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选择

2021-07-13 05:31史守林
红旗文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战略

史守林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蓄力启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精准定位了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统筹“两个大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我们必须敏锐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完成“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任务上来,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了百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在内外紧密联系和互动发展中,主动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竞争优势。

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开启新征程的战略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着眼解决中长期问题、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保证长期均衡的重要途径,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构建强大的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

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大國经济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加快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而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将逐步从重视经济规模的“高增速”转到提高效率和质量上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以此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不是搞地区小循环,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我国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必须有效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然而,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竞争。坚决破除地区间各自为政、“诸侯割据”的错误认识,引导各地区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打通“区块”“省域”和“城市”“城乡”等不同区域空间之间的经济循环,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正是得益于内外需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通,中国经济才得以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满足国内需求、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为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确保中国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行稳致远。

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以巩固既有改革成果为前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開辟新的认知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立足本国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好动力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我们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定海神针”。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肖景华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战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战略
战略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