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爱

2021-07-13 10:29张艳
牡丹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儿陪伴幼儿园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孩子和父母的缘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从最初的揽入怀中到放下行走,再到后来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回忆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对孩子的爱,从未停止;给孩子的爱,一生不求回报。

童年的记忆模糊而又深刻,或许很多个童年的片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遗忘,但影响一生的关键时刻,或温暖,或冷漠,却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幸福的人,可以用童年改变自己的一生;不幸的人,常常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中无法自拔。孩子无法选择谁成为自己的父母,但童年的陪伴是孩子的渴望。一声爸妈,承担着多少责任。

有一个角色,不用培训、学习、考试就能上岗,那就是父母。人们常说孩子和父母的缘分妙不可言,童话里说:“孩子出生前,会在天上挑选爸妈。”当我们对孩子表达不满时,有时候孩子会着急地说:“你总觉得谁家的孩子好,你去当他们的爸妈啊。我从来没觉得别人的父母好,我一直都很爱你们。”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禁泪目。

如果问世上什么事情最能打磨人的棱角,消磨人的脾气,那一定是育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像小树一样,分支不同。乖乖听话的时候可爱得像个小天使,调皮捣蛋的时候像个磨人的小恶魔。初为父母,育儿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需要爱的沐浴和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用心学习育儿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养育孩子的过程就越发从容。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父母的陪伴。“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这句话心酸又无奈,却是当下很多年轻父母育儿路上的缩影。

当下育儿消费大,挣钱能力有限,大多数年轻父母的观点是多赚钱,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工作繁忙,竞争激烈,多少个家庭中父母缺席,老人顶上。早上上班孩子没醒,晚上下班孩子已睡。父母的陪伴因为养家糊口而一次次缺席,留守儿童不再局限于农村,城市的留守儿童也与日俱增。除了没有时间,“假陪”也成为一个尤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孩子在身边,手机不离手,网上有一个播放量很高的视频:一位父亲一边玩手机,一边喂孩子,眼睛盯着手机,手却机械地喂着孩子,再次抬头时,孩子已长大成年,后悔当初错过了孩子的童年,可是时光一去不再复返。高质量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哪怕陪他去趟公园,哪怕陪他读一本绘本,哪怕周日牵起家人的手一起饭后散步,哪怕短暂的一次对话,就让这陪伴只有父母和孩子,画面静止,心灵相碰。一次次高质量的陪伴,定能丰盈童年,强大孩子的心。

父母的守护也是给孩子的爱,“孩子别怕,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旁;就算天塌下来,爸爸妈妈替你顶着。”

孩子羽翼未丰时,胆子小,心存畏惧的东西太多太多。怯懦的时候有人为自己撑腰,将会成为自己内心强大的支撑。小学生之间的打闹处处可见,小小的分歧可能会被放大。一个场景忽然勾起感慨,两个孩子闹了点矛盾,其中男孩的妈妈当众指责女孩,女孩的妈妈随后赶到,把孩子挡在身后,正面对着那位家长:“有什么事情不能等我到了再说吗?何必指责一个孩子。”接着转身,铿锵有力地对孩子说道:“孩子别怕,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旁,就算天塌下来,爸爸妈妈替你顶着。”简短的几句话让孩子的委屈瞬间爆发,大哭之余紧紧与妈妈相拥,这是语言的力量,更是爱的传递,是给孩子最好的守护。男孩爸爸赶到后,态度诚恳地对女孩说:“我知道我家孩子调皮,这件事肯定是我孩子的原因。阿姨刚才的态度不好,姑娘,你想让阿姨怎样道歉就怎样道歉。”这是来自男孩父亲对女孩的守护,这样的守护更多的是源于其满满的诚意。给孩子的爱,来自自己父母的守护,有时候,也来自别人父母诚挚的守护。

给孩子的爱是父母的承诺,“宝贝,今天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妈妈第一个来接你。”

孩子总有长大离开父母的一天,幼儿园就是一个转折的开始。习惯了家里的自由自在,进入幼儿园,秩序的约束,让孩子或多或少不自在,想念家里的随心所欲。刚走进幼儿园,就归心似箭,哭哭啼啼,一步三回头,边挥手告别,边不停叮嘱:“妈妈,今天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你要第一个来接我。”给孩子的爱是父母的承诺,哪怕是允诺的第一个接孩子放学。孩子翘首以盼,妈妈挥手示意,孩子欣喜若狂。从教室到门口,区区几十米,仿佛只有一步之遥。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父母兑现的承诺上,哪怕这个承诺微乎其微。父母的承诺,是孩子坚定不移的信任,更是满怀期待的回应。

父母的温柔也是给孩子的爱,“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吃饭的时候就该好好地吃饭。你如果情绪还没有发泄完,可以先哭一会,心里舒服点了再吃饭,我们等你。”

孩子天性爱玩,还没有时间概念和规矩意识。每个家长都有过喂饭的苦恼。有的父母选择主动填鸭式的喂养方式,有的父母选择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见证孩子从“饭渣”到“饭霸”的蜕变。或许一开始孩子会苦恼、反抗,忘记吃饭的时间,无视吃饭的规矩。这时候,父母要站在孩子角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不是天生会拿筷子,能端好碗;也不是天生就知道吃饭不能玩,吃饭不能闹。所以,孩子期待的是平等对待,而不是趾高氣扬的训斥。当孩子不乖的时候,我们不妨蹲下来,和孩子平视,采用同理心的宽慰,允许孩子情绪的释放。遇到重蹈覆辙的吃饭难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耐心:“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吃饭的时候就该好好吃饭。你如果情绪还没有发泄完,可以先哭一会,心里舒服点了再吃饭,我们等你。”对孩子的爱,换个语气,事半功倍。不要小瞧孩子,他们情感丰富,会察言观色,期待父母温柔的爱。

给孩子爱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摸索前进。“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这句话表面好像是在说一胎养得精致,二胎养得随意,其实深层寓意是一胎摸索着学习育儿,二胎从手足无措变成了得心应手。无论是照书养还是当猪养,都离不开爱的氛围,爱的沐浴。幼年的孩子是弱小无助的,羽翼未丰,需要父母全身心的呵护。

给孩子爱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从茫然无助到淡定从容,从烦躁焦虑到温和坚定。给孩子爱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改变、成长的过程,发现自己未知的力量,付出爱,也收获爱,遇到更好、更强大的自己。

给孩子爱的过程,可以不断优化自我,遇到更好的自己。从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孩子逐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也在渐渐老去,当孩子有能力时需要做的是回报父母。

人生漫漫几十年,终究会有那么一天,孩子离开父母,开始独闯。翅膀经过风吹雨打,越发坚硬。源自父母的爱,或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或是父母强大的守护,或是父母兑现的承诺。点点滴滴的记忆,让我们用童年治愈,或是治愈一生,或是被一生治愈。

与孩子的相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孩子终究会有长大的一天,等孩子上大学、工作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绵绵不息,但离别的开始,也是需要把心收回的时刻,想想如何把自己这几年的思绪整理一下,把疲累的身体调养一下,看看如何让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不让孩子担心。

终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或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走到哪儿,空气都会是新鲜的,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尽情地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一切!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艳,80后,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育儿陪伴幼儿园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偷偷摸摸育儿
陪伴
爱“上”幼儿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