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低张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14 08:02:54路一川武永红李媛媛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清晰度定性消化道

路一川,武永红,李媛媛

(鹤壁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室,河南 鹤壁 458030)

消化系统疾病不仅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及体征,亦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症状,部分情况下消化系统症状不如其他系统症状突出,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临床评估应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诊断[1],胃肠道低张双对比X线检查如今已是放射科常规检查项目,而近年来随着影响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也逐渐运用于消化疾病的临床诊断中[2-4],既往相关研究[5-6]证实,其运用于食管及胃肠道检查效果肯定,而近年来亦有关于其运用于十二指肠乳头区的文献报道,低张CT或MRI运用于整个消化道疾病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对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行MRI低张扫描,并以常规平扫为对照,旨在探讨MRI低张扫描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选取一种合适的方法,弥补传统X线、内镜及普通平扫MRI或CT的不足,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3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MRI低张扫描或MRI常规扫描;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怀疑或确诊小肠梗阻、狭窄或瘘管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电子医学仪器患者;胃肠道腹部手术史患者;急性肠炎、青光眼、急性脑出血、严重缺血性疾病、放射性结肠炎、精神疾病患者;幽闭恐惧症无法接受MRI扫描患者;对本研究低张用药过敏或者具有药物禁忌证患者。

依据MRI扫描方式不同将300例患者分为低张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MRI普通扫描),每组150例。低张扫描组男96例,女54例;年龄22~75岁,平均(52.13±5.86)岁;病程1~10个月,平均(6.31±1.86)个月。常规扫描组男93例,女57例;年龄20~75岁,平均(53.07±6.34)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89±1.1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采用MRI扫描机(以色列,Elscint Gyrex V-DLX 0.5T超导型)进行扫描,扫描前嘱咐患者根据检查部位不同而酌情饮水500~1000 mL。软件3.5/P,常规行横断、冠状和矢状平扫成像,注射Gd-DTPA行强化扫描。扫描参数SE(自旋回波)序列T1WI(TR 450~510 ms、TE 12~20 ms、层厚5~8 mm、FOV与MATRIX依据情况而定、2~4次激发),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R 5000~7000 ms、TE 80~100 ms、TA 170°~180°,余与SE相同)。低张扫描组采用山莨菪碱(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低张药物,于MRI扫描检查前10 min肌内注射10~20 mg。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检查消化道部位占比情况、对消化道结构显示清晰度情况及对病灶定性与定位的准确性。消化道结构显示清晰度采用3个级别进行评估:1级为消化道解剖结构无法被清晰显示,甚至无法辨认器官;2级为消化道解剖结构仅能部分显示,部分边界不清晰或者不易识别;3级为消化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边界清楚且锐利。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消化道部位及毗邻脏器检查情况

2种检查方法对胃部位的检查占比最高,且低张扫描与常规扫描均可对消化道毗邻脏器进行检查显示,见表1。

表1 2组消化道部位及毗邻脏器检查情况比较

2.2 消化道结构清晰度

低张扫描组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组,其清晰度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扫描组(72.67%比35.33%,P<0.001)。见表2。

表2 2组消化道结构清晰度比较

2.3 病灶定性及定位准确性

低张扫描组定性准确率及定位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扫描组(90.00%比80.67%、93.33%比80.00%,均P<0.05),见表3。

表3 2组病灶定性及定位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随着电子、电视等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也随之完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虽然传统X线拍摄是临床诊断消化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目前横断面成像仍不断对传统检查方法提出挑战,CT及MRI可运用于临床消化道空腔器官病变的检查,其具有高密度分辨率,且能够断层显像及薄切层,因此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病灶情况。

MRI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虽不如X线、CT运用广泛,但其在肝、胰、脾等实质脏器疾病中的仍具有一定特异性与诊断价值,既往相关研究[7-8]证实,相较于CT而言,MRI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定位能力,认为有以下原因:CT主要以横断面为主,而MRI能够矢状面扫描,且其冠状影像能够使得诊断更为准确,尤其是针对食管的矢状成像;另外,MRI不仅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能够成功运用于胃肠道的检查,还具有扩张消化道壁的效果,使得管壁影像更加容易辨认[9-10]。MRI低张扫描则是扫描前运用低张药物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消化道,使得运动器官相对静止或扩张,有效避免正常胃肠道蠕动影响MRI断面成像,是提高MRI扫描的有效保证。本研究所用低张药物为山莨菪碱,而相关临床研究[11]证实,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轻中度不良反应,但无患者产生重度不良反应,说明用药是安全可靠的,但临床用药前应注意避免用药禁忌证,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张扫描组的清晰度显著优于常规扫描组,说明低张MRI扫描能够提高图像清晰度,扫描前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并松弛消化道,避免胃肠蠕动影响图像质量,但相关研究[12]表明,不同脏器的扫描图像质量亦不尽相同,肝胆、脾、胰、肾及腹膜后结构更加直观,而胃、十二指肠、小肠及部分结肠松弛状态下能够减少伪影干扰,因此暴露清晰,同时肠间结构也更加清晰,易于诊断。另外,低张扫描组的定性准确率及定位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扫描组,提示MRI低张扫描能够提高扫描的定性及定位能力,这是由于低张药物的运用使得消化道扩张,因此利于造影剂的填充,减少气液面伪影及消化管蠕动伪影,同时,消化管由蠕动变为相对静止,尽可能地完全显示病灶状态,而MRI本身的优良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更加显著提高其定性、定位的诊断能力,利于病灶的显示,临床价值肯定。

综上所述,MRI低张扫描对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肯定,其能够提高消化道的显示能力及对病灶定性、定位的诊断能力,亦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毗邻器官,该影像学方法简便、安全且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清晰度定性消化道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鲜明细腻,拥有更好的清晰度 Ascendo Immersive Audio CCRM-12 MKII/CCRM-6P/SMS-15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29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声学技术(2014年2期)2014-06-21 06:59:08
一种无参考监控视频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