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明:古泥新艺 传承有道

2021-07-12 04:33陈小玮
新西部 2021年5期
关键词:凤翔泥塑

陈小玮

凤翔泥塑是中国民俗文化四大泥塑之一,它以威武可爱的造型、鲜艳明快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闻名遐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凤翔泥塑,走向世界却只有短短三十余年,这离不开胡新明的大力推广。他坚持创新与市场两条腿走路,创新让传统泥塑拥有了活力,市场赋予古老泥塑新的生命。

六营村村口有一个阔大的泥塑文化园,泥塑五彩“坐虎”是其标志。“坐虎”后腿坐,前腿立,双目炯炯有神,身上绘有牡丹、荷花等吉祥符号,前腿上有四个大字“四季平安”。这座高二十一米的“泥塑坐虎”,由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明创作,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座泥塑虎。

“坐虎”四周一圈环绕着十二生肖泥塑。稍后的一座五彩泥塑牛,是特别为牛年而设计。适逢牛年,牛成为六营村泥塑艺人们创作的绝对主角,有传统的五彩花牛,还有蓝白相间的青花牛以及金底黑纹牛等十几个款型。今年仅元月前半个月,胡新明就接到6万余件订单,整个六营村销售15萬余件泥塑牛,远销全国以及十多个国家。

重新发现泥塑价值

2005年,记者首次在六营村采访时,胡新明家还在村巷的东头。院子里外到处能看见晾在地上的泥塑件,一间展室摆放着各种成品。附近村民家也大抵如此。

过了十多年,重新规划后的六营村,路面硬化拓宽,村口还竖着一个高大的门楼,镂空的门楣上是颇为显眼的三个黑色大字——泥塑村,两边是青黑色的浅浮雕门神,陶瓷烧制的。走进村子,右边第三家,就是胡新明建的“艺博园”。

艺博园大门外挂着四块牌子,自右而左分别是:中国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凤翔泥塑传习所、凤翔县西府巧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凤翔县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

正对大门南面的房子是陈列室。陈列室门口两边,是近乎一人高的泥塑马、泥塑羊,马是黑白素色,羊是传统五彩。展室左面隔间的东墙,被设计成了照片墙,都是各级别领导人与胡新明的合影。前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手拿泥塑马听胡新明讲解的照片放在中间显眼处。中间屋子的西墙,有一副放大的照片,是198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的习仲勋来胡新明家参观时拍摄的。照片中的胡新明,留着几乎齐肩的长发,似乎还烫过,尽管穿着一件蓝色中山装,但还是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文艺青年的气息。

生于1965年的胡新明是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人,凤翔泥塑胡氏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中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被称之为“凤翔三宝”。“东湖柳”指凤翔东湖的柳树,是苏东坡种的;西凤酒,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因产于柳林镇,古称柳林酒,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姑娘手”是说凤翔姑娘的手巧,不仅能绣花、剪纸,也擅长捏泥人,即泥塑。

六营村自古就有制作泥塑的传统,其采用当地特有的黑油板板土,白色封洗土,上等好棉花,糯米等六种天然材料配制而成,泥塑是空心的。

胡新明八九岁时,一边看父母做泥塑,一边也做点力所能及的小活,从此与泥塑结缘。11岁正式从事泥塑手工艺的制作和生产。

凤翔泥塑造型多样,以动物、人物、卡通形象居多,脸谱、虎头、牛头、八仙过海等挂片多源自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形象。最早人们为了祈福,比如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等在家中摆放泥塑。给小孩当玩具的叫泥耍货。遇到小孩满月、百天、周岁,长辈们通常以画着石榴、牡丹等图案的泥塑虎相赠,既有驱邪避灾的寓意,又有美好吉祥的愿望。

凤翔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秦国的国都,泥塑历史也源于那个时候。境内发掘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证实了凤翔泥塑工艺的悠久历史。

每年进入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前,都是泥塑销售的旺季。六营村的艺人把各式各样的泥塑摆放在门前,等上门的客人挑选。

“泥塑是个易碎品,摆放在筐子里要轻拿轻放。”在胡新明的记忆中,他从上中学起,几乎每年春节都不在家,而是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泥塑。那时捏的泥塑大多用来换人家的馒头,或干饼。

胡新明还记得有一次在虢镇“卖泥货”,一个村民提着一双旧皮鞋来换。他试了一下,还合脚,就给自己换了双皮鞋穿。

赶庙会也是卖“泥货”(即当地人对泥塑的称呼)的一个主渠道。背上锅盔或馍馍,一大早四五点就起身赶庙会,有的挑着装着泥塑的担子,有的拉着架子车,在庙会上吆喝着“耍货、耍货,一分钱两个”的叫卖。卖不完就只能再拉回去。手艺好的人,赶一趟庙会,能赚够全家人两个月的生活费。

20世纪80年代末,六营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做泥塑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只有胡新明等少数几户人家还在坚持。

在村里人看来,胡新明是个不喜欢按老规矩来的人。20世纪80年代,他根据当时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和《岳飞传》,创作了孙悟空、猪八戒、岳飞等为人们所喜爱的泥塑人物形象,彻底颠覆了泥塑的旧有造型。这些被父母看作是“不正经的东西”,没想到被一个来六营村考察的法国代表团一购而空,换来了1050元的外汇券。

后来,胡新明参加了县文化馆农民画培训班,在县城给各级来人表演泥塑。他的绘画作品被县文化馆收藏,还选登在了《陕西日报》上。

1985年初,从没出过县的胡新明被带到西安,两次在省长办公室表演泥塑制作。他有幸以“民俗艺术家”的身份成为陕西文化交流访问团的成员,随省长一起到美国访问。

“国内一毛钱的泥塑,美国人用100美元收购。”胡新明回忆道。

那次出国交流,胡新明带了两箱泥塑作品和80公斤泥巴。泥塑作品被迅速抢购一空,80公斤泥巴做出来的泥塑,完成一件就被买走一件。在美国停留的40天里,胡新明和陕西的三位艺术家为国家创汇26万美元,他捏泥塑就挣了5万多美元。

“老先人留下的手艺这么值钱啊!”怀揣政府奖励给他的600美元,20岁的胡新明在心里发誓:“回去后,一定要把凤翔泥塑做到极致,才不枉来一回!”为此,他贷款办起泥塑厂。

革新出了“摔不烂”

1995年的一天,已经是宝鸡市政协委员的胡新明,将新制作的“泥塑挂虎”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向宝鸡市骑去。到了宝鸡市政协会议室,当着其他政协委员的面,他把“泥塑挂虎”用力摔在地上,泥虎却安然无恙。这标志着胡新明的“摔不烂”泥塑工艺成功了。

凤翔泥塑长期以来只能在周边地区销售,因为易碎运不到外地市场。1988年,胡新明向新加坡出口了8600件泥塑。他亲自送货,到西安换出口专用箱时就碎了五分之一。等运到新加坡,泥塑没一件是完整的,这沉重打击了胡新明让泥塑走向世界的雄心。

胡新明仔细分析原因,泥塑传统制作工艺加入的纸筋质量比较差,不耐远距离运输。他动脑筋改良工艺,研究泥塑怎样才摔不烂。他将先前制作原料之一的麻纸换成了棉花。又尝试在和泥时添加乳胶、陶胶等,效果都不理想。偶然他聽别人说古时候造城墙,为了坚固给砖头里加糯米汤,他试着在和泥工序中加糯米汤。但米汤泛油,导致泥塑泛黑。善于动脑筋的胡新明再次改良,将米油撇掉,终于避免了泥塑发黑的现象。

经过两年上百次的实验,“摔不烂”的凤翔泥塑终于面世了。

市场扩大、销量增加后,传统泥塑工艺又面临另一个难题——传统泥模具的生产周期长,影响产量的提高。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凤翔县西府巧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敬萍给记者介绍说:传统使用的泥模具要等其干透才能开模,快的时候半个月,慢的时候要一个月,这决定了泥塑生产的周期及产量。胡新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研制出了石膏模具。这一改进,使得泥塑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多。

敬萍17岁时和胡新明订婚,就开始接触泥塑,至今从事这个行当三十多年,掌握了泥塑制模、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等每一道工序。其代表作品有《泥塑虎娃》《素描挂虎》《传统坐狮》等,先后参加“非遗艺品献英雄,众志成城抗疫情”陕西非遗传承人爱心艺术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澳门回归二十周年非遗展”及国内国际一百多次展览会,荣获数十项大奖,其泥塑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及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应邀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讲学。

更多的时候,是胡新明创作、制作泥塑,敬萍负责上色彩绘,俩人配合默契。勾线讲究一笔成型,不容有错和涂改。一个人要将纹饰画得从容自如,至少要经过六七年的绘画磨练。

凤翔泥塑可以绘有云纹、蝌蚪纹、锯齿纹、兰草纹、艾草纹、鸟纹、蝶纹等多种纹饰,这些纹饰的画法以及所用部位等都有讲究。过去老艺人能大胆熟练地使用云纹、蝌蚪纹等多种纹饰,现在泥塑艺人仅会使用艾草纹、蝶纹等少数纹饰。

“凤翔泥塑在做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同样的模具、同样的工具、同样的颜色,只有绘制不一样。两个不同的艺人,在同样的造型上,画出来的东西却是天差地别。”胡新明感慨道:“凤翔泥塑纹饰的传承是凤翔泥塑文化传承的核心部分,泥塑艺人手艺的高低也在于纹饰的运用。”

联合改变乱像

2002年,胡新明与六营村泥塑老艺人胡深合作的“泥塑马”被选为当年生肖特种纪念邮票造型。第二年,他的“泥塑羊”再次入选特种纪念邮票。随后的五年里,泥塑猴、泥塑鸡、泥塑狗、泥塑猪等造型,或成为特种生肖纪念邮票主图案,或登上特种邮票集邮册封面、底面,或出现在中国邮政有奖贺年卡、贺年信封上……

一度沉寂的凤翔泥塑大火起来。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虽然全村人绝大多数都加入到泥塑产业中,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现客商手里拿着钱,满村订不到现货的情形。

但是,泥塑市场很快出现混乱现象。

随着泥塑产量增加,商户之间出现恶性竞争。陕西当地一家媒体报道说:低价竞争,你卖10块,我卖5块,他卖3块。有些村民为了追求数量,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比如用料上,高质量的泥坯,两筐子土要加入两斤上好的新棉花,有人为降低成本,在泥土中加入廉价的烂棉花,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泥塑上邮票,是好事,也是坏事。”敬萍给记者分析道。从好的一面讲,上了邮票,泥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市场变旺、变大了。不好的地方是随着很多人尤其是想趁热捞一把的人的进入,导致泥塑制作的粗制滥造,搅乱了泥塑市场。最终,一些投机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也是市场自然淘汰的过程。

针对低价竞争导致的恶性循环,胡新明提出“小作坊的特色,工厂化的规模”的凤翔泥塑产业发展思路。他认为,要让凤翔泥塑具有品牌竞争力和凝聚力,就应该有生产的标准,也就是从制坯到描线再到彩绘都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

为了规范泥塑市场,胡新明牵头成立泥塑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共同发展。泥塑模具、和制泥坯的配方及各种生产资料由胡新明统一提供,生产户进行统一生产,泥塑的设计和销售也由他负责。

到2007年,六营村泥塑销售超过30万件,产值迈过千万大关。目前,胡新明在继承传统彩绘泥塑的基础上,创作泥塑20多个规格、180多个新品种,培养学徒500多名。

2011年,六营村被授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2年,胡新明投资500万元兴建“西府民俗艺术博览园”(简称艺博园),这个面积2500平方米的艺博园,集多项功能于一体,每年制作生产泥塑、皮影、陶艺、布艺、版画、草编及社火脸谱达20多万件。

年俗是凤翔泥塑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过年的时候,大户人家的祠堂里、供桌上,还有土地庙里都要摆放几件泥塑。年的泥塑题材也一直是胡新明的创作重点,他创作的“十二生肖”泥塑作品先后两次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胡新明让泥塑产品系列化,还拥有了精美的包装,彻底告别了粗制滥造。到2016年,他每年能接到10多万件的订单。

泥塑陈列室墙上悬挂有一面锦旗,是六营村党支部、村委会于2017年赠送给胡新明的,上书“实业帮扶功在千秋”八个大字。

2013年,因为一次事故,村民胡玉洁落下了残疾,无法外出打工,于是跟着敬萍学习泥塑手艺。现在,她拥有自己的“叶子工艺坊”,靠做泥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宝鸡市买了一套房子。

六营村有3000多人,而真正从事这项手艺的村民主要集中于村子的第三小组。这个小组总共有60多户,为了提高和把控泥塑质量,合作社给村民进行培训,村民参加一次培训补贴50元,持续办了七八年。

敬萍经常给村民说,大家共同维护凤翔泥塑这块品牌,六营村不仅能成为中国的第一村,也能成为世界的第一村。

胡新明说,他的产业化思路,主要是用市场化创新的方式让自己得以存活——如果无法存活就无从谈保护,再将市场化的方式获得的收益用来维护传统的工艺和精神的延续。胡新明自筹资金申请注册了“胡新明泥塑”商标,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立了新明民俗文化传播公司。

“一个古老艺术的传承离不开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市场,市场也可以激励艺术不断传承。”说起凤翔泥塑的传承发展,胡新明觉得创新和市场是推动泥塑发展的“两条腿”。

文旅融合新机遇

过去,泥塑手艺“传男不传女”。姑娘在娘家学会了泥塑手艺,嫁到婆家后如果以此谋生,娘家人一定会找上门,打碎所有模具与作品,以这种粗暴的方式来维护泥塑版权。合作社成员共同使用新品设计的版权,但即使其他村民跟风加工合作社设计的产品,因为都是一个村的人,也无法禁止。

胡新明非常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借此推介泥塑。

去年6月,胡新明参加由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在西安高新区力邦艺术馆举办的“非遗艺品献英雄,众志成城抗疫情”陕西非遗传承人抗疫情献爱心艺术精品展,现场为抗疫英雄作画。在“国际禁毒日”,胡新明特别创作了《禁种铲毒》的明信片—— “秦川牛”将“罂粟花”连根拔起。胡新明介绍他的设计思路:这幅动态形象意味着将毒品从我们的社会连根拔除,而“牛”象征着公安民警俯首甘为孺子牛,把禁毒作为长久的事业进行下去。

在胡新明看来,凤翔泥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缺乏。现在的泥塑从业者大部分都是60后,几乎没有90后。对于人才的培养,胡新明的建议是“可以像学习数学、语文一样,从儿童时期,就让孩子们去接触非遗”。

泥塑这个接力棒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胡新明的儿子、女儿也都投入到了凤翔泥塑的传承发展中。他创建的泥塑传习所,目前是20多所中小学大专院校的掛牌实践研学基地。

胡新明泥塑厂还有大量的泥塑衍生品,比如笔记本、手机壳、眼罩、靠枕、纸杯、围巾等功能性日常用品,每一个产品上都有凤翔泥塑的图案,传播着凤翔泥塑文化。这些产品的设计都出自胡新明儿子胡锦伟之手。胡锦伟解释说,这些泥塑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让泥塑文化更广泛、更持久地传播,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泥塑摆在家里是收藏,但随着人们佩戴与使用这些泥塑衍生品,也会使传统文化越来越“活“。以前太传统的东西,现在年轻人看不懂,所以要大胆地把传统的造型技艺和卡通造型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融合,让更多消费者喜欢上凤翔泥塑这种传统民俗工艺品。

2020年9月28日,第九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凤翔泥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六营村拉开序幕。六营村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泥塑艺人和泥塑精品,有广东潮安区大吴泥塑、河南浚县泥塑、江苏惠山泥塑、天津泥塑等,各地泥塑作品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国庆假期,六营村迎来了3万多名游客。

2016年,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六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建设“中国泥塑第一村”。

六营民俗村项目,规划总面积830亩,总投资27937万元,包含新建文化博览馆、民间工艺研发中心、新产品展示中心、特产一条街、泥塑一条街、老秦人美食街、木版年画艺人之家、院落式客栈等多个项目,待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一园、两环、七大功能区”:“一园”(中国泥塑园)、“两环”(民间工艺特色体验游和西府乡村风情体验游两条旅游环线)、“七大功能区”(民间工艺传承体验区、综合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牡丹观光园、农家风情园、泥塑公园、水上乐园),与东湖园林区、雍城湖区连成一片,形成凤翔最美的游览区。

2019年5月,“凤翔传承泥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旅游+扶贫”“艺人带动+农户生产”的模式,让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通过这门古老的泥塑技艺鼓起钱袋子,走上致富路。目前,全村80%的农户从事泥塑生产,解决贫困户就业12人,泥塑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2020年人均收入17200元。

胡新明也希望借文旅融合这种形式,让更多人喜欢凤翔泥塑,支撑泥塑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凤翔泥塑
民间美术——泥塑
看,“泥塑”多快乐
宋志浩作品赏析
龙江粗陶泥塑大师王琦:从“醉心”到“匠心”
泥塑作业
救人一命(短篇)
十年之赌
凤翔、宝鸡:源于周秦文化的两个地名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旅游商品设计与创新开发研究
陕西省凤翔县草木编制工艺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