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丕哲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也开始迈入崭新发展阶段,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6〕6号)的发布和执行,意味着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建设[1]。而高职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重大责任,实际教育教学中也要求高职院校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际对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等进行优化,使之更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服务。
深化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认识,可以通过以下2方面实现:(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化改革背景下,对人才职业技能也提出全新要求,特别是在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除了要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职业要求以外,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所遇到问题,这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社会人才实质需要,对崭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构建,让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掌握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赢。(2)创新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岗位性特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主要为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服务。实际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也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要与岗位实际需求相匹配、创新能力培养要建立在真实和仿真职业情境和职业岗位中、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岗位实践中表现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
面对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高职院校也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构建,并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也要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达成。考虑到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强烈求知欲、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敏锐问题意识)和创新人格(优秀合作意识、强烈成就动机、良好调控能力),为更好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创新素质,通过科学组织和优化设计,确保知识结构、实践动手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深化落实到实处,在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发展的同时,社会创新型人才需求也能得到有效满足[3]。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更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要紧紧围绕人才市场、单位用人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等,对当前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有效满足保持特色、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发展能力等要求的同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也能了解到更多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进而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与社会先进水平同步目的。具体措施有:(1)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实际实施中可以对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进行整合,并在课程体系中突显其重要位置,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实现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针对遇到的问题也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2)优化课程内容,在强化文理渗透的同时,开发出更多体现时代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创业心理学等,并将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思维方法,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新鲜事物,进而为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科学调整理论实践权重,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仅通过基础理论知识教授还不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验、实践、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等中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锻炼发展创新能力,因此,要适当增大实践课教学比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4]。
以往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多是运用固定化教学模式和单一性教学方法,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死板,还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就要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发展的同时,对现代化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求知欲望进一步增强,并在学习探究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能力。实践中可以将模块化、任务型等教学模式渗透其中,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学生通过模块化、任务型等学习,知识、能力和素质也能获得协调发展。老师还可以科学调整理论与实践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更加事半功倍。
建立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实际教学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传道授业解惑良师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难点问题能师双重身份。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对外引进一批符合双师型条件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工作队伍当中,并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还可以聘请社会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顾问,并通过增进教师之间合作和互动,以弥补各自教学的不足,对学生实验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素质等进行培养,也能在双师型老师精心培训和指导下,更好地达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5]。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最终是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运营而服务,为确保所培养人才真正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的岗位职群和实际能力的信息,助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展开,并且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实现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联系企业用人需求,对创新型人才进行跟单培养,在体现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的基础上,所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进入实际岗位以后,也能快速适应,并推动企业朝着更好方向发展。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急需面对的重要课题,需要高职院校立足市场,构建崭新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使职业教学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所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更加贴合用人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