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忠
当兵三年后,我回到了济南,在西郊机场服役。而这一年老娘已经66 岁了,明显地苍老了许多。
回到濟南的我,虽然离家近了,坐上去泰安方向的大巴车,不过一个小时。但是,刚到一个新单位,自然以工作为主,而周末时,又常忙着给基层官兵放电影,回家就少了。
一个周末,我终于可以回家去看老娘了。而此刻,时间还不到中午,老娘就已经在家里开始进进出出,张罗着在烙我喜爱吃的油饼。老娘烙的油饼就是好吃,那天中午吃得不少。等吃饱后,碗筷往一边一推,娘儿俩坐在左右两边椅子上没动,聊起家常。多数是老娘在说,我在静静地听,会时不时地插话细问或回应着。内容无非是家长里短,但老娘拉得很带劲儿。拉到村里新鲜事、拉到谁谁前几天又走了、拉到二姨、拉到邻居,等等。像这样娘儿俩慢悠悠地聊天,记忆中是第一次。
拉到西院时,老娘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廷茂大娘,前段时间,做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那天穿出来,还挺好看呢,显得你大娘都年轻了!”
我脱口说道:“你喜欢的话,也去做一件。”老娘稍微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就是这么一说,等以后再说吧。”
印象中,这是老娘第一次羡慕别人。
小时候,如谁在老娘面前,表现出羡慕别人的话,准会遭到老娘一番引导教育。别看老娘没读过书,但在教导上,是讲究方法的,她会用民间的一句俗语或一个寓言故事,讲给你听,让你自悟其中道理。
而今天老娘的举动,还是让我吃了一惊。看得出,从老娘的语气中,能感受到老娘挺喜欢并希望能有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
院内前后种植了许多杨树,粗细不一,最粗的达到一人搂不过来的程度,有数棵这样的树。于是,我劝老娘,卖它几棵,也去做一件吧! 老娘立刻反驳道,那可不行!这些树是留着给你盖房子娶媳妇用的。
我劝说,这些树用不了,卖就行。再者,到那时就不用树了。老娘插话问道,不用树那用啥?我不信。我解释说,都用水泥盖房子了。老娘脸上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我接着说道,说实话罢,我打算不回来了,留在济南,到那时,把你接去,我们在城里生活。老娘沉思了一会儿说,那我考虑考虑再说。
老娘是农村中一位普通的妇女,与很多农村妇女一样,没有读过书,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不一样的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些所谓人生的不幸,老娘一件也没逃过,一一都落在了她身上。然而,这些不幸却使她变得更加坚强,志气刚刚。
父亲是个木工,父亲在时,经济上不用老娘操心。在吃穿上,可以说都不用愁。自父亲走后,就大不一样了。样样都需要老娘去操心、劳累,这时的老娘接近知天命的年纪了。
当时除大哥结婚了,其余的我们兄妹六人,大的大,小的小,而我是老幺才四岁。集体经济的年代,意味着靠工分吃粮。好在即使没有工分,也能分到基本口粮。听大姐说,分到的口粮,不是基本粮,是不够一家人吃的。试想,光解决这一大家子的吃饭、穿衣,再加上读书,老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在上学问题上,老娘毫不含糊,口气坚定地说道,即使砸锅卖铁或去讨饭,也要供你们上学。除了两个姐姐是小学毕业外,我们兄弟都上到高中以上。
年轻时的老娘,在济南待过,学会了“甜沫”的做法。到冬季后,老娘就给我们做这种“甜沫”喝,在我们眼里称为“菜糊糊”。而这糊糊很丰富,里面什么都有,如姜末、粉条、湿黄豆、豆角、地瓜叶、地瓜块、胡萝卜块,等等,每次食材都不一样,均是老娘在调剂分配后放的。豆角、地瓜叶都是秋后,老娘从地里摘来,晒干后,专门存放起来,留做菜糊糊的食材。这菜糊糊特别好喝,就着老娘腌渍的豆豉咸菜,连干粮都不吃,两大碗下肚,饱饱的,胃里热乎乎的。而到了春天,老娘就用榆串、槐花给我们蒸菜窝窝吃,还让我们到山坡去挖苦菜或白蒿。白蒿做一种小饼吃,苦菜蘸酱吃。老娘常说,吃苦菜败火。
正是老娘的会过和调剂,加之手巧,渡过了一个个青黄不接的难关。有的个别家庭,老早就断粮了,而老娘从未出现过此种现象。过些日子,老娘就会煎一盘咸鲅鱼或分一个咸鸭蛋,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
至于穿的衣服,全是老娘一针一线手工做的。常常看到老娘,将一些不穿的破衣服,撕成布条或块,用自熬的糨糊,一层层地糊在一块块木板子上,等干透后,揭下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做布鞋用的材料。不管是秋夏的晚上,还是冬天的煤油灯下,老娘多数不是在纳鞋底,就是搓麻线,再不就是在做布鞋。而到春节时,我们都会有一件新衣服过大年。反看老娘,长年累月,就那么几身衣服,反复地穿,破了补缝一下再穿。最好的一件衣服是一件白色的的确良短袖褂,而其他,均是老粗布染的。
土地包产到户后,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这时,我离开老家去了异省当兵,三年后回到济南。这次与老娘聊天,是在秋天。而到隆冬季节的十二月份,老娘就突然病倒撒手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收拾遗物时,从床头上一个木柜内拿出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两块布料,一块是蓝色的,一块是黑色的。
这时才明白,老娘终究还是没有卖树。唉,而老娘的心愿,只有我们娘儿俩才知道啊!成了终生的秘密,也成了我终生的一个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呀,这个秘密,在我心里已经藏了三十余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