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学导论”走红,重点不在“摸鱼”

2021-07-14 15:46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起者摸鱼导论

事件回放<<<<

近日,有关“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课程”的话题在网上引发讨论。据报道,“摸鱼学导论”不是清华大学官方开设的课程,并未加入学校选课系统。这门课的发起者是清华大学一名大一学生。据该生自述,该“课程”依托清华在线学习平台“荷塘·雨课堂”,原本只是半开玩笑地想建一门课,没想到吸引了一千多名同学加入。

时事鲜评

初听“摸鱼学导论”,不少人可能会被这个“课程”的名字误导。可实质上,“摸鱼学导论”的发起者并不是向同学教授“摸鱼”攻略,鼓励学生偷懒、无视学校规章制度,而是要让更多人学会在繁忙的学业、工作之余调剂心态、舒解压力。因此,这门“课程”真正值得关注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门课的发起者只是一名大一学生,一所学校允许学生有这样的尝试,本身就是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它的实践意义已经超出了具体课程的价值。类似于“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创建一门课程,人人都擁有一席讲台”这样的开放氛围,值得每所大学学习。

另一方面,按照学者的解释,所谓的“摸鱼学”,更接近于积极心理学,是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在自我放松中提升学习效率,享受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比如:其中一节课要求学生放下手机,感受身边的美好,看看清华园中的春色。像这样教人如何放松的“课程”,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从来就是不足乃至缺席的。

从这门课在校园内的火爆程度来看,它也的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及其需要释放和疏导的刚需。学生自发开设的“摸鱼学导论”受到欢迎,可能表明它更接近学生心目中的心理教育。其中一些形式和内容,或值得传统心理学课堂借鉴参考。

大学校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自我教育机会?心理学教育又该如何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由学生开设并且显得有点儿另类的“摸鱼学导论”,在很多方面应该都可以给予高校启示,而这些启示,正是它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发起者摸鱼导论
摸鱼
不对称信息下考虑参与者行为的众筹参数设计
稻田摸鱼记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Shirking 9 to 5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诤言传播的发起者研究——动机和影响因素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研发竞赛中参与人的策略与发起者的收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