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口述历史》探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之路径

2021-07-14 03:07■徐
山西财税 2021年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院校专业

■徐 洁

我是2007年读会计的,因为当时这个专业很热,还有就是家人觉得学会计好就业。在学习《会计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会计一直是“就业导向”的专业,就像石人瑾老先生说到的,“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也想通过学习会计专业,找到一份立足社会的工作,“可以靠着它吃饭”。那么如何通过专业建设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就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会计口述历史》中,将前辈们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分析,就是一张充满生机的会计发展历史图鉴,可以为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找到新路径。

一、史可通智,专业建设关键在人

历史是厚重的,启发思考的同时,凝聚了智慧的力量。我在读徐政旦老先生的口述内容时,发现前辈们的人生轨迹是有很多交叉的。一些历史事件,在大家口述的相互印证中增强了说服力,让我更加相信口述历史的科学性。葛家澍、徐政旦、陈安怀、余盛钧、席玉聚、常勋、石人瑾、毛伯林、杨宗昌、张以宽等老前辈均有会计教育背景,他们在做学科或专业建设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事是人来做的,财和物是人来支配的,信息是人来接收并传递的,人作为社会属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人的力量都至关重要。

(一)建设创新型“双师”队伍,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师资培养是会计科学发展的关键,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建设好教师梯队,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专业的“实用性”,要求教师的教学、科研都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方法。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会计教师,应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可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都欠缺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大部分有经验积累的会计从业者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不懂教育教学的规律。想要打通会计从业者与职业院校教师的壁垒,可以一方面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去优秀的企业顶岗实践,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做到业财融合,解决企业切实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从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职业院校师资储备库,通过遴选合作企业,将企业中有意愿来学校工作的会计从业者纳入师资储备库,学校会定期对师资库里的成员进行专业的教育教学从业培训,本着“成熟一个、选聘一个”的原则,为教师队伍建设补充新鲜的血液,切实提高职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接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就业。

(二)打造国际视野师生团队,传承优秀科研基因

关于职业院校需不需要做科研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职业院校不仅要做科研,而且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做科研。就像葛家澍老先生说到的,“一门科学两个方面都要研究:它为什么会存在,将会怎样发展……但是还应研究它应当如何发展。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的,要想让它真正有用就要研究应当如何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科学研究我认为应当突出问题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明研究的问题应当如何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在科研方面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于科研的热情不高,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案例研究都没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导致进入科研工作恶性循环:不会研究——不想研究——无科研成果——职称晋升困难——更不想进行科研工作……

二是与会计工作岗位脱节。目前在职的职业院校教师大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部分理论只有在应用中才有可能得到检验,而我们恰恰缺少了发现问题的“眼睛”。我们可能设计了一套“完美”的内控制度,在执行时却会面临重大缺陷;我们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业财一体化设计理念,却没有在一家企业实际应用过;我们所谓的业财融合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还是为员工带来了额外劳动,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

从《会计口述历史》中,我了解到老一辈会计人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会“走出去”,不同学校基于相同项目的强强联手也好,还是一脉相承的师生交流渗透也好,既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系,又避免了知识上的“近亲繁殖”。图1为笔者梳理的基于共同项目加强联系的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团队图,图2为一脉相承师生交流文化基因渗透图。

图1 基于共同项目的校际联系图

图2 一脉相承师生交流文化基因渗透图

从上述两张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会计专业比较有建树的学校其实是成长在老一辈会计人所构筑的这座会计大厦里,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越是有前辈处于关系密集网中,这所学校在会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就越有力量。要想让会计(学科)专业建设做强,必须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才能不断突破瓶颈,这是文化的渗透也是精神的传承。

同时,从《会计口述历史》中我们知道,很多老一辈会计人有国外留学背景,他们学会计的时候就是按照西方的会计体系学习的,用的都是西方的会计学教材。为了在改革开放中对接外资企业,他们都很快将知识化为力量,投身祖国建设,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大格局让他们心怀天下,是国际化视野打通了中西方差异,顺利对接国际会计信息需要,促进了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史可知道,专业建设路径要实

(一)学校办事务所或企业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学校办事务所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为了对接外资企业的会计信息需求,表1为笔者整理的《会计口述历史》一书中部分有教育背景的前辈的会计工作史,不难发现,基本上所有从事会计教育的前辈们都有事务所或企业的从业经历,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唯有实战才能快速提高专业能力。学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尝试继续办事务所、企业或者与事务所建立合作培养联盟,一方面能够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振学生的会计从业信心。

表1 具有会计教育背景的前辈的工作经历

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才能将学的知识和就业的岗位对接起来,席玉聚老前辈的职业教育理念我非常认同,也将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机融入,现总结摘录如下:

1.办大学,必须抓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学生培养的合格,单位才会抢着要;

2.立德修身,不能太功利,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3.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它是要解决问题的,学生要去企业实习,及时收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二)企业办学校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用人需求,自己办短期培训班;企业也可以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为学校师生提供长期跟岗学习的机会。跟岗过程中,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竞聘上岗,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错位,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潜力,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少走弯路。

前辈们的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然要走校企合作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产教融合应当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上,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探索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会计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院校专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专业降噪很简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