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021-07-14 08:02:46张盼盼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补液

张 琳,张盼盼

(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在遭受外力作用下,发生重要脏器损伤和出血现象,导致患者短时间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和血流灌注不足,及恐惧和剧烈疼痛等多种原因所致的综合征[1]。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机体灌注不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严重程度与失血量和速度有较大关系,若抢救不及时会增加死亡概率。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变相对严重且进展速度较快,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重要脏器衰竭[2],因此,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在目前急诊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中,补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给予患者体内大量液体,增加患者血容量,减少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正常血压。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7±4.6)岁;受伤原因:暴力12例,交通事故40例;受伤至抢救时间15~60 min,平均(37.5±3.9)min。对照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43.9±5.7)岁;受伤原因:暴力23例,交通事故30例;受伤至抢救时间18~55 min,平均(36.8±4.6)min。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和受伤至抢救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70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排除标准:1)创伤前有其他部位外伤;2)有其他系统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

对2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评估患者病情,迅速判断出血量和休克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方案,以晶体液和红细胞为主要补给液,补液至患者收缩压在7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

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以胶体液、晶体液和7.5%氯化钠溶液为主要补给液,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收缩压恢复至100 mmHg左右。

1.3 观察指标

1)抢救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疗效,包括24 h内死亡、7 d内死亡和抢救成功率。2)电解质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K+、Na+、Cl-和Mg2+水平的变化情况。3)应激反应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采用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采用血糖检测仪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抢救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 8,P=0.034 8),见表1。

表1 2组抢救疗效比较 n(%)

2.2 电解质水平

2组治疗后电解质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比较

2.3 应激反应指标

2组治疗后应激反应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3 讨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最常见危急重症,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严重者导致重要脏器衰竭,死亡率极高[4]。临床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最常用的就是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活动性出血还未彻底止血前,若快速大量的补液,会迅速影响血管收缩,引起血管加速失血,还可能会导致稀释性凝血功能的障碍,加重患者出血,脱落已形成的血凝块,导致酸中毒和代谢功能紊乱[5]。因此,对于还未彻底止血的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对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又称为低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性液体复苏,将血压控制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严格控制输入液体的速度,先彻底止血,能够充分地调动机体代偿功能,未破坏机体自身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还能保障机体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改善酸中毒和微循环,降低死亡的发生风险。

临床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最常用的方法是液体复苏,早期给予患者快速大量的补液治疗,能迅速提高患者收缩压,增加患者血流灌注并维持微循环水平[6]。总之,及时给予患者液体复苏是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重点。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方法在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内环境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在抢救成功后,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不良影响。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理想,大大提高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情况。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在大量补液过程中出现血液过度稀释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现象,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保证患者体积中氧气的供应和血容量,改善酸中毒,提高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快速止血,早期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极大程度降低病死率,降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并发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电解质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过程,首先要严格地掌握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来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时,能够迅速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止血,提高抢救成功率。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电解质水平,使患者血管内外迅速产生一个渗透压梯度差[8],改善患者血容量,维持患者电解质处于正常水平。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进行补液,会导致周围重要器官组织出现水肿,增加患者心脏的负荷。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NE、COR、GLU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先快速补液扩容恢复机体各项功能,在改善患者重要脏器的循环过程中,改善内环境稳态。由于创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其中,NE、COR和GLU均为敏感激素,创伤会导致其水平升高。限制性补液能够避免血液状态被过度稀释,保护机体凝血机制被破坏,降低酸中毒,还能阻断神经反馈调节,降低应激因子水平,减轻应激反应能力[9]。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维持患者血流灌注,降低酸中毒,改善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补液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39:57
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补液治疗体会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