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 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七星关 551700)
沼肥由沼渣和沼液两部份组成,沼渣含腐殖酸11%左右,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沼液也含氮、钾、铜、铁、锌等元素,沼渣和渣液均是无公害优质有机肥。沼气建设在七星关区已全面普及,沼肥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在七星关区蔬菜生产中,线辣椒生产占比较大。因此,探讨线辣椒施用沼肥的性状、产量、产值表现,对实现七星关区沼肥的高效利用与线辣椒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验用沼肥为正常产气的98型强回流沼气池所产沼液和沼渣,有机肥和清粪水为农家常规腐熟,过磷酸钙含P2O516%,线椒品种为毕节本地品种。
试验于2020年选择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沙乐村石板组农户张明秀家地块进行,地块海拔1 600 m,地势平坦,土壤为黄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为玉米。区域年均温13.5℃,年降雨量900~1 100 mm。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A为沼肥基施:基施沼肥3 000 kg/667m2(沼渣+沼液混合物),追肥同D(CK);处理B为沼肥基施+沼液喷施:沼肥基施同A,沼液喷施是在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采果1~2次后各喷沼液1次,每次用沼液40 kg/667m2;处理C为沼肥基施+沼肥根追:沼肥基施同A,沼肥根追是在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采果1~2次后各施1次,每次用沼肥500 kg/667m2;处理D为常规施肥(CK):基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667m2、过磷酸钙50 kg,在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采果1~2次后各用清粪水追施1次,每次用清粪水500 kg/667m2,另在盛花期用0.5%磷酸二氢钾液喷2次。试验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4 m、宽4 m,面积16 m2,小区间设走道30 cm,重复间设走道50 cm。
试验线椒采用育苗移栽方式。于2月28日播种,5月1日移栽,种植株行距为30 cm×40 cm,每窝2株苗,栽4 002窝/667m2、共8 004株苗(每小区192株苗)。线椒生长期未防治病虫害。
线椒株高、分枝数、开展度等是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调查;椒果纵径、横径是每小区抽取第2、3台成熟果共30个进行调查;产量是每小区从8月25日始采至10月6日终采的鲜果重量。
试验各指标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可见,各处理的盛花期均为7月20日,初果期均为7月30日、盛果期均为8月20日,说明施用沼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对线椒的生育期无影响。试验线椒施用沼肥的各处理生育期未发现病害,但有少量蚜虫和烟青虫发生,而常规施肥处理则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且蚜虫、烟青虫发生严重,说明抗病性是施用沼肥的处理强于常规施肥处理;抗逆性是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说明沼肥基施+沼肥根施优于其他处理。
表1 各处理的生育期(月/日)与抗逆性
由表2可见,各处理的线椒产量是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分别较处理D增产33.8%、24.5%、19.0%。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3、表4)表明,处理C、处理B与处理D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D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沼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增加线椒产量。
表2 各处理的线椒产量
表3 试验的产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4 各处理线椒产量的差异显著性
由表5可见,处理C的线椒植株高度、分枝数、开展度、果实长度、果实粗度分别为70 cm、5个、60 cm×50 cm、18~20 cm、1.8~2.3 cm,较处理D分别增加15 cm、2个、15 cm×10 cm、3 cm、0.4~0.7 cm,说明施用沼肥对线椒植株生长和椒果增大有一定促进作用。
表5 各处理线椒的经济性状
试验各处理施用的有机肥和沼肥按零成本计,从表6可见,线椒的产出和投产比是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施用沼肥各处理的产出和投产比均高于常规施肥。
表6 各处理的线椒经济效益
1)线椒全程施用沼肥能促进植株生长,改善经济性状,使椒果肉质增厚,香、辣味增浓,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线椒生长期间如遇连续干旱,沼肥全程施用可为线椒及时补充水分,从而减少因干旱缺水对线椒生长的影响,保持产量稳定。
2)生产上全程施用沼肥可代替部分化肥,能提高化肥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推动无公害辣椒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3)全程施用沼肥为主的线椒病虫害发生较轻,可不进行药物防治(但若周围环境有非沼肥辣椒栽培,可结合发病情况适当进行药物防治),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带给人体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