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平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郎君镇卫生院,湖北 应城 432406)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为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其类型包括直疝、斜疝、股疝等[1]。这类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与老年人的腹壁较薄,容易因压力作用出现腹股沟部位缺损有关。疾病本身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2]。另外,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患者还会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如肠梗阻、绞窄性疝、脓毒症等,使患者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且严重,极大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目前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护理不当,也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将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患者人数共计70 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实施如下分组:(1)研究组:该组患者总人数为3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85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64 岁,均值为(72.13±5.63)岁;(2)常规组:该组患者总人数为3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84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65 岁,均值为(72.38±5.97)岁。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各项一般资料情况,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实施比较研究的标准要求。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情况的患者排除,且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
给予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内容主要有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对患者病情做好观察,术后给予患者注意事项指导,让患者卧床休息等。
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首先,通过和患者、家属交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得以有效缓解[3]。对于手术的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需要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减少术前恐慌心理。另外,对于患者的疾病知识,手术安全性、预后情况等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些说明,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4]。
1.2.2 术中护理
手术进行过程中,对于不影响手术操作的部位,护理人员做好遮挡覆盖,减少患者术中体温流失,同时也能够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另外,手术室环境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应当符合手术要求,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并发症的出现[5]。
1.2.3 术后护理
在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将患者调整为去枕平卧位,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指导,可以将一个软枕垫在患者的膝下,这样可以让患者的疼痛感适当减轻。术后6h 的体位以半卧位为主,术后1d 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这样对于避免并发症,提升康复速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有恶心、呕吐表现的患者,给予一些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6]。术后2d,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半流质饮食、软食,并逐渐向常规饮食过渡。饮食中给予患者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这对于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回家后应当多休息,避免进行强度大的活动,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等[7]。对于有不适表现的患者,需要及时回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对比分析。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 软件,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统计,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速率明显比常规组更快,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常规组为22.8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老年人是发生腹股沟疝的主要群体之一,该疾病会让老年患者遭受较大的病痛折磨,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手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但是老年人本身通常患有一种或几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之身体机能退化,健康状况较差,因此也会影响其手术耐受度以及术后康复情况[7,8]。为了让此类患者获得更优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的围术期给予了综合护理措施,内容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等,术中则做好手术室环境护理以及保暖护理,术后对患者做好体位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结果表明,接受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速率明显加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