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佳佳
在70岁的高龄,重拾芭蕾梦,听起来会不会太不可思议?
基于漫画改编,韩剧《如蝶翩翩》讲述了一個关于追求梦想与重拾初衷的故事。70岁的沈德出决定在生命的最后,为年幼时的芭蕾梦想再拼搏一次,然而年迈体弱、家人阻拦、老师前期的百般刁难,都成了他实现梦想的障碍。如何克服外界反对的声音?如何在日渐衰退的身体上开拓更多的可能?如何去完成最初的梦想?这些话题构成了这部剧的主题。
《如蝶翩翩》探讨了一个浪漫而又现实的问题:当生命老化、枯萎,你是否愿意再次破茧成蝶,翩翩起舞?
剧情以一场葬礼开头。追悼会上,沈德出与老友们聊起了近况。有的人因为没挺过漫长的治疗期不幸逝世,有的人在照顾家中身体不佳的老伴,有的人在国外带孙子……这时一位老友突然感慨道,“我们这个年纪,要么是给自己穿尿布,要么是给孙子孙女换尿布,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是东亚老龄化社会的真实写照。变老是一件无法阻挡的事情,老去的生活也成了一种恒定不变的模式:身体好的老人左手菜篮子,右手小孩子,来平衡家庭的忙碌,身体差点的左手药瓶,右手拐杖来平衡自己的生活。大部分老人都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就算不能帮到儿女,也绝不会给儿女添麻烦,似乎这就是老年人所应该拥有的觉悟。
追悼会结束后,沈德出准备前往养老院探望一位老友,途中偶然看见正在练习芭蕾的李采禄,曼妙而充满力量的舞姿顿时唤醒了沈德出年少时被掐灭的梦想——芭蕾,曾是他的心之所向,也是他最深的遗憾。
沈德出回忆起9岁时,他总爱趴在戏院窗台上,偷偷看人跳芭蕾。单腿蹲、大跳跃、转圈等一系列的舞步,经常让沈德出看得入了迷。可有一次,父亲出现了,揪着他的耳朵大骂,“你一个男生想抹粉跳舞?想要贫穷过一辈子吗?也不看看我是为了谁才辛苦的工作?这绝对不行”。长大后,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保住公务员的铁饭碗,沈德出选择将芭蕾梦埋藏在心底,只能偷偷将芭蕾的剪贴报剪下来,趁工作之余看多几场芭蕾舞剧。
一晃60年过去了,如今的沈德出体态丰腴,骨骼逐渐疏松,记忆力开始衰退,身体柔韧度也大不如前。他自知力不能及,“70岁学芭蕾,未免有些迟了”,所以他不敢想,不敢说,不敢试。望着舞蹈室里正在练习的李采禄,沈德出的眼神里透露出渴望、羡慕和难以言喻的忧伤。那是一个渴求起舞的灵魂,被困在年老力衰的身体里,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
后来,在沈德出70岁的寿宴上,当孙女沈恩浩问他生日愿望时,妻子崔海南抢先一步将所谓的愿望说了出来,“希望孩子们都工作顺利和身体健康。希望自己不要生病,不给孩子们造成负担”。沈德出欲言又止,继而强颜欢笑,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最大的愿望是学芭蕾。
当年因为家庭原因被沉埋的萌芽,因为生计而无法实现的梦想,现在应该将之浇灌,助以成长吗?沈德出开始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蝶翩翩》剧照。(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你还不迟,趁着脚还有力气,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在养老院的老友给出了答案。他生前是一名造船工,卖了一辈子的船,可最终却没能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船。他的梦想是坐着自己的“前进号”扬帆起航,在海上乘风破浪。
如沈德出自己所说:“人老了,自然就习惯离别了。”人老了,确实会习惯很多事情,习惯平淡如水的生活,习惯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习惯与过去的遗憾一一和解。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拥有一个体面、优雅的终章。可老友的逝去给了沈德出极大的触动,他不想让芭蕾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他说:“我希望在死之前,至少能飞翔一次。”
追梦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步就已经足够艰难。沈德出找到了李采禄的老师奇昇主,却遭到奇昇主的不理解和不接纳。“如果你的一句拒绝我就会放弃的话,那我压根就不会来的。请让我先有个开始吧。”沈德出的回应与三顾茅庐的执着最终打动了奇昇主,他将沈德出安排给了李采禄,也就是沈德出第一次在舞室见到的那个少年。
其实,奇昇主是有私心的。他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的爱徒李采禄找回跳芭蕾的热情。李采禄年仅23岁,却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芭蕾舞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到达了专业舞者的水平。因为父亲入狱、母亲离世,让他缺少了情感的支持,因而他的舞蹈动作也少了很多情感,这在艺术中是可谓是“大忌”。
奇昇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他看到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沈德出为了跳芭蕾恳求的样子,他想起了四年前李采禄也曾有过一模一样的眼神。因此,奇昇主希望沈德出能够帮助爱徒李采禄唤醒对芭蕾的初心。就这样,李采禄成了沈德出的老师,而沈德出则成了他的经纪人。一开始李采禄对此表现出极度不耐烦,为了让沈德出主动放弃,他甚至设置了一个高难度的施教资格考试:双足并立,踮起,举高双臂,保持平衡1分钟,如果沈德出一星期后能做到,就答应收他为徒弟。
沈德出夫妇和芭蕾舞老师李采禄温馨地坐在一起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李采禄在指导沈德出练习芭蕾舞的动作。(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编剧在这一段的叙述中并没有美化老年人追梦的过程,反而将现实中的所会面临的困难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沈德出年过古稀,有限的体力和精力便是他面对的第二道难关。第一次练习最基本的平衡动作的时候,手刚举起来,人就摔倒了。起初他以为是袜子打滑,就脱了袜子继续练习,不慎又摔了一跤,还撞破了头。沈德出心想,应该是太久没锻炼,腰和腿都没劲了。于是他又从仓库中搬出陈旧的运动器械锻炼,开始晨跑,就连吃饭的时候脚下也一刻不停歇地在练习。
从最初一站立就摔倒,到慢慢可以坚持十几秒、几十秒。天道酬勤,在正式考核的那一天,沈德出成功做到了。即便汗如雨下,心跳加快,浑身颤抖,沈德出仍满心欢喜,只因他从中找到了年轻的滋味,如焕新生。
这一切,沈德出都是瞒着家人偷偷进行的。即便是陪伴多年的妻子崔海南,也无法理解和认同沈德出的所作所为。她是“为孩子活着”的典型人物。在她看来,年过古稀的老人还去发展个人爱好、追逐个人梦想,就是瞎折腾,是对儿女“无情”的做法。而在儿孙看来,沈德出的做法简直伤风败俗,荒唐至极。其中大儿子沈成山强烈反对,甚至对父亲沈德出说出了“凭什么你快活享受我来承担压力”这样过分的话。
剧中还有几个细节特别扎心。沈德出兴冲冲地去买芭蕾舞衣,店员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请问您孙子几岁呢?”当沈德出说是给自己买时,店员诧异的眼神,仿佛是在打量一个怪物。后来妻子崔海南在回家途中还碰巧听见邻居对沈德出的行为议论纷纷。在旁人看来,沈德出的行为过于“出格”,甚至是“老不正经”“为老不尊”……
可从来没有为梦想奋斗过的人,甚至从未有过梦想的人,怎么能体会追梦者的心情呢?
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农场,有一个老奶奶,大家都称她为摩西奶奶。在77岁前,她就和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她以刺绣为主业,可关节炎使她不得不放弃刺绣。她又拿起画笔开始绘画。她从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仅仅是对美的热爱让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留下了1600余幅画作。在她80岁时,她在纽约举办了绘画个展,轰动一时。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画作穿越了国界,感动了全世界。她曾说过:“投身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时的专注与成就感,足以润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日常生活带来的厌倦与枯燥,足以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不过分依赖,保留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2017年,悉尼一场职业游泳接力赛中出现了四位平均年龄高达90岁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棍,有的走路颤颤巍巍,当他们缓缓来到泳池边,扑通跃入泳池的那一刻,他们瞬间成为全场焦点。而这一切要从其中一位老人——95岁的约翰说起。约翰退休了将近30年,生活似乎无欲无求,但他总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一天他偶然翻到一张老照片,看到穿着海军制服的自己英气逼人,顿时想起自己一生未尽的梦想: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摘取金牌。91岁再追梦,注定要为这梦想付出更多。约翰的心脏有问题,各骨关节严重退化,别说参加高强度运动,就连正常生活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可约翰偏偏不服老,“这一次,就算拼上命,我也不能放弃最后一次追梦的机会”。他来到游泳馆开始训练,并在这里遇到了另外三位队友。另一位队友,90岁的奥西被查出癌症后,还抓紧生前最后的时光,在治疗期间挤出时间跑来训练。他说:“一点点小病,怎么能阻挡我追梦?”面对死神的降临,这些“老骨头”从未感到恐惧,把梦想牢牢攥在手心。
在没跳芭蕾舞之前,沈德出曾经发出感叹:“一天真是太长了,我不知道该干点什么。退休也不是一两年了。”他没有一分钟是在为自己而活,于是在不停地自我消耗和无意义中度过,毫无满足感可言。而自从学习芭蕾舞之后,沈德出每天都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感觉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与先前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剧中有一句台词,“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归属感。而当你真正找到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唯有热爱,才能抵挡岁月漫长”。沈德出的饰演者朴仁焕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希望这部剧能唤醒更多与他年纪相仿的人埋藏在心底的那个梦想,年龄从来不会成为阻挡梦想的绊脚石,勇敢地去追梦吧。
剧中除了讲述沈德出和李采禄相互治愈、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故事,还为我们展现了不同阶层、年轻的人在寻求梦想中所经历的种种挣扎和困顿。脱离职场多年的家庭主妇,在儿女长大成人后,还能重回职场吗?夫妻多年尝试生育未果,丈夫政选屡屡失败,他们该如何重拾对生活的期待?胸怀大志的足球少年,却因教练体罚入狱,球队被迫解散,又要如何才能放下对教练的憎恨,重启梦想?……在这个微缩社会中,你总能找寻到自己的一点影子,他们正在用心中的熱爱告诉你答案。
剧中沈德出的小儿子沈成观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一次手术失败,没有救回病人而陷入深度自责,便辞去工作,终日无所事事。当得知父亲沈德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后,他决心为父亲记录下学习芭蕾的过程。这一过程让他有了新的感受:病人最需要的东西其实是有更多活着的时间,而只要能帮到大多数病人,医生就是有价值的。救死扶伤,这是他的初心。最终他选择继续从医,继续绽放他生命中的激情。
初入职场的孙女沈恩浩也是如此。她在父母的过度“教育”和保护中成长,从小衣食无忧,按部就班地听从父母的安排,拼命念书,顺利毕业,再进入大厂。为了转正、不让父母失望,在面对顾客辱骂、上司PUA的时候,她都选择忍气吞声。可就在她以为这样能够顺利入职的时候,生活给了她沉重一棒,她被公司淘汰了。郁郁不得志之时,李采禄告诉她:“你需要找到那个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或许就是你要从事的工作。”她开始正视自己,寻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后来误打误撞进入电台成为助理。在不断地寻找、体验、思考的过程中,沈恩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幸福感,她说:“老实说我并不知道我的梦想,现在我只知道我的一天很有趣,每天进入演播室就觉得很幸福。”
内卷当道,大家都在拼命努力生活,谈及梦想似乎成了一件可笑甚至被厌弃的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太忙了,忙到只能不断去输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却鲜有机会去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去感受生命中的火花,去主动积累生命的养分。我们往往活出了他人的期待,而不是自己的希冀,这样的努力反而成了“无效”努力,辛苦疲惫换不来一丝幸福感。
剧中的人物故事也多角度论证了,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时代的工具人,是焦虑的,甚至是痛苦的。而拥有梦想的人,终将能活出自我,散发出无可抗拒的光芒。所以,如果你正徘徊不前、处于迷茫,抑或是被生活裹挟、无法脱离,都希望这部剧能给你一丝丝启发。即使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也不要停下尝试的步伐。不要忽视梦想带给你的力量,正如剧中李采禄对沈恩浩说的,要找到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那便是梦想。
所幸能有这样一部温暖治愈的电视剧,以一个智慧老人才能拥有的内敛而笃定的视角,告诉这个世界,我老了,但我还能飞。同时也告诉年轻人,不管怎么样,梦想永远不该被厌弃。请不要等到梦想枯萎,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