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2021-07-12 04:32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华罗庚数学

华罗庚和杨乐、张广厚、陈景润在一起。图片|新民周刊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一小商之家。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数学老师李月波及王维克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少年天才 身殘志坚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赛。当时的参赛者,大都是银行、店铺、钱庄的职员和伙计,有一道珠算题:189987×9998=(   ),难倒了考生。华罗庚只拨动4次算盘,花了几秒钟,准确答案就写上了试卷。著名记者邹韬奋得知他第一个交卷,且获得此次珠算比赛冠军后,特地跑去向华罗庚表示祝贺。华罗庚虽有天分,但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华罗庚便回家帮助父亲一面料理杂货铺,一面钻研《范氏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天书”。邻家失火,他在小阁楼上读“天书”竟浑然无知。父亲气极,将他的“天书”扔进了灶膛,并在1927年,为他娶妻以管束他。妻子吴筱元温柔贤淑,见华罗庚依然痴迷于数学,竭力在生活上照顾体贴他。

不久,曾在法国留学、出任过上海“中国公学”教授的王维克,重返金坛,受聘担任金坛初级中学校长。听说华罗庚婚后生活拮据,于是便将他请来学校做会计,兼庶务员、事务主任,拿双倍工资。接着又让他在补习班教数学,华罗庚更加珍惜这一切。在王维克的鼓励支持下,他开始写些数学方面的论文向外面投稿。

金坛闹瘟疫,华罗庚被诊断为伤寒,家里能典当的东西几乎全部进了当铺。王校长知道华罗庚遭难,不但自己为他代课,工资照发,而且私人给他补助,在病中还要妻子陪同去看望这位下属。 华罗庚在病床上整整躺了6个月,后来竟神奇般地活了下来.不过自此以后,他的左腿就再也不那么灵便了。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当得知他只念过初中,在一个中学当事务员时,熊庆来惊奇不已,惊为奇才,当即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熄灯以后,他躺在床上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华罗庚又被提升为讲师。

在熊庆来的力荐下,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20世纪30年代华罗庚与家人在西南联大。图片|CCTV国家记忆

报效祖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文革”開始后,华罗庚家被抄,数学手稿被盗,白天被当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批斗,晚上红卫兵勒令不准睡床只准睡在地上。更让他揪心的是,他办公室暗暗做了记号的抽屉被人翻过,他精确计算出苏联人造卫星方位与数学模型的机密手稿被窃。灾难还扩散到了他的亲人。华罗庚率领的统筹法、优选法推广小分队突然被一封加急电报从南方叫回了北京。有关方面宣布了不许他们再出去推广“双法”的“禁令”。但1967年五一劳动节,身陷困境的华罗庚应邀登上了天安门。毛泽东唤他“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深受鼓舞。

1969年,他推出了《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在国际优选法专业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优选学”的出现并与计算机结合,给设计、生产、制造、控制全过程带来了一场革命。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20多年以后,到西欧做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大师不朽

1982年11月,华罗庚第二次患心肌梗死,但仍忘我工作。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做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0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死而逝世。

数学大师华罗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

1956年,《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出台,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喷气技术等“五朵金花”被列为国家急需的紧要项目,以华罗庚为首的科学家制定的新中国计算技术发展规划被称为“五朵金花”中的一朵。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

◎ 来源|海外网

华罗庚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语录: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猜你喜欢
华罗庚数学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华罗庚的信任
信任
我们爱数学
华罗庚不要文凭要学问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天才与锻炼(节选)
华罗庚不要文凭要学问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