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合提·乌鲁木志短诗中摹仿词类型的意义*

2021-07-13 02:38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例子现象词语

(新疆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人们在使用摹仿词时,会摹仿与它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声音或外观的词,否则这词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通过摹仿词可以得知当时时代的事物或现象的种种迹象。同时可以了解到人们最初是如何使声音附有词汇意义以及丰富词汇的途径。由于实际中的事物和现象多种多样,所以摹仿词的意义也有许多种。以下我们把现代哈萨克族诗人阿合提·乌鲁木志(1868-1940)短诗中的摹仿词或词根由摹仿词构成的其他词类是根据具体摹仿什么事物来分为以下类型:

一、摹拟说话声音的词

adïraŋdap(蛮横地讲),arsaŋdap (得意洋洋的),arsïldap(狺狺而吠),baqïldar(哇哇叫),burtïŋdap(气呼呼地),burqïldap(气冲冲地嚷),darbaŋdap(说话笨拙),dürsildeydi(心怦怦),duwïldaγan(喧哗),gü-gü(议论蜂起),gürildep(叽叽喳喳地说),jïlmayïp(装聋作哑),küpildep(夸夸其谈),küŋkil(嘟嘟囔囔),küjilder(粗声粗气地说),pïš- pïštap(窃窃私语),qaqïldar(整天嚷嚷),qaltïldap(动荡不安),qaltïraq(声音胆颤),qaqaqtap(再三催促地),qaŋqïldap(哇啦哇啦地讲话),qorsïldap(齁齁),qoqaŋdap(说话趾高气扬的),qortaŋdap(闹情绪的嚷嚷),qompaŋdar(嘟嘟哝哝发牢骚),qïrjïŋdap(吵吵嚷嚷地闹别扭),salpïldap(喋喋不休),saqïldar(滔滔不绝),šaqïldar(叮叮当当地讲话),sartïldap(滔滔不绝),sïlpïldap(扑扑的吐舌头说话),sïbïrlasïp(喁喁私语),taqïldap(滔滔不绝地),tantïrap(发呓语),torsïldap(扑通扑通地讲话),šartïldaq(发咔嚓声的),šaŋïrqap(愤怒说话),šatïrlap(声音大的迸裂作响),šuwïldaγan(吵吵嚷嚷的)等等。

第一,以上例子中相互押韵的词比较多。39个词中37个(95%)词相互押韵。因此,可以得出模仿词在诗歌中起到押韵的作用;第二,以上39个例子中以清辅音结尾的词有28个(72%),以颤音“r”结尾的词有6个(15%),以元音结尾的词有2个(5%)。例子中的摹仿词大多是对耳朵有强烈的音或者产生震感的词构成(72%+15%=87%)。这些使人的听觉产生强烈的或者刺激的感觉,它会提升诗歌的弹性,增强歌词的感染力;第三,词根由摹仿词构成的副动词大多一般以“-p / -ïp / -ip”(26,67%)结尾的动词,或者是以“-ar / -er / -r”或者“-γan / -gen、-qan /-ken”结尾的形动词构成(8,21%)。可以看出由摹仿词构成的动词修饰动作的方式或特征,即作者在诗歌中所运用的摹仿词大多用于表示动作的状态或者表达人们动作的细节特征。

二、摹拟笑声或哭声的词

摹拟笑声的词:jïrtaqay(嬉皮笑脸的),jïlmïŋdap(嬉笑),jïrtïŋdap(嘻嘻哈哈地),jïmïŋdap(喜笑颜开),jïrtïŋ- jïrtïŋ(嬉皮笑脸的),külmiŋ(略带笑容),külimdesip(对彼此笑眯眯),qarqïldap(哈哈大笑),qïljaqtaydï(打哈哈),qïlmïŋdap(卖弄风骚的),tïrtaq(笑个不停),tïrqï(咯咯地笑),ïrjïŋdap(蠢笑),ïrjaqtap(嘻嘻哈哈的),ïrjïyïp(咧着嘴笑),ïrtaŋ men jïrtaŋ(傻笑和蠢笑)。摹拟哭声的词:suŋqïldap(哀号),zarla(嚎啕痛哭)等等。第一,以上例子中的18个摹仿词有15个(83%)是贬义词,3个(17%)是褒义或者是中性词(jïmïŋdap,külmiŋ,külimdesip)。都是肯定摹仿词。作者以此表示令人讨厌的笑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旧社会当中没有接受教育或者学习任何技能,他们也没有为此担忧或者去追求知识,而是一味地沉浸在没有意义的笑话当中。作者批评了当时这种铺天盖地的无知行为;第二,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笑声或者哭声可以用各式各样的词来表达,这表示作者不仅选词精巧而且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词阐释自己想法的用词技巧;第三,例子中可以整理出僵化词(源词),这些表示现代哈萨克语中的固有摹仿词是通过经历长久时间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僵化词与现代哈萨克语中的固有摹仿词的语音对应符合古今语音对应情况(d / t / >y>j,l / r,l / m)。

三、摹拟行走的词

alšaŋdap(大摇大摆地走),bulγaqtap(颤颤巍巍地),bürseŋdep(蜷缩着走),dalpïldap(衣襟摆动地走路),dedekter(急忙忙地走),maŋ-maŋ(慢腾腾地走),kerdeŋ(趾高气扬的走),kölbeŋ(蛮横地走),qaltaqtaγan(磕磕绊绊的),qaltïldap(步履蹒跚的),qaltaŋday(不稳的行走),qalšaŋ(跌跌撞撞的),qalbïrap(手忙脚乱的),qïljayïp(东倒西歪地),qaysaŋdar (一瘸一拐的),qaltïraq(瑟瑟发抖),qunjïŋdap(兴致勃勃地走),salpaqtaγan(徒劳的跑来跑去),salaqtap(亦步亦趋地),sekektep(上蹿下跳地),seltekter(一颠一颠地跑),taltaqtaγan(叉开腿走),taltaŋdap(迈八字步走),tïrtaŋdap(不自量力的奔忙),tarpïldap(咯噔咯噔的走),zïrlap(疾驰而过),zuwïldar(奔驰)等等。第一,以上27个例子中拟形词有26个(96%),拟声词有1个(tarpïldap,4%)。由此可见,作者主要用拟形词体现人们当时生活的面貌;第二,以上27个例子中人们的两只脚不正常行走等这种有关行走歪路的词语最多,大概有22 余词(81%),而表示速度的词语有5个(dedekter,maŋ-maŋ,jelpildetken,zuwïldar,zïrlap,19%)。可以看出,在诗歌中作者体现出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前哈萨克人们的生活状况衰落,经济情况及其不稳定,处境窘迫,揭开了当时不景气的生活面貌;第三,27个例子中由摹仿词构成的派生词一般由2~4音节。可以看出,诗人也可以通过摹仿词来丰富诗歌词汇的造词技巧。

四、摹拟外表的词

arsaŋdap(摇头摆尾地),bultaq(躲躲闪闪),burtaŋdar(噘嘴赌气),bultïŋtap(忽隐忽现地),buraŋdaγan(矫揉造作的),bïrjïŋdap(皱着眉头地),bobïrap(乱蓬蓬的),bïlqïldaγan(软乎乎的),bït-šït(不和谐的),bïlγaq(摇晃),elbeŋdep(手脚难看的摆动),elpekter(多手多脚),eleŋdep(提心吊胆的),lapïldar(精力旺盛),jalbïrap(破烂不堪),jaltïraq(亮晶晶的),jalaqtap(贪婪地四处张望),jalpïldap(随风摇曳地),jaltaqtaγan(左顾右盼的),jayraŋdap(笑容满面的),jarbaqta(表现得轻佻),jarbaŋdap(过分地亲昵),jarqïraγan(开朗的),jalaŋ(贪嘴的),jaltar(闪避),jelpildetken(步伐轻盈的),jïlpïldaγan(随机应变的),kekektep(鼻子朝天的),kekeyip(妄自尊大的),kekijme(仰着脸的),kekšeŋ(仰头缩颈的),kekeŋ(挺着脖子的),kewlep(横向霸道的),kertekter(垂头丧气的),kekireyip(仰着脸的),kirjeŋdep(面显愠容的),qaltïratïp(胆颤的),qoqaŋdap(耍威风的),qïyqaŋdap(装腔作势的),qarbaŋdap(手脚不闲的),qaŋqïyγan(身躯高大而显眼的),qopalam(杂乱的),salpïldap(东奔西跑的),salaqtap(游手好闲的),sïrdaŋdap(斤斤计较的),sam-sam(邋里邋遢的),salbïrap(耷拉的),šalqtap(丧失理智的),sïmpïldaγan(喋喋不休的),seltekter(轻浮的),suwmaŋdar(鬼鬼祟祟的),sïlqïldap(松动的),sïrdaŋdap(内向的),šïlpïldatqan(扑哧作响的),šïlqaqtap(肥头胖耳的),šïmïr(隐隐作痛),tïrjïŋdar(面部抽搐的),tïrt-tïrt(咯吱咯吱),tïrtaq(自不量力的奔跑),umar-jumar(皱巴巴的)等等。第一,以上60个例子中表示外表的词有58个 (97%),表示内心的词有2个(eleŋdep,sïrdaŋdap,3%),其中表示外表的词几乎占全部内容。作者主要是为了呈现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哈萨克族人们生活不景气的面貌。表示内心的一两个词也表达了人们的心无法进入平静的状态,没有任何安全感的内心真实写照;第二,从主动和被动态的角度分析,以上例子几乎都是主动态,这表示引起人们不景气的面貌的原因不是由外在因素造成,而是和人们本身的内在素质紧密相关;第三,以上例子中的jalbïrap(破烂不堪),sam-sam(邋里邋遢的),salbïrap(耷拉),bobïrap(乱蓬蓬的)等这些词表示作者对人们穿着方面的要求。

五、摹拟自然现象、事物、动物声音的词

诗歌中作者所用的摹仿词有时直接表达,而有时会含蓄的表达。直接表达时摹仿词和被摹仿的词会同时运用,大部分以比喻的形式运用。而在含蓄的表达时,只会运用摹仿词,但是能够明显看出他摹仿的是什么现象什么事物或者是什么动物。并且这些含蓄的摹仿词已经融入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些情况,摹仿词又可以分为显隐摹仿词。

1.显模仿词:ala jïlan,aš baqa küpildekter(就像花斑蛇和贪食的蛙一样惹是生非的人),at jarïssa jarqïldap(希望进行一次痛快的赛马),at-ayγïrlar...quyrïγïn šïlpïldatqan(公马和种马的尾巴扑哧扑哧响),ayazdï kündey šaqïldar(像那簌簌寒风一般叮当作响),balïγï jüzip buraŋdar(鱼游得摇摆不定),bozingendey sïlqïldap(像小骆驼一样咕嘟咕嘟地咀嚼)等等。

2.隐模仿词:arsaŋdap (得意洋洋的),arsïldap(狺狺而吠)——这些都是摹仿狗的行为和声音的词语;gü-gü(议论蜂起),jelpildetken(步伐轻盈的)——这些都是摹仿风声的词语;gürildep(叽叽喳喳地说)——这是摹仿河流声的词语;qaqïldar(整天嚷嚷),qaŋqïldap(哇啦哇啦地讲话)——这些是摹仿鸟叫声的词;šaqïldar(叮叮当当地讲话),šatïrlap(迸裂作响)——这些是摹仿寒冷空气的词;jarqïraγan(显得开朗),jïmïŋdap(喜笑颜开),sam-sam(邋里邋遢的)——这些是摹仿星星形态的词等等。

第一,在以上例子中作者有意使自然现象,家门口的牲畜,还有屋子里的生活用品等这三个现象彼此拉近距离,它们的声音彼此相融,在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这些都是彼此息息相通,能够使哈萨克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从而作者制造出有自然、牲畜、家的微型的生活环境。从中使读者能够听得到村子里的热闹和喧嚣。这使作品具有动态画面的效果,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如临其境,能够感觉得到当时人们的心声;第二,作品中摹拟自然现象、事物、动物声音的摹仿词表达出作品贴近于现实生活的特点;第三,摹拟自然现象、事物、动物声音的摹仿词一般以比喻的形式出现。这可以提升诗歌的文学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六、结语

第一,通过在短诗歌中出现的摹仿词,可以看出诗人本人深入生活感悟,并且运用人们生活中的日常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以优美的词汇表达的能力;第二,摹仿词可以折射出某个时代的真实印迹;第三,摹仿词不仅在研究作品的内容具有作用,而且在研究某个时代的言语及其演变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例子现象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如此乐观
第四章光现象
猴哥来了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奇异现象传真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