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铭
石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常德 415300
高血压、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等均属于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这类疾病的患病率还在逐年不断增多[1-2]。心脑血管疾病在许多危险因素方面均拥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例如血脂异常、负性情绪严重、血压异常以及长期吸烟等,故而在社区医院接受干预服务过程中,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共同管理方案[5-6]。 经相关临床研究得以证实,自我管理能力在诸多慢性疾病控制中均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7]。 但在帮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过程当中极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临床疗效[8]。 因此, 这边要求医务人员应当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之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基于此, 该次研究将在2018 年2 月—2020 年2月期间对35 名医务人员展开研究, 并对实施社区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均为该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共计35名。 包括4 名男性以及31 名女性,年龄最小值为22 周岁,年龄最大值为 36 周岁,平均年龄为(31.41±2.31)周岁。 以2019 年2 月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随机纳入165 例在该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8 例,女性患者87 例,年龄最小值为60 周岁,年龄最大值为 88 周岁,平均年龄为(74.69±5.21)周岁;病程最小值为2 年,最大值为24 年,平均病程为(13.89±6.07)年;患病类型主要包括脑卒中 38 例,冠心病53 例,高血压74 例。 在此之后,再同样随机纳入165例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7 例男性患者,88 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值及最大值分别为 61 周岁,87 周岁,平均年龄为(74.71±4.89)周岁;病程最小值及最大值分别为2 年,23 年,病程平均值为(13.02±6.12)年;脑卒中 37 例,冠心病 52 例,高血压76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在比较后显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无变动。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0 岁及以上;②所有患者均在该社区居住长达1 年以上,为该社区居民;③拥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及诊断记录,临床资料完全;④所有患者与其家属均完全知晓该次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已经得到该社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无认知功能障碍且可以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各项标准;②无法正确回答出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③有智力缺陷亦或者精神类疾病。
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间未实施社区干预,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期间开始实施社区干预,内容如下:创建社区自我管理服务小组,组内成员主要包括相关医务人员、药师以及全科医师。对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基础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监督核对每一例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病史、是否独居、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以及住院史等信息,在为患者制订出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后,开始进一步实施社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集体化干预措施:共计为患者制定出6 个主题活动,按照每两个月一次的频率实施,每实施一次包括两个主题,按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用药、饮食等方面的事项;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自我管理经验体会分享等顺序实施。主题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如同伴教育、专家讲座、小组讨论、专家答疑等,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1 h 左右。②个体化干预措施: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对患者实施随访工作,随访形式同样可以多元化,例如门诊咨询随访、家庭方式、社区门诊诊疗随访以及电话随访等,每次随访时间可以控制在30~45 min 之间,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阶段的干预落实情况检查和评估,并对患者现存问题进行了解,从而对干预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并为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促进患者配合度及认知度的提升。 此外,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随访情况对虽方便不断的完善和细化,例如:在对患者运动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包括运动效果、运动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以及运动方式等方面实施,使医务人员能够对患者现阶段运动情况作出充分了解。而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管理计划的制定时,需要重点结合患者现存问题予以解决,并制订出个体化自我管理目标以及自我管理计划,使患者在日常用药、饮食、运动及生活中能够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①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与实施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该院特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项目包括:病情监测、合理搭配营养、自我控制情绪、正确使用检测仪器以及合理运动等5 个方面;每个项目满分为4 分,能够完全做到计4 分,不能够完全做到计1 分,得分越高即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②采用该院自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统计所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4 个维度,各项条目满分均为30 分, 评分越高即诠释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③对两组医务人员实施前后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此项指标利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并经由患者匿名填写获得。 内容主要包括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服务礼仪、健康教育4 项内容。每项内容最高分值均为100 分,分值与服务质量呈正相关。
④针对实施前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同样利用匿名填写医院自拟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内容主要包括20 项,每项内容评分范围为0~3分,总分为60 分,若问卷调查结果在50 分及以上,则评价为非常满意,若问卷调查结果在20~50 分之间(包括20 分),则评价为比较满意,若问卷调查结果在20 分以下,则评价为不满意,总满意度统计方法为非常满意占比与比较满意占比相加。
该次研究利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更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表1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项目 实施前(n=165) 实施后(n=165)t 值 P 值病情监测合理搭配营养自我控制情绪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合理运动1.32±0.35 1.83±0.62 0.97±0.59 1.42±0.35 1.93±0.42 1.88±0.45 2.58±0.87 1.49±0.83 1.91±0.44 2.46±0.54 12.617 9.017 6.559 11.195 9.951<0.001<0.001<0.001<0.001<0.001
实施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之实施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分]
项目 实施前(n=165) 实施后(n=165)t 值 P 值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8.66±1.35 18.59±2.18 9.19±1.98 17.99±2.48 14.52±3.56 23.78±2.56 14.73±2.52 28.35±1.17 19.770 19.826 22.204 33.063<0.001<0.001<0.001<0.001
所有医务人员在实施后的各项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均较实施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在实施前后的服务质量对比[(),分]
表3 医务人员在实施前后的服务质量对比[(),分]
时间 沟通能力 主动服务 服务礼仪 健康教育实施前(n=35)实施后(n=35)t 值P 值81.62±1.30 92.34±1.54 31.468<0.001 82.11±1.49 92.50±1.32 30.879<0.001 81.52±1.33 92.65±1.27 35.805<0.001 82.10±1.83 92.53±1.72 24.569<0.001
实施后,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在实施前后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对比[n(%)]
心脑血管疾病即是指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均属于心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高发于老年群体,同时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并且这类疾病还会随着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变化等影响着病情的后期发展。 在近些年以来,正不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而愈发增多,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走向老龄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9-10]。 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只有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促使患者肺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并保障生命安全[11-12]。
针对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努力帮助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倘若患者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即可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拥有了强大的保障[13-14]。按照临床实际调查显示,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即是指在社区医务人员的督促与指导下,让患者学会自主并独立去承担一部分治疗性、预防性的卫生保健项目[15-16]。经过该次研究发现,在实施管理前,患者在病情监测、合理搭配营养、自我控制情绪、正确使用检测仪器以及合理运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普遍较低,故而在临床当中,可通过组建自我管理服务小组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化干预的方式,计划性地实施举办慢性疾病有关的公益活动,为更多的社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为患者普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各项知识与相关注意事项等,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时纠正错误认知[17-18]。 另一方面,通过个体化干预的方式,为患者制订出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计划,并通过定期随访的方式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19]。 此外,通过该方式,还能够逐渐引导患者加强学习对自身疾病的检测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运动计划与饮食计划,帮助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搭配[20]。
该次研究得出,实施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更高(P<0.05),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同样较实施前更高(P<0.05)。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实施社区干预后,能够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对促进护患间良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