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金融风险管理》实验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路

2021-07-14 09:48:24林姝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林姝妤

(重庆财经学院 重庆 40132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金融风险管理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风险后果也愈发严重,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风险管理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习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并提出“三个既要、三个也要”。2020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纪要显示,今年央行工作重点之一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1.2 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亟须应用型专业人才

2018年10月,人民日报刊文《大力培养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文中写道:“与稳金融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大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只有培育大批具有较强金融风险意识、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精通金融风险控制实务的应用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面对金融风险才能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国家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而防范风险的核心之一则是人才。只有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才能成为有效防范和预测风险的助推剂。而对于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学习全球先进的金融知识是第一步,走进金融圈实战运用并积累经验是第二步。《金融风险管理》作为“国标”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亟须进行金课改革为培养应用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1.3 以本为本,回归教学,大力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金课

为适应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需求,教育部多次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平台建设;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强调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能力。为落实实践教育,教育部自2018起开展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结合“双万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金课建设。

1.4 金融风险管理仍停留在低阶理论教学层面,学生投入度低,学习收获少

金课的建设不仅取决于师资水平、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与学习收获。受制于金融行业高安全性、保密性的特点,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进入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进行实验实训,而真实的金融实验因成本较高且具有不可逆性无法开展实操教学,致使目前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仍停留在低阶理论教学阶段,难以将理论与实务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易产生“学无所用”的感受,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收获少,进而引发厌学情绪。基于此背景,尝试开展了“历史模拟法测度市场风险”的课内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学会运用Excel软件对市场风险进行度量,进而能够学会进行风险预算;学生普遍反映能综合运用已学软件技术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学习收获感明显提升。因此,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整体提升课程水平。

1.5 现有相关实验项目未形成系统化教学体系

现有金融风险管理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涉及流动性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且均为单一风险实验,未形成系统性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难以培养学生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应用能力。

2 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检索金融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暂无相关文献,但对于金融、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相关的文献约有20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蒋定福(2020)在《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分析了经管类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能力为核心,并阐述了具体操作方法。韦素娟(2019)《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一文提出目前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原创资源太少,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结合福建江夏学院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归结总部署、建设思路、框架设计、建设流程和操作流程五方面的具体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马丽,刘雨淼(2018)《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探索》一文从教育信息化改革和金融学专业独特的实验教学需要两方面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建设虚拟仿真项目的必要性,并就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共享、实验开发等方面给出建议。郑璇(2017)《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析》一文阐述了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实验课程少、实验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实验教学硬件条件受限的问题,并提出了四层次金融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3 《金融风险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3.1 虚实结合以虚补实,重构《金融风险管理》实验教学内容

依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的培养路线,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理论内容和专业技能的整体性出发,以掌握业务能力为目标,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确定实验教学的知识点。

3.2 整合国家级优质资源,构建模块化系统化的“5+1”虚拟仿真教学模式

通过调研筛选出与实验教学知识点匹配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对无已建优质资源的实验教学内容,自建仿真实验。每类金融风险对应设计一项虚拟仿真实验,并结合前期实验设计综合实验项目。构建模块化、主体化的实验教学串联组织,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的“5+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仿真项目及量化风控仿真项目系统性的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内便可进行模拟实战运用,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应用性改革。

图1:模块化系统化的“5+1”虚拟仿真实验体系

3.3 “线下学习强理论+线上实验增应用”,构建全场景教学模式

将线下实体课堂理论学习与线上虚拟空间应用实验有机结合,实现课堂内外融合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收获少,有效提升教学的高阶性和应用性。

图2:线下理论+线上实验的全场景教学模式

3.4 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指导,建立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减少传统理论考核占比,新增实验教学考核,以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指导,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实验教学方案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验的总体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考核。

4 教材建设思路

4.1 国内外的同类教材内容比较

目前国外教材主要以理论教材为主,暂无金融风险管理相关实验教材。国内现有两本同类教材,分别为《风险管理实验教程》与《风险管理实训》,具体信息详见下表:

序号 教材名 主编 出版时间 出版社验教程 林兴,穆红梅 2018.12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1风险管理实风险管理实训程岩,吴霞等 2019.05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风险管理实验教程》以各类风险为实验主题,共有八个实验:金融风险种类;金融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流程实验;证券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实验。其优点在于每一个实训均在相应的位置提供了实训操作的步骤说明,列出相应表单,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软件实际运作具体风险管理流程。但缺点在于实验需要基于已购实验软件进行开展,对未采购实验软件的高校不适用。

《风险管理实训》是一本指导学生进行风险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实训教材,基于风险类别分为七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基础知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书。其优点在于从案例和实际操作两个角度系统介绍风险管理实训。但缺点在于内容上与金融风险管理的知识体系不匹配,该教材是从工商企业的角度出发,而非金融风险管理的角度,主要是对工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进行实训。

基于对上述同类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已有教材的实用性不强,且目前也没有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开源的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实训)类教材。

4.2 实验项目初步方案

“5+1”仿真实验项目初步考虑为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虚拟仿真实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分析实验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随机利率及债券定价模型仿真实验和VaR在险价值建模仿真实验有效的将已学python知识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中。

5 结语

通过构建模块化系统化的“5+1”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搭建接近真实业务的场景,能解决因行业特性导致的实验教学难开展,仍还停留在传统理论教学,课程低阶性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情景、交互、体验、应用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景,结合“线下理论+线上实验”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互补,形成全场景学习模式,改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收获少的问题。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1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 21:47:05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金融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分析
VaR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