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21-07-13 21:45黄山
出版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黄山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提出新要求。

最近笔者认真拜读了赵剑英教授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该书是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书中选取了作者近十年撰写的重要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相关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鲜明的阐释和解读。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理性、科学的分析,加之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工作者的视角,对我们从哲学、历史角度认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属性之间逻辑关系的阐释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中国道路的哲学观念》《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两个篇章尤为精彩,读后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较之其他马列理论出版物,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凸显时代性,直面当下重点难点问题

21世纪的全球局势纷繁复杂。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崭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全新的时代生命力。以21世纪为时空定位,以中国国情为实践基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已成为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本书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这一时期所呈现的“四个特点”、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等论述做了详细阐述,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对的时代特殊性和复杂性,系统探究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同时,作者聚焦时代特征,对改革开放40年来所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等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

二、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

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同样,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特征之间、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基因之间同样产生着不同于他国的全新经验。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结合的成功之“道”,梳理其中逻辑脉络,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的必由之路。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国理论的提出和中国制度的设计是中华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创新的奥秘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者以扎实的哲学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准的论述。其中,作者成功突破了西方哲学体系藩篱,对实事求是、人民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概念如何与中国实践、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构成全书一大亮点。

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独特视角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实践互动作用的理论结晶。

本书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工作者的双重视角,在书中详尽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以及指导学术出版工作的现实意义。作者在本书中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逻辑性、严密性,同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在书中多次谈到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这种双重视角的分析解读,则构成本书有别于其他相关理论著作的另一大亮点。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上下齐心,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再次用实践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现实案例,也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力。

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现象、问题的全新研究和思考,饱含了一位学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作为一名学术出版前辈对学术出版,尤其是哲学社科领域学术出版的满腔热情和持续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