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5月28日,“党在我心中”第21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暨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推进活动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举行。
主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 检察日报社
承办:最高检新闻办文化工作处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方圆杂志社
时间:2021年5月28—29日
风雨百年路,党在我心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在新时代如何把“学党史,守初心,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融入检察宣传工作中去,以及检察机关如何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唱响主旋律,讲好检察故事,提炼和推广好检察品牌?
5月28日至2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检察日报社主办,最高检新闻办文化工作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和方圆杂志社承办的“党在我心中——第21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暨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推进活动”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诗刊》主编李少君等文学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笔会是对“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活动的一次有力推进。与会嘉宾、代表以“主旋律的表达技巧”为主题,结合检察品牌的推广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党在我心中”诗歌朗诵和文学讲座等活动。
“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围绕“党在我心中”这一主题,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100年来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捕捉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以来检察人所经历的闪亮瞬间。希望通过征文活动,鼓舞和激励检察人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征文的主要内容要讲好检察故事,展现检察人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靓丽风采和家国情怀。主要体裁是小说、诗歌和散文。我们还特别渴望征集到为新时代人民检察官创作人民检察官之歌的作品。
此次征文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张军检察长的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检察履职实际、检察官办案实际,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检察特色法治文化在建党10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中更加深入人心。
我想用两个字来表达我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就是“选材”。鲁迅也曾对青年作家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在观察现实生活时,也要有深度。”对此我感触颇深。我在贵州经历了10年的农村插队生活,许多农村生活的贫困景象,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人生痕迹,却也成为我选材创作的源泉。我认为无论是什么创作,都要先做好选材。哪怕是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同样一个题材,要把它提高到时代和社会的高度,通过对个人经历、心灵世界和时代特色的挖掘,逐渐展示出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以及时代变革时期的诸多特点。在有了这些之后,还需要对自己即将落笔的材料和创作思路,进行深入思考,不要急于下笔。
我们都知道建党100周年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是并行的,两个100周年一个是政治上的进步,一个是文化上的进步。如何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思考来形成一部好的作品,我们首先需要一个态度,需要一个方向。
现实态度、现实主义写作,本来是文学范畴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很多人面对现实写作时,写身边的事,讲自己的故事,却又缺少文学性。所以我们写诗歌也好,写小说也好,写散文也好,作品在呈现之前,一定要考虑怎么用文学语言进行文学表达。另外,文学创作的根在哪里?在写作中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谱系,而不是处在游离、模糊的状态,要把握住现实态度最本质的内核。
很多人把主旋律寫作看作是单纯地唱赞歌,其实这样理解太狭隘,反映真善美的作品都是主旋律,并不仅限于歌颂。主旋律作品首先是文学的,我总结了三点。第一,主题的先与后,再大的主题,要找到跟自己心灵有关系的部分,做一个取舍。第二,情感的外与内,在题材深刻消化以后,找到跟自己共鸣的部分,只有先感动自己了才能感动别人。第三,要用鲜活的语言进行写作,而不是进行干巴巴、空洞的表达。
我们一直说要反映时代,要有在场感,这其实也是一种反映生活,探寻心灵的历程。然而在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表达方面,许多人往往会停留于表象,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人心。如何突破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细微表情,挖掘人物背后更多的故事,拨开表象、进入缝隙之中,这也是一种塑造典型人物的过程。
为什么《山海情》能抓住人心,是因为很多人在里面找到了自己。我觉得写作的尺度、底线,必须是文学的,是一种艺术,一种创作,而非文字的堆砌,要把内心挣扎的过程表达清楚,在文学创作中进行观察和心灵的沉淀。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关于主旋律的表达技巧,作为一个写作者,面对这个时代,我们所有的写作其实都应该归结为主旋律。我读过许多描写苦难的作品,有关人性的作品,其实任何苦难的写作和叙事,最终都要透着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最终反映的都是苦难中的希望,绝望中的温情。
作品有了温情和希望,有了悲悯,有了追逐的力量,才是主旋律最深刻的本质之一,而不仅是宏大的叙事,也不只是空洞的抒情和歌唱。
提到主旋律,往往会想到宏大主题和抽象的概念,这和一些描述具体细节的内容和带有张力的语言并不产生矛盾。无论是主旋律,还是别的写作,最终还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写作观的呈现,有什么样的写作观肯定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比如苦和寒,本身不是文学,如何把它升华为文学,需要我们的写作智慧。
检察机关如何弘扬主旋律,我也有一些心得。归纳来说就是要做文化人、检察人、检察文化人,或者是有文化的检察人。检察机关要有文化氛围,检察工作也要有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特别重要,我们检察人要做有情怀的文化人。
普洱市检察机关提出打造普洱检察品牌,如“绿色检察”“边疆检察”等。通过理念牵引、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合力,经逐年推进积累,取得了明显成效。我觉得检察工作每天都是丰富的文化创造,讲述检察故事可以从具体案例和接待群众的具体细节入手,就会产生很好的作品和效果。
今年黑龙江检察宣传的主旋律就是唱响时代主旋律,打好选树检察典型的“四个节拍”,即:在“学”上倾注心血;在“写”上秉笔直书;在“讲”上语惊四座;在“育”上全面展现。在典型培育方面,我们摒弃“标签化”“同质化”的僵化模式,用真实、鲜活、立体的典型人物形象,让楷模精神回归新闻叙事的合理位置,产生感同身受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为提升典型人物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组织多个平台,抓住典型的关键点,以“个体温度”触摸“群体感受”,寻找时代精神的共鸣,传递出真正直击检察人心灵的力量,写出典型人物的时代价值。
我们把“学党史,守初心,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融入实际检察工作中去,认真做好两件事:一是履行检察职责,开展了“检察蓝护卫中国饭碗”“护卫宝泉三角洲,助力农业产业园”等专项活动,切实保护好北大荒现代化大粮仓。二是深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具体检察业务相融合,打造“群众身边的检察院”,检察工作开展到哪里,检察宣传就跟进到哪里。
重庆市检察院增强服务和引领意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检察、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主要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英模宣传有温度,宣传检察英模忠诚担当的品质和司法为民的初心,发挥检察英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二是“莎姐”宣传有深度,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莎姐伴您同行”专项普法活动;三是反电诈宣传有广度。通过反诈防骗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推动反诈防骗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四是长江保护法宣传有力度。“重庆检事儿”策划开展了“守护长江母亲”系列活动。
结合长江保护和疫情防控等主旋律时代强音,做好湖北省检察院第八檢察部原主任王朝阳检察官先进事迹的宣传宣讲和文学创作,是我们近一段时间做的一些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学表达与以案释法的衔接转化,创新普法方式,提升普法实效,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全民守法的良法善治提供更好的检察文化产品。
5月28日晚,“党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活动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