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宇轩
自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体现了我国主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做贡献的大国担当,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这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要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与保障,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动态中相互优化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发挥绿色科技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技术类型和产业形态进行全面的绿色改造,推进高能耗、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朝着低能耗、高效益的方向演变,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攻坚核心技术
“十三五”以来,环保企业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使得我国环保产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环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调查显示,2019年3535家重点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8亿元。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产品及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9年,我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总量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所有火电厂除尘、脱硫、脱硝均实现了超低排放。
“包括超低排放等在內的一系列绿色制造及污染治理新技术,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与高效治污相统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2020年9月国务院举办的政策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火电超低排放技术世界领先,目前超低排放装机机组容量已经达到80%;新能源车、柴油车治理等均为高科技、新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在污染末端治理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以及产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装备需求国和制造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装备产业亟须转型升级。他建议,应设立重大专项,重点研发突破消纳高比例新能源输电技术和装备、重工业退煤脱碳技术和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同时,要优化产业布局,平稳化解火电机组和常规输变电设备过剩产能,合理优化清洁能源产能结构,加快电力工业清洁发展和工业再电气化。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有序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强调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如今,环保产业金融服务环境也日益改善。一直困扰环保行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缓解,专项债的倾斜使生态环保方向获得的资金量显著提升;由政府牵头、以市场机制设立的绿色发展基金有效缓解了环境治理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例如,为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浙江省在湖州、衢州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优先支持领域。
强化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为绿色技术创新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为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合肥市建立“黑名单”制度,持续优化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服务,缩短审查审批流程,建立审核“绿色通道”。
完善创新政策保障
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中国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这可以视作环保政策的综合集成。”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环保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环境服务格局正在重组。”马辉表示,随着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环保产业将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创新引领性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期间,8.4万余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4000多项各类环境治理技术,各地对各类企业帮扶19.8万余次,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特别强调要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前端的绿色技术研究开发,也包括后端的市场化应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支撑。因此,需要鼓励、支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绿色经济造福未来。一项关键技术创新,破解的不单单是某个问题,还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让绿色技术发挥更大效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