努力走在前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水源涵养优”的独特魅力。

四、开辟黄河源头、干流青海段生态保护新途径,把握青海特质

(一)加强极端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综合影响动态模拟、监测与评估

要加大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实施力度,将防洪工程与生态修复密切结合,实行生态化治理。加强水库建设管理、修筑梯田、治沙防洪,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确保黄河沿岸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二)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青海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9亿m3,约占全国的2.2%,居全国第15位,但单位面积产水模数为8.8万m3/km2,仅为全国平均值的29%。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加快水资源税改革,开展水票制度,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引黄济宁”、海南州三滩引水等重大跨流域引水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加强城镇多水源保障的供水系统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三)黑土滩治理工程

加大对青藏高原坡度大于25度的黑土坡退化成因及其生态过程科研和飞播等工程治理措施研发的支持力度,力争有所突破。建立健全黑土滩治理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开展对“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治理后人工草地功能维持的研究。加大高寒地区适宜优良牧草和生态草种的引种、筛选及乡土草种的驯化选育、草种配置研究,制定不同生态区域人工草地适宜草种建植区划。

(四)落实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紧紧抓住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机遇,充分利用四部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综合考虑青海省对沿黄各省安全用水保证、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贡献与损失,研究建立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央专项投资规模。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标准化、实用化,以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涵养黄河上游生态环境。

五、守护好湟水河的健康安澜,体现青海担当

位于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是黄河的第三大支流,也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最大的支流,湟水河平均每年向黄河上游输送44.76亿立方米的活水,是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省(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支流之一。湟水流域横跨青海、甘肃两省,是国家战略格局中“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润泽近400万人口。其中,88%的湟水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生态过渡带,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有9种被列入《中国物種红色名录》的鱼类栖息于此,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受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环境脆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十年来,青海省持续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引大济湟”等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承载力有一定程度回升。由于湟水河流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随着发展不断扩大,整个流域内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抓好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对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把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把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作为黄河上游全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打造黄河上游湟水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

六、推动兰西城市群进入合作共建新阶段,展现青海发展增长极

推进兰西城市群发展,要走合作、协同发展之路,建设黄河上游兰西双核生态、文化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动力源,推进兰西城市群发展,重点是生态为本、交通先行、市场引路、文旅融合。西宁市要增强西宁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扩散效应,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重点打造兰西城镇发展带,带动海北、海南、黄南州府县城多节点支撑,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海东市要明确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地处兰西城市群中部的优势,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省副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居宜业、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城。

七、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均衡点,把准青海定位

高质量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展黄河流域经济,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互进、增效共赢。我们既要“治”生态环境,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也要“理”区域发展,当好“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是自然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青海省要坚持从自身优势出发,力避同质化、低端化和不接地气的产业。立足区位、资源、科教、产业等发展基础,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制造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完善城镇载体建设,构建青海省的动力源。青海省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努力实现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流域青海省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区域联动护流域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